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研發國產CPU 算力世界第一

日前,深圳一家創業公司準備推出一款“算力世界第一”的CPU晶片。據公開訊息,該晶片將採用4nm工藝,是全球首款集成了高達160個核心的CPU晶片,其算力將達到SPECint2017的600分以上。

擬研發國產CPU 算力世界第一

該公司已獲得億級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正在全國各地招攬頂尖晶片人才,準備在2023年量產該款基於ARM v9架構的高階伺服器CPU晶片,主要面向雲計算資料中心市場。

由於ARM CPU全球產業鏈完善,基本上有錢就能“攢”晶片,不久前某網際網路公司的一款ARM CPU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只要燒錢就可以獲得ARM IP授權,使用國際晶圓大廠最先進工藝,國內團隊只需要做好SoC設計即可。在這種模式下,設計高效能CPU已經被簡化為“拼樂高積木”。

當下,“拼樂高積木”的技術國內早已掌握,真正存在技術門檻的是“設計樂高積木”和“製造樂高積木”,這才應當是國內CPU公司和晶圓廠努力的方向。如今,一些網際網路巨頭和吸納了鉅額天使投資的初創公司反而把大量資金用在搞“拼樂高積木”上,這無疑是巨大的資源浪費。

必須說明的是,這類ARM晶片只是商業晶片,是完全依賴全球產業鏈的產物,在設計上高度依賴ARM授權,在製造上高度依賴臺積電、三星等境外大廠工藝。在臺積電“下跪”、“交槍”的大背景下,存在設計和製造兩頭容易被卡脖子的問題。

何況這種ARM晶片除非行政力量強制,基本沒有市場。早在5、6年前,國內一家ARM CPU廠商就推出過64核ARM伺服器CPU,雖然多核效能不錯,但由於單核效能偏弱,以及存在生態問題,這麼多年,一直推不開,只能依靠體制內訂單過日子。

鐵流認為,國內一些CPU廠商依靠ARM技術授權+臺積電工藝+盲目堆核心數量完全是歧途,根源在於自己沒有真本事,自己的技術水平設計不出高效能CPU,所以只能仰仗ARM授權和臺積電工藝,由於ARM公版架構相對於X86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有明顯的效能劣勢,所以只能靠堆核心數量來填補單核效能差距,用64核、128核對打英特爾18核、48核CPU的方式來展現存在感。

國內CPU廠商應當扭轉思路,不要去盲目堆核心,其實,市場英特爾、AMD賣的最火的伺服器CPU,銷量最大的伺服器CPU壓根就不是具有大規模核心數的,國內CPU廠商應當跟著市場需求走,而不是單純為了跑分而跑分。

這種堆核心數製造高跑分的做法唯一用處就是製造噱頭,吸引眼球,發表一些“超過業界標杆”、“算力世界第一”之類的言論,或許可以吸引一些無知群眾“沸騰”,以及忽悠資本來投資,但就解決當下缺芯的困境而言於事無補。

我們必須重視CPU體系結構的升級,重視IPC的提升,透過更高的設計水平去提升CPU效能,而不是透過買ARM更換的CPU核,買臺積電更尖端的工藝去提升CPU效能。我們應當重視提升單核效能,而不是過度依賴堆核心數量提升多核效能。我們應當更加重視軟體生態建設,構建中國版的Wintel,而不是選擇跟隨ARM,重複跟在洋人身後吃土這種沒有前途的發展道路。

我們應當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真正能夠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在下一輪風暴中巋然不動。

TAG: CPUARM晶片積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