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打了孩子後會內疚,還會這樣做

一個小男孩(一兩歲的樣子),因為亂噴水屢教不改而被爸爸打了屁股。

有多少父母打了孩子後會內疚,還會這樣做

被打之後,小男孩特別生氣。跟爸爸理論,說爸爸打了他屁股,還不搭理他,要爸爸跟他道歉。

可是,爸爸跟他說,說了不要亂在屋子裡噴水,說了很多次,他不聽,所以才打了他的屁股。

這讓小男孩更加不滿,在犟著脖子叉腰頓足之後,又氣急敗壞地走到爸爸背後,掄起小手,打了爸爸屁股幾下。並嚷嚷道:我即使犯錯了,你也不能打我啊!

最後,爸爸沒有再繼續講道理,沒有在繼續指責孩子的錯,而是蹲下來,伸出雙臂,溫柔地問孩子:

“可以給我一個抱抱嗎?”

小男孩猶豫了一下,很快向前擁抱了爸爸。

爸爸又說:“親親呢?”

這下,小男孩沒有猶豫,馬上又麼麼噠了爸爸一下。

親過爸爸之後,小男孩雖然還嘟著嘴巴說,還沒有原諒爸爸,但明顯氣已經消了。

有多少父母打了孩子後會內疚,還會這樣做

其實,孩子的思維是有短板的。很多時候,他們比大人更固執。當爸爸不斷強調是孩子翻垃圾桶屢教不改才導致捱打時,孩子關注的東西可能就是爸爸打他屁股的這個行為——不管怎樣,你也不能打我。有的孩子甚至會將爸爸的這個動作理解為:你打我是不是因為不愛我了?你打我是不是因為我不是個好孩子?

當我們和孩子的想法不在一個點上時,越是執意為自己辯護,越是容易激起孩子的對抗情緒。

這時,我們不妨學學這位爸爸。蹲下來,給孩子一個擁抱。

這個擁抱,並不表示向孩子妥協了,而只是向孩子表達一種愛的態度——你可以對我的管教方式不服,我也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是我必須讓你知道,意見不同並不會減少我對你的愛,爭吵過後我還是一樣愛你。

其實,當孩子犯錯時,這種居高臨下的管教孩子的方式非常普遍。當孩子犯了錯,父母沒有有效的管教辦法時,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可能會採用發火、打罵、站牆角、關禁閉等非常不友好的方式。

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沒有人情味兒,損壞了親子關係,還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即使孩子最後認了錯,那也是因為害怕被懲罰,而不是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

所以,我們最好不要使用這樣的方式。但如果萬一這麼做了,也不要太過內疚。因為父母是人,不是神,所以會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沒有誰能夠永遠不發火,永遠溫和且堅定,永遠冷靜不失態。

有多少父母打了孩子後會內疚,還會這樣做

但是,當我們冷靜下來之後,一定要及時跟孩子重建關係,保護好孩子的安全感,將對他傷害降到最低。

比如:

可以像上文中那個小男孩的爸爸,給孩子一個擁抱他;

就自己懲罰孩子打方式,跟孩子道歉,討論以後更好的處理方法;

跟孩子做親子游戲,或者親子手工,親子閱讀,等等。忍不住向孩子發火了,不要內疚,要成長。

有一個媽媽留言說,她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之後又非常內疚,擔心自己的盛怒會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於是,痛哭,愧疚,妥協,反悔,甚至懲罰自己。事後她也會跟孩子道歉。可是下一次,又是同樣的情形,孩子繼續任性,媽媽繼續崩潰,親子關係陷入對抗的僵局。怎麼辦,我始終做不到溫柔而堅定?

那麼,下面的做法可以幫到你:

憤怒來了!首先,接受這個事實:我很生氣!我有權生氣,我接受我生氣的現實。不必內疚或者羞愧。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此時此刻的情緒反應是什麼。

其次,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你對孩子的擔心。比如說: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麼讓人頭疼!不要翻舊賬、給孩子貼標籤,或是口無遮攔的指責。

最後,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們的期待是什麼,孩子如何做會更好。這樣可以明確給孩子指出一條可以避免“闖禍”,或者能夠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若上述3步你發火時沒有做到,請在意識到不妥、感到內疚的時候(最好在同一天內),去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包括告知孩子你發火的原因(你愛他,只是不喜歡他的錯誤行為),為你的情緒失控說對不起(只是為情緒失控說對不起,不能為此想要彌補孩子,而放棄之前自己在堅持的原則,否則功虧一潰),最後跟孩子再次討論引起你發火的事情本身,包括你對孩子的期待,並就某件事定個規則,做個約定等。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說對不起,或者仍然擔心孩子被你的負面情緒影響了,試試繪本吧。

試著按照上面的建議多次練習吧,新的行為習慣的建立需要時間。如此,才是“不要內疚,要成長”的意義。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僵持不下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試著軟一點,更加愉快地解決問題呢?

TAG: 孩子爸爸小男孩內疚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