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唐朝是我國古代史上比較開放的一代王朝,但是卻在服裝上出現了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

的局面。

唐人們更是認為不符合他們穿衣風格的人們都是怪物,都是妖。可謂是拒絕了“Cosplay”,拒絕了時尚。

那究竟是何種原因阻礙了唐朝服裝潮流的發展呢?潮流的服裝和妖又存在著怎樣的關係呢?

一,“非我衣類,其意必妖”——唐朝人為何有此思維?

1,“服妖”早有出現,唐朝人只是繼承與發展

唐朝人們把服飾和“妖”扯上關係和古代悠久的歷史傳統有著不可磨滅的巨大的關聯

在晉代時期,“服妖”早有出現,晉人們對這種潮流的奇裝異服更是無法接受。

例如,晉人千寶在《搜神記》更是認為男人上衣長下衣短和女子上衣短下衣長的衣著方式有違社會倫理道德,使得社會秩序混亂,是一種傷風破俗的社會服裝現象。並且,還認為黃巾起義和這種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服飾有關,於是這類服飾便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妖服。

在晉代初期,人們的服裝以上衣簡樸,下衣豐滿,並且將上衣束於下衣裡面,千寶又認為此種穿著裝扮無一不顯示了統治者的衰者,朝廷大臣的放縱,將之視為不守規矩的破壞風俗的現象。

總之,

妖服在晉朝時期起源,擁有悠久的歷史歷程,在古代史上,這種有違社會風氣的妖服更是有著大災大難的象徵之說,使得潮流的衣服不被古人們所接受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2,唐朝人繼承前人“落後”的思想,潮流即是“妖”

唐朝時期,腐朽的人物思想使得潮流的服飾背上了妖服之名,從而阻礙了唐朝的“潮路”。

在唐代書籍《晉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書中多處出現了晉人千寶對“服妖”的另類的觀點,使得唐代書中的人物思想都較腐朽。

例如,在《晉書》中曾經提到,魏明帝經常穿著怪異的青白色的半袖衣服,並且平時所穿的衣服也不是紅紫色的,這實是和社會的風俗大有違背。並且人們認為他不遵循服裝穿著的風俗,是他失去天下江山的重大原因。

可見

,在唐代時期,人們在描寫人物事件時,常常會把一個人的失敗和服飾掛鉤,這種腐朽的人物思想,最終導致唐代的潮流服飾得不到長遠的發展,並且還掛上了“妖服”的惡名。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二,唐朝的時尚路上有點“難”

“cosplay”在現代甚是流行,並且還引發了動漫事業的發展。但是在唐代時期,唐人們對於潮流的Cosplay服飾充滿了厭惡之心,甚是嫌棄,那Cosplay在唐朝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呢?唐人們又為何會如此拒絕Cosplay呢?

1,女子就得穿女子服飾,穿男子服飾就是有違倫理

我們在古裝戲裡,經常會看到女主女扮男裝的裝扮,那現實生活中的古人們能夠接受這種Cosplay的裝扮呢?

那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原因是,

在古代社會,對於女性扮演男性,穿著潮流的男裝服飾被當代的人們拒之門外,更是稱為妖。

所以沒有一定的底氣和膽量的女生是不敢貿然的進行這樣的Cosplay的。那古代Cosplay這種妖服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呢?

在宋朝時期,歐陽修就把唐代的“女扮男裝”的這種潮流服飾裝扮稱為“妖服”,但是,你可知道,歐陽修卻不是提出“妖服”的第一人。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早在幾千年前的魏晉時期,就已經有了“女扮男裝”便是妖的這種思想的存在。例如,南朝人沈約在《宋書》中曾經提到,男女有別,在服飾上應該有分別男女之處,女性應該以金、銀等等的珠寶作為飾品,但是如今的女性卻用兵器作為首飾,實在是妖,違背了男女有別的規矩,更是違背了社會倫理道德。

可見,晉人們對“女著男裝”的不理解和不接受的態度,更是把這種Cosplay的裝扮稱為妖。

在唐朝時期,“女著男裝”的Cosplay裝扮受到人們的喜愛,妖服在社會盛行。

在唐朝時期,有那麼一位奇女子,在高宗的宴會上,她穿著一身男裝,以男裝的樣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被人們稱為妖服。但是卻獲得了高宗和武后的喜愛,使妖服成為當時社會的一股潮流。這位奇女子便是唐代的太平公主。那“女著男裝”為何被稱為“妖異”呢?

原來,

隨著唐代的社會風氣愈加開放,“女著男裝”在唐代社會上非常的流行,使得當代的皇帝對這種“女著男裝”的社會裝扮也表示認同。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並且,在當時,太平公主深得皇帝和武后的寵愛,在武則天的影響下,她更是表現出了濃郁的女權主義和對時尚的追求意識。

於是,她便常常穿著男裝出席於各大政治活動中,引得各個階級的人們的極力效仿,“女著男裝”的穿衣風格也在唐代中逐漸流行起來,成為了時代的潮流。

但是,宋人們對唐朝人的開放卻不予理解,保守的宋代人更是認為“女著男裝”的穿衣風格有敗風俗,於是便把唐代“女著男裝”的現象稱為妖異,把這類服飾稱為“妖服”。

總之,

妖服在歷史上擁有悠久的歷史背景,妖服雖在唐代盛行,但是卻依舊改變不了人們無法接受潮流的Cosplay服飾的現實。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2,唐朝為何對“潮流”之舉,如此反對?還是儒家思想在作怪

唐代“女扮男裝”雖在唐代尤為流行,但是深受儒家倫理道德影響,“女著男裝”的Cosplay被反對,更是背上“妖服”之罪名。

儒家思想在唐代時期逐漸成熟,成熟的儒家思想對人們的衣食住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男尊女卑,男女有別的儒家思想更是深入人心,深深地埋在了人們的骨子裡。

而“女扮女裝”卻剛好違背了儒家中男女有別的道德倫理觀,更是被人們視為傷風破俗的社會現象。

所以,

儘管“女扮男裝”在唐朝時期有過流行期,但是違背了儒家倫理道德的“女扮男裝”的Cosplay終究被唐人們反對,成為古人們眼中的“妖服”。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三,有錢任性也不行,服裝還得乖乖的穿

唐朝雖有眾多人士對潮流的服飾持著否定的態度,但是卻依舊改變不了其他唐人們對潮流服飾的喜愛,有錢人更是用不同的方式玩轉各種潮流服飾。

1,假髻,頭髮一修人就美美噠

假髻是古代女子們進行修容的一種利器,並且,由於其價格非常之高,所以是貴族婦女的奢侈裝飾品,普通老百姓無法享受此種修飾品。

假髻起源於商周時期,在唐朝時期尤其流行,

但是卻依舊有著“妖服”之稱。

在唐朝時期,假髻尤得楊貴妃的喜愛,楊貴妃時常把假髻當成自己的首飾,但是很不幸的是,當時爆發了安史之亂,於是當時的人們就認為是楊貴妃所戴的假髻妖服所引發的災難,最終落了個被賜死的結局。

可見,

假髻雖被女性所喜愛,但是卻依舊改變不了被壓抑的結局,潮流的假髻也被冠上妖服之名。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2,織成裙——百鳥歸來惹人愛

裙子向來都是女性們的最愛,在唐代時期,女性更是創造了五彩斑斕的百鳥裙

。那唐朝的百鳥裙是何樣的呢?

百鳥裙是用百鳥的羽毛所編織,樣子如百鳥形狀的女性裙子。百鳥裙又被唐人們稱為

“織成裙”。

相傳,百鳥裙由唐代的安樂公主所創作而成,在當時,安樂公主創作的百鳥裙的形狀和百鳥的樣子非常相似,更是很有靈氣,並且這條裙子在各個角度各個時間段所觀看的顏色都各不一樣,顏色多變,非常的豔美。

但是

由於百鳥裙的製作成本非常高,制度的手藝也是非常的高超,所以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是無法穿得起這樣的裙子的,百鳥裙只在有錢人中流行,深得富人們的喜愛。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3,是什麼阻止了唐朝人追求“潮流”的天性?

節儉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道德倫理觀之一,人們認為服飾應該要從簡而不應追求豪華。

但是唐朝的服飾潮流無不體現了奢侈之風,這些潮流的服飾一般為有錢人所使用,普通平民老百姓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充滿奢華之風的唐朝服飾嚴重違背了節儉的社會倫理觀,於是便被人們所稱之為妖服。

並且,受儒家思想,唐代的人們更是認為在服飾上節儉可以使得社會秩序穩定,國家得以發展。

而潮流的奢侈的服飾則被當時的人們認為有敗社會風俗,是國家災害來臨前的徵兆。

“非我衣類,其意必妖”——開放包容的唐朝,時尚路上依舊有點難

因此,

在封建倫理道德觀下,節儉的服飾和奢侈的服飾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唐朝無法接受此種潮流。

TAG: 妖服服飾潮流唐朝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