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大腦

習慣性,每個人都用大腦思考,因為很自然的認為、大腦就是身體的最高指揮官,掌控著全身的生理及心理活動。但實際上,透過一些生活中的常識,如果用心體會和感受身體的變化,我們會逐漸發現,在大腦之外,似乎還有一套獨立的系統,同樣擁有思維能力、會獨立判斷和思考。例如當你的指尖被一根針刺痛,稍微細心一點你會觀察到自己身體的整個流程,一定是先被刺痛、然後迅速縮手、然後再感覺到疼痛。當然條件反射類的行為,是因為脊髓會先於大腦給身體肌肉做出指令。但我們也會經常見到、遇到非常緊張的事情,出現不由自主的、無法控制的發抖甚至出汗,也有當電影演到了感人的環節,我們無意識、也無法控制的流出眼淚。

以上種種,我們會傾向於知道,其實身體並不完全是由大腦來控制的。在大腦的控制系統之外,一定有另外一套系統,作為第二大腦,在協助大腦工作,完成身體的正常代謝、生理過程及緊急避險等等。美國加州大學的Benjamin Libet教授說過:大腦總是活在過去,面板接到刺激,大腦要0。5 秒後才知道,身體已經做出某種反應,大腦卻要0。5 秒後,才知道已經做出反應,才開始思考為什麼做出這種反應。

第二個大腦

日本科學家早已研究發現,在人類進化歷程中,先有腹腦再有大腦。像腔腸動物全身幾乎就是消化器官,所以只有腹腦,沒有大腦。而所有的脊椎動物都已演化到有兩個大腦,讓大腦去處理高層次的理性活動,但是將維繫生命的消化作用,仍然歸腹腦打理。這裡所提到的腹腦,正是神經元密集度與大腦一樣豐富的腸道神經系統網路,由分散在食管、胃、小腸、結腸組織上的神經元、神經感測器和蛋白質共同構成。

可以公認、並且眾所周知的是人體腸道組織上豐富的神經元細胞,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它們兩個互相對應,就好像一對雙胞胎,只要其中的一個感到不適,另一個也會產生類似的感覺。因此可以從營養角度很好解釋的是,性格暴躁、脾氣火爆的人,很難擁有更好的消化吸收腸胃功能,同時這種火爆的脾氣,恰恰又是由虛弱的腸道功能所決定的,對血糖的控制能力、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以及對微量元素的攝取機能減弱以後,意味著營養素從腸道屏障進入血液的效率大幅度下降,細胞因為缺乏的必要的養分養料,情緒的波動、懈怠、沒有耐心、發怒等,就是必然產生的結果。

第二個大腦

但是科學家對於第二大腦的研究,還是僅僅停留在腸道豐富的神經元組織。而在我看來,第二大腦不僅僅只是在腸道系統存在。舉個例子,一個人親眼經歷過非常恐怖的一個畫面,這個畫面被深刻記憶在腦袋裡,很多年後,只要有身邊人形容類似的一個場景,他就會不由自主的感覺恐懼、出現汗毛立起來、臉色蒼白的感覺。實際上身體之所以反應如此迅速,大腦並沒有做出這些對抗恐懼的指令,但是身體先行一步,直接表現出了對應的生理訊號。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語言或許會欺騙,但是他的身體一定是誠實的。因此可以大膽的推測,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與腦神經腹神經一樣,具備儲存資訊的能力,細胞的儲存,更像是在細胞的外膜上,用特定功能的蛋白質、做上一個很小的標記,一旦與曾經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細胞擁有能力直接做出反應。除了人體自身的細胞之外,我們曾講過在腸道內部寄生於人體的微生物數量,遠遠超過人體本身的細胞總數、規模達到了100萬億個,毋容置疑,微生物細胞本身,同樣也擁有自己的記憶功能,能夠透過這些綜合記憶起來的資料,做出第一時間的分析和判斷,擁有自己的思維。

第二個大腦

因此我們可以做出推論的是,對於第二大腦的概念,絕不僅僅是腸道的神經元,而是區別於大腦伸進記憶分析系統之外的、人體所有細胞、寄生微生物細胞以及線粒體等綜合在一起的另外一套、組織更加龐大、計算更加精密、分析更加全面的大腦系統。如果說第一大腦是一維的,那第二大腦一定是多維的。第一大腦僅僅負責很高階的思維思考和記憶儲存,第二大腦會決定生理活動、細胞代謝、激素分泌、情緒模式、性格愛好等除了高階思維之外的一切內容。毋容置疑,跟身體健康直接交叉作用的,一定在第二大腦中,也就是說,如果想要獲得一種最佳的健康狀態、腸道健康很重要,那些給身體每一個細胞下達指令的念頭、想法、認知更加重要。所有那些能夠讓身體迅速感覺到不安全、不安定、不安穩的行為、甚至是簡單的一句話,就足夠在細胞上標記一個訊號,標記上很容易,想要去除或者覆蓋,真的很難。例如當成我們批評一個人說他做的太差了,對方因為這個批評改變的機率不大,但是對方記住自己真的不夠好的機率卻很大,因此被批評長大的孩子、要麼反彈出驚人的成績(這是少數),絕大多數都變得自卑、敏感,這種性格、又會導致身體的內分泌嚴重失衡,增加一系列慢性疾病的風險。

我們對於思考這件事的認識,似乎還停留在小學未畢業的階段。用自己非常侷限的第一大腦去思考,結論都停留在與人情世故有關的情商智商層面,第二大腦負責健康和幸福。第一大腦走的太快了、要適當的停下來等一等身體,給心靈度個假,放下自我,就會擁抱更多的可能性。

TAG: 大腦細胞身體腸道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