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富時世界國債指數確認中國邁進全球債券舞臺

躋身富時世界

國債指數

確認中國邁進全球債券舞臺

中國躋身全球指數,帶動以相關指數為基準的全球投資者資產配置決策出現根本性改變。如果說在納入基準指數之前,投資者需要為戰術性投資中國

國債

找到合理依據,那麼未來投資者將需要理由證明為何不戰略性投資於該資產。由於歷史上外資持有中國國債的水平一直相對較低,因此可以預期未來有大幅提高的空間。

外資持有的中國國債有所增加,但與主要市場相比仍然偏低……

相比其他主要市場[1],境外投資者私人部門持有的人民幣資產普遍較低,尤其是中國國債。儘管持有量已達總流通量約10%(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而2016年僅為2%,但如表1所示,持有量仍然落後於美國和英國市場近30%的水平。

……背後存在不同原因,部分為歷史因素,部分源於債券分類

然而,人民幣資產和中國國債的外資持有比例較低這一現狀可以有以下解釋:首先,外國投資者過去相對難以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直至近年多項改革措施的出現,包括人民幣在2016年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情況逐漸得以改善。其次,對中國國債流動性的憂慮可能是另一導致外資持有比例較低的因素。第三,中國國債在債券指數方面被劃分為新興市場,直到近年才獲納入全球指數。舉例來說,中國國債在2018年1月獲納入富時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但到2021年10月才獲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

多項因素顯示全球投資者資產配置決策正在轉變……

私人投資者和政府實體(例如各國央行)是否追隨基準/特別提款權的權重,以及實際步伐有多快,將取決於市場估值和回報率、投資者准入程度、貨幣可兌換性和前景,以及人民幣資產的市場流動性。

估值方面,中國國債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尤其是考慮到A+的主權信用評級以及指數相對較短的久期,與七國集團(G7)國債形成鮮明對比,如表2所示。儘管久期較短並且考慮到其A+評級,中國市場的相對高收益率意味著中國國債的評級相對G7較溫和。

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國債市場相對較低的參與程度同時也意味著中國與G7國債收益率的相關性較低[2]。事實表明,中國國債的收益率受到美債收益率近期大幅上漲回調的影響有限[3],並且低相關性也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分散化投資的好處。

正如所有以本幣計價的主權債券會面臨外匯風險一樣,海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國債同樣也會面臨潛在外匯風險。但基於中國有利的國際淨投資頭寸、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持續貿易順差,相關風險應較為有限。這些因素降低了人民幣大幅走弱的可能性,否則可能招致貿易伙伴的不滿和控制貨幣的指責(正如特朗普執政期間的指控)。

……流動性挑戰似乎在降低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的流動性指標近年來有所改善。外資參與度增加,並且財政部現時每月開展國債做市支援操作,旨在提高流動性。然而,期限較長的國債流動性較差,自由流通量仍然較低,因為債券很大比例由國內保險機構持有,交易並不頻繁。這可能減慢投資者追隨基準權重的步伐。

假設更多投資組合追隨“正常”權重,流入中國政府債券的潛在資金有望相當龐大

目前全球追蹤富時世界國債指數的資產管理規模達2。5至3萬億美元[4],假設私人投資者在2021年10月起的36個月內追隨該指數的5。25%基準指數權重,屆時流入中國政府債券市場的潛在資本將達1,300至1,580億美元。如果外國央行將其人民幣資產的權重增加到總持有量約7。25%,將另外有2,070億美元龐大政府資金流入人民幣資產,然而即使達到7。25%,這一持有量仍遠低於特別提款權中人民幣10。9%的權重[5]。

有關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報告。

[1] 參閱《中國政府債券 ‒ 特徵和演變》,富時羅素,2021年3月。

[2] 參閱《中國政府債券 ‒ 特徵和演變》,富時羅素,2021年3月。

[3] 參閱《中國固定收益月刊》,富時羅素,2021年4月。

[4]

匯豐

道富

估計。

[5] 參閱《納入世界政府債券指數確認中國邁進全球債券舞臺》,富時羅素,2021年5月

躋身富時世界國債指數確認中國邁進全球債券舞臺

TAG: 國債富時2021中國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