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病防治無捷徑,再依賴“特效藥”,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這病能治嗎?”、“有特效藥嗎?”、“為什麼用了這麼多藥魚還在死?”魚塘邊最常問的就是這些問題,往往我們都要求很“簡單”,你只要告訴我用什麼藥能治好就行了。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魚蝦有病了,多死一條就會多一些損失。但治病的同時,這些問題理不清,下次魚病還會找上門!

魚病防治無捷徑,再依賴“特效藥”,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01

魚病治療,重在診斷

在塘口無法藉助儀器的情況下,眼觀是最直接方式,主要觀察可辨認的症狀和肉眼可見的寄生蟲。

體表:

有無寄生蟲,有無鱗片脫落受傷的情況,有無出血的症狀;

鰓部:

肉眼可見寄生蟲,比如中華蚤、鰓孢子蟲,爛鰓(細菌性爛鰓、也有可能是寄生蟲引起);

內臟:

主要觀察肝臟,顏色有無發白、發黃、脂肪淤積的情況,膽囊顏色是否翠綠、是否腫大,腸道是否食物飽滿、有無出血的情況、腸道內是否有寄生蟲;

引起魚病的原因很複雜,

單純檢查魚體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病因,但可以為我們的治療提供正確的大方向,

最好還能結合水質情況和鏡檢進一步確認。

魚病防治無捷徑,再依賴“特效藥”,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02

魚病發生具有規律性

魚病反覆出現都具有一定規律性。比如,

每年低溫1-3月是水黴的高發期,

因為此時水黴真菌繁殖快,魚體損傷會集中出現水黴。

每年的2-5月份車輪蟲多發,

尤其是無鱗魚最易出現。

每年的6-8月腸炎病和爛鰓病頻發,

因為這時投餵量增多、水質出現惡化,還有高溫多雨天氣的影響。

魚病的發生規律,同樣是

治療的根據,至少可以對比典型症狀判斷,先採取措施進行控制,由此經驗,在下一個養殖週期中特別留意,就會少走些彎路。

魚病防治無捷徑,再依賴“特效藥”,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03

抓住時期,早發現早治療

魚病的發生都會經歷一個階段,剛開始魚體與病原之間處在相持期,當魚體不能抵禦病原的入侵時,魚病就爆發了。因此抓住關鍵時期防止魚病蔓延,同樣是治療魚病最有效的方式。

發生期:

這常是死亡剛開始的時間,水面可見體色暗黑、漫遊或溜邊的病魚,連續幾天有零星死亡。

此階段,為治療的最佳時期,只要正確用藥,魚病就很容易控制;

發展期:

疾病沒有很好的控制,天氣突變、水質惡化後死魚增加,此後3-7天可達到死亡高峰;

高峰期:

死亡達到一定程度,不再增加,通常波動數天後死亡減少;

恢復期:

高峰期過後,死亡逐漸減少,有時還會出現死亡增加的現象,多為繼發感染引起;

穩定期:

死亡下降到一定程度或不再死亡。大病初癒後,應及時以提高體質和水質調節為主,保持良好的水質,避免魚病復發。

魚病防治無捷徑,再依賴“特效藥”,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04

注意預防和增強體質

魚體免疫力是最好的“特效藥”,

決定魚生病的細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只是引起魚病的外在原因。

為什麼同在一個魚塘,有的就生病了,有的沒有,就是因為不同的魚體質不同。

體質弱的魚在水質、細菌、寄生蟲的影響下而生病。

有的朋友總抱怨,說自己科學準確地使用了魚藥了,但魚還是一直在死。

這就是因為有些魚的體質已經不能抵抗疾病了,換句話說是有藥也無法醫治了。

所以,我們在平時餵養時要注意投餵優質飼料,新增增強體質的藥物,

把魚的體質搞好了,生病的機率也就大大降低了,也能大大減少用藥量。

魚病防治無捷徑,再依賴“特效藥”,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魚病重在預防,這道理誰都懂,但在實際養殖中“如何預防”就成“如何用藥”了。其實,用藥也要結合實際情況,很多防病技術也都是在不斷的“試驗”中摸索出來的。

TAG: 魚病寄生蟲死亡魚體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