江西共青城:荷塘板鴨,留住“共青人”的家鄉味

凌晨四點,萬籟俱寂,平靜的村莊還未醒來。一陣聒噪的鴨叫聲打破了江西省共青城市愛國村的沉寂,每年從立冬開始到臘月,村民做會著同樣事情——製作新一年的荷塘板鴨。

江西共青城:荷塘板鴨,留住“共青人”的家鄉味

(王四龍整理鴨五件)

“今年我們板鴨計劃生產加工8萬隻,目前,已有近兩萬只板鴨完成了醃製。” 荷塘板鴨創始人王四龍一大早便組織工人,將精心飼養、羽毛豐滿的鴨子進行宰殺、拔毛、醃製……不一會,一隻只色澤光亮的板鴨便醃製好並晾曬。

荷塘板鴨之所以色澤光亮、肉質緊實,王四龍道出其中的秘密:“原材料的品質是第一位,不同於其他產品採用速成鴨,我們的鴨用稻穀、魚蝦、水草等天然‘營養食譜’餵養麻鴨,放養足100天、達到4—5斤體格、毛色鮮亮的成年麻鴨,才能作為板鴨原材料。”

江西共青城:荷塘板鴨,留住“共青人”的家鄉味

(醃製板鴨)

醃製板鴨,鹽的使用是重要的環節。“我這門手藝是祖傳的,別看只是簡單的搓鹽醃製,裡面的技巧可多著呢。”對於荷塘板鴨的製作技藝,做板鴨醃製已經30年的肖師傅可謂爛熟於心。每一隻鴨子的每一寸面板,肖師傅都會均勻地抹上食鹽,防止鴨肉變質。肖師傅抹的鹽巴薄厚正好,經過洗涮、曬乾後,鴨肉緊緻而微鹹。肖師傅說,他每天可以醃製一千多隻鴨子。

江西共青城:荷塘板鴨,留住“共青人”的家鄉味

(晾曬)

王四龍創辦的荷塘板鴨食品有限公司,透過合作社的形式收購村民散養的麻鴨和稻穀,共青城市澤泉鄉、江益鎮有20多家農戶為合作社提供麻鴨,平均一年麻鴨回收資金3萬元/戶。麻鴨回收後,正是做板鴨忙碌的時候,農戶們還可以選擇留在板鴨廠繼續打工,工資可達到3700元/月。“在廠子裡幫忙做板鴨的三個月,我們包吃包住。”王四龍說。

江西共青城:荷塘板鴨,留住“共青人”的家鄉味

王四龍用了11年時間,不僅將板鴨做響了共青城,成為“共青人”戒不掉的美味,其荷塘板鴨品牌還獲准使用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商標,制鴨技藝也被評為九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於市場經濟和就業觀念的影響,再加上養鴨過程辛苦、歷時較長,宰殺、晾曬、醃製等過程工作環境不佳,如今,共青城鮮有人繼續堅守這個傳統產業。王四龍表示,他不僅要守好這一非遺技藝,還將繼續堅持技改,投入資金、擴大產能,讓板鴨不再是季節性食物,而是一年四季想吃就吃的城市味道。(王一婷)

TAG: 板鴨醃製王四龍荷塘麻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