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未來作戰編組著力點

作戰編組,亦稱“兵力編組”,是作戰行動中對各種力量進行的編配組合,是作戰籌劃的關鍵環節之一。作戰編組是否科學合理,是否有利於作戰力量整體效能發揮,對於達成作戰目的具有重要影響。未來作戰,戰場環境複雜多變,力量運用更加多元,必須創新編組模式,倍增作戰效益。

跨域聯合編組。未來作戰空間更加廣闊,涉及陸海空天電網等多維領域,並由物理域、資訊域向認知域迅速拓展。聯戰必須聯編,在聯合作戰體系中,能夠跨越不同領域和維度、適應多種地域和環境的多元力量聯合式作戰編組成為基本模式。在智慧化發展初期,運用“+智慧”方式,以各軍兵種基本作戰單位、基本作戰單元為“主角”,輔之以作戰支援和保障力量,再嵌入新質力量或特種化、專業化力量“同臺唱戲”,透過結構賦能升級現有編組模式;在智慧化發展相對成熟的階段,運用“智慧+”方式,以智慧化為主導重塑作戰編組,以智馭能,組建新的多域型作戰部隊直接使用。可以預想,未來聯合作戰重心將進一步下沉,小規模力量、有限性行動的聯合戰鬥成為重要樣式,各軍兵種和支援、保障力量將在更低的層級聯合編組。跨域聯合戰鬥隊等新型編組走上戰場,每個編組都能夠多能化遂行跨域作戰任務,都是分佈互動在聯合作戰體系中的節點力量。在近一段時期,可能更多呈現為專向定製式聯合編組,相對固定編配多種適應不同地域和環境的作戰編組,以遂行某一方向特定任務為主,同時著重增強跨越不同區域、領域作戰的能力。

效能聚合編組。因敵施策,量敵用兵,是作戰的重要法則。不同的作戰對手、同一作戰對手的不同編組力量,作戰能力各不相同。以變應變,靈活編組,協同行動,最大程度聚合己方作戰效能,形成對敵的“勢差”,是制勝關鍵。平時練兵備戰,要加強對主要對手作戰思想的研究,客觀評估其作戰能力,找出強弱點,尤其應搞清影響其作戰效能聚合與發揮的關鍵領域和因素。未來戰場對決,要充分掌握敵方作戰編組中各種要素的權重匹配與職能區分,摸透其力量使用特點和作戰效能底數,在此基礎上,著眼在作戰重心或焦點領域形成區域性非對稱優勢,進而透過多個編組一體行動形成全域性優勢或足以影響全域性的關鍵優勢。打破部隊平時相對固定的編成模式,對各種作戰要素進行模組式最佳化組合,匯合凝聚成作戰效能“集合體”,把己方的優勢力量用足、能力短板補齊、新型力量用奇,以整體作戰效能的充分聚合與集約釋放來奪取勝利。這種模式,各個編組之間要儘可能分散配置,但作戰效能要最大限度集中。作戰行動中,編組形式還應緊跟敵我雙方作戰領域和效能構成的變化,不斷最佳化重組,彈性化可調可變,動態化調節轉換,即時性重組重構,盡最大可能保持作戰重心或焦點所在領域我方的“矛”比敵更銳利、“盾”比敵更堅固。

精算契合編組。未來戰場對抗激烈,作戰資源消耗巨大,每一個作戰單位都應盡力發揮其最佳作戰效能。精兵制勝需要精算編組。精算編組就是在指揮員深謀遠慮、縝密思維的統攬下,充分發揮機器算力效用,強化演算法驗證功能,精細運算作戰效能需求,充分掌握敵我雙方作戰資源、作戰潛力和作戰能力指標,詳列作戰任務清單、目標清單,建構演算法模型,計算毀傷機率和戰鬥力損耗指數,以適量夠用、適當冗餘為原則,合理化匹配兵力規模和群隊數量進行對接式編組,最大限度生成全域性作戰效能。平時“預算”編組籌劃,結合使命課題針對性、對抗性演訓活動和作戰實驗鑑定,系統收集、積累、分析作戰資料,反覆計算作戰效能需求,探求基於戰鬥力釋放的作戰編組“最優解”,不斷充實完善作戰方案庫,作為力量編組“基本案”,為作戰籌劃時“按圖索驥”、迅即反應奠定堅實基礎。戰時“決算”編組執行,圍繞作戰目的,核校敵我作戰能力對比,細算確定作戰編組,作戰程序中邊打邊“算”、靈活調整,更加精準地契合實際作戰需求。

智慧融合編組。未來智慧化作戰,兵力概念範疇拓展,兵力組成發生深刻變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官兵之外,機器人士兵、無人化部隊、智慧助理、“編外”專業化隊伍等納入作戰力量範疇。以人的智慧為主導,與機的計算智慧有機融合,人機形成群體混合智慧並整合外溢,成為智慧化戰爭形態下作戰編組的基本原則。混合叢集式編組成為基本模式,在決策環節,以人為主靠前認知,機器在後提供計算智慧;在行動環節,以機為主靠前感知行動,人居後臺操控決策,人機結合一體聯動。集智眾籌式編組成為新的戰鬥力增長點,多維領域的力量基於作戰任務和規則,分佈互動式編組與行動,群體整合智慧,共同促進全域性態勢。自主適應性編組是高階階段,以機為主的大、中、小、微式“作戰群”既密切聯動釋能,又能夠獨立作戰,根據戰場變化實時變換編組方式與規模數量,自主決策,自主行動,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自我進化,實現一體化行為互動,營造全新的戰場生態。

TAG: 作戰編組效能力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