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常見病選穴配穴常用方法,看懂這篇中醫外治法就入門了

選穴思路,一個所有灸友都應該好好學的知識點,但是一般中醫沒入門的基本都不關心,只關心什麼病用什麼學,頭痛醫頭,刻舟求劍。要想療效較好 是靈活地運用腧穴,合理配穴,而不是受某穴治某病的侷限而墨守成方,呆板地配穴。雖然前人對於腧穴的功能及臨床應用積累了很多寶貴豐富的經驗,但是如果我們不去研究腧穴的功能,不掌握腧穴的特性只是機械地照搬,死記某穴治某病,某病取某幾個穴,孤立地認識疾病,就會使我們在臨床上受到限制。特別是遇到複雜的疑難病證往往會束手無策,即便是治療也是取穴不清,治療不明,病輕不知何因,病重不知何故。

艾灸常見病選穴配穴常用方法,看懂這篇中醫外治法就入門了

陰陽

本文括號內是申申為了零基礎的朋友能夠比較容易理解的旁白,用於啟發朋友對於原文的理解,看後有什麼感覺歡迎文末留言,申申會會根據大家的反饋情況,編輯更適合更實用的文章給大家看。明天中秋節了,提前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關注愛艾久頭條號,每天分享一段看了就能用的中醫和艾灸知識。。明天會分享每個人都適用的終極養身養生方法,這個是本,就好比開車,油門沒放,你踩著剎車也是作死,揚湯止沸。

大家在臨證治療中,取穴方法非常靈活,一般以循經取穴為基礎,但決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嚴格按照經絡學說來辨證,分析疾病是屬於哪一經或哪幾經。

一、循經取穴

(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就好比解放路堵了,肯定是這條路哪裡出了問題,一般你隨便疏通某一段路肯定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大效還是小效,就要看你能否找到這一條經的最主要的反應點-穴位)

在眾多的穴位中,如何進行選穴是比較關鍵而又有一定難度的,大家一般以循經取穴為基礎。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按照經絡學說來辨證,分析疾病是屬於哪一經或哪幾經。

清代的《瓊瑤神書》中說:“醫人針灸,不知何經受病,妄行取穴”是針灸療效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針灸選穴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要按受病部位來分析病位在何經。

對此早在《標幽賦》中就有“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之說。明代張三錫在《經絡考》序中也指出:“臟腑陰陽,各有其經……明其部以定經,循其流以尋源,舍此而欲知病之所在,猶適燕而北行,豈不愈勞愈遠哉。”

這實際也是強調針灸治病必須按病變部位來分析,才能順藤摸瓜,選出正確的穴位,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這是循經取穴的基本原則。

二、隨症選穴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治標的穴位,更多的是要根據引發它症狀的原因來配穴,治標又要求本,“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見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喘氣毋耗氣,精遺勿澀洩,明得箇中趣,方是醫中傑”——-李中梓)

針對某一主要症狀取穴稱之為隨症選穴。關於隨症選穴的理解,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根據疾病的病因病機來選取穴位,既要考慮病所與經絡的聯絡,又要根據經絡、臟腑的理論酌情選用治療病因的穴位,此時的選穴就要注重辨證取穴與辨經取穴相結合。

二是根據疾病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來選取穴位。實際上針灸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對症取穴大多見於特定穴中,其中五輸穴最為突出,從賀老的治療中可以看出,相當多的穴位屬於特定穴的範疇,因此深入細緻地研究特定穴的應用對提高針灸療效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效能選穴

(同樣的淋雨,有些人感冒了,有些人沒事,有事的人是不是哪方面虛了)

補氣:太淵、氣海、百會、膻中;

補血:血海、膈俞、中脘、絕骨;

滋陰:三陰交、陰郄、太溪、照海;

壯陽:命門、關元、太溪、腎俞;

疏肝:丘墟、太沖、內關、期門、蠡溝;

健脾:太白、建裡、章門、脾俞;

解表:合谷、外關、大椎、(五輸)經穴;

祛風:風字穴位;

溫裡:滎穴、壯陽穴;

通行穴:支溝、手三里、天樞、曲池、三焦俞、條口、環跳、歸來;

利水:太溪、四瀆、三陰交、陰陵泉、水分、水溝、水道;

祛痰:絡穴,邪隨絡穴而出;

鎮靜安神:神字穴;

升舉穴:百會、衝字穴,加補氣穴;

活血祛瘀:郄穴,區域性放血,補血穴;

醒腦開竅:人中、井穴、四神聰、會陰、百會、內關;

退熱:大椎、膏肓俞、陰郄、勞宮、尺澤、耳尖放血、曲池、清冷淵;

治汗穴:合谷、復溜、陰郄、尺澤、氣海、勞宮;

扶正祛邪:原絡配穴。

四、部位選穴

(近取穴,我們平常哪裡撞了哪裡,就用手揉揉哪裡一個道理,全身都是穴)

半身:聽宮;

上半身:合谷;

下半身:太沖、環跳;

頭頂:太沖、湧泉、合谷;

頭兩側:足臨泣、外關、中渚;

枕部:至陰、後溪、長強;

前額:解溪、豐隆、合谷;

面部:合谷、衝陽、氣衝、條口;

眉稜骨:肝俞;

目:肝俞、臂臑、養老、光明、目窗、風池、行間;

鼻:通天、列缺、上星、孔最、肺俞、膻中;

口唇:脾俞、太白、豐隆;

牙齒:太溪、曲池、合谷、偏歷;

舌頭:通裡、照海、風府、啞門、滑肉門;

耳朵:太溪、外關、懸鐘;

頸項:列缺、支正、崑崙;

咽喉:通裡、照海;

肩:條口;

肘:衝陽;

手:大椎、中脘;

脊柱:後溪、人中、大鐘;

背:合谷、養老;

胸部:內關、足臨泣、梁丘、太淵、孔最、大陵;

乳房:足臨泣、梁丘、內關、肩井、少澤;

胃口:內庭;

脅部:丘墟透照海;

脅下:內關;

胃脘:足三里、梁丘、豐隆;

腹部:支溝、手三里、三陰交、足臨泣;

少腹:蠡溝;

腰部:委中、太溪、合陽;

前陰:大敦、水泉;

後陰:承山、二白;

大腿:腰陽關、秩邊、環跳;

腿部:風府、腰夾脊;

腳底:關元、氣海、命門、腎俞;

腳趾:百會、中脘、章門;

腋窩:內關、蠡溝。

五、病因選穴

(淋雨了、吃多了,發病是會有過程的)

舉例如下:

外感:合谷、外關、大椎;

內傷:傷食——足三里、天樞;

外傷:區域性放血、循經郄穴。

總之,選穴思路是多方面的,需要基礎知識全面,才能靈活運用。

艾灸常見病選穴配穴常用方法,看懂這篇中醫外治法就入門了

艾灸好處

總之,一般養生調理懂了這些就夠用了。還可以考慮時間(子午流注)、體質、辨證、經驗、現代醫學認識等來選穴,依據上述思路,按君臣佐使組合成處方,才能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TAG: 選穴取穴合谷穴位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