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還是不穿,穿什麼樣子:為了穿上今天的內褲,人類走了多少步?

穿還是不穿,穿什麼樣子:為了穿上今天的內褲,人類走了多少步?

​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身後留下了兩大遺產:一個是寫滿了她執政業績的“日不落帝國”,另一個是她晚年穿過的“超級大褲衩”。 這條大褲衩後來被英國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授予了 “指定遺產”稱號。 女王的內褲看起來比普通的麵粉袋子還要大,腰圍為50英寸,換算一下能有1。27米。這麼一個面袋子套在據說身高不足1米6的女王身上,也是蠻有趣的。

穿還是不穿,穿什麼樣子:為了穿上今天的內褲,人類走了多少步?

​ 女王的內褲

從維多利亞女王的大褲衩,到後來我們所知的三角內褲,再到高腰內褲、丁字內褲,甚至情趣內褲,人類的內褲是怎麼演化的?

內褲的意義:讓男人雄壯

1935年,內褲廠商Jockey在芝加哥賣出了一條前邊有Y字型縫線的三角內褲,這種內褲讓男人大腿露出的面積達到了極限,服裝史學家們認為:它的意義和胸罩不相上下。

穿還是不穿,穿什麼樣子:為了穿上今天的內褲,人類走了多少步?

​ 這是世界上第一條三角內褲

44年後,第一條女式三角內褲也被髮明瞭出來。有意思的是,對於女性而言,和三角內褲比起來差不多的比基尼泳裝倒是早誕生了近20年。 不僅是三角內褲,內褲就是最先穿在男人身上的。 真正意義上的內褲始於西歐,興於文藝復興。在經歷過黑暗時代的衰敗湮滅之後,“內褲”也從原始遮羞布的符號意義,變了點味道。 當然,那時候,內褲還不叫內褲,或者你稱它“盛放生殖器的袋子”會更好一些。 在此之前,歐洲的男性也是無所謂內褲不內褲的,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會只穿一條褲子。懶惰是內褲能夠產生的一大前提,為了讓自己更方便些,上廁所不用脫褲子,乾脆設計了一個“丁丁的門禁”,這樣,男性就不用脫褲子噓噓了,但怎麼遮擋這個門是個問題,乾脆用一個裝飾的袋子擋住得了。這個袋子,就是後來被稱為“襠袋”的原始內褲。在西班牙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的24件“鎮館”名作中,有一副《風景中的年輕騎士》,這名騎士就擁有襠袋:英俊的男子穿著一身盔甲,下方一個凸起的襠袋,好像還放了點錢或是手帕?騎士這個袋子混合了口袋的功能,腦補一下“把你的傢伙從褲襠裡掏出來!”然後從褲襠裡掏出各種東西,一枚硬幣、一個手帕,還是一個蘋果?想想那裡的溫度足以把水果催熟,就滿是奇奇怪怪的味道。

穿還是不穿,穿什麼樣子:為了穿上今天的內褲,人類走了多少步?

​《風景中的年輕騎士》

法國作家拉伯雷把卡岡都亞的故事也描述得十分詳細:“他的媽媽嘉格美爾從左耳朵裡生出了他。他一出生就哭著要喝酒,聲音非常大,在博斯和維瓦萊都能聽得到。給他做襠袋需要16碼布,因為他的生殖器有著自然賦予的勃起能力。” 襠袋被賦予了另一層遮羞之外的意義,醒目的襠袋開始流行起來,不僅有人拿布料做,還有人用皮料做,甚至還有喪心病狂的傢伙用金屬來給丁丁安置豪宅。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襠袋成為一種耀武揚威的標誌,除了宗教人士和法官懾於信仰或者威嚴不得不將那活兒塞在制服裙子裡,幾乎社會各個階層的人都穿起了襠袋。 在當時的肖像畫中,撫摸著一條狗的《烏爾比諾公爵肖像畫》才是最受人矚目的,也是最性感撩人的,因為他有一個上翹的襠袋。

穿還是不穿,穿什麼樣子:為了穿上今天的內褲,人類走了多少步?

​ 《烏爾比諾公爵肖像畫》

襠袋部分也慢慢被設計出越來越強調男性突出位置的效果,鼓鼓囊囊的大褲襠堪稱“襠袋雄起”之風。 在對襠袋的貢獻中,還有英王亨利八世他老人家也帶領了一波風潮,這位潮流人士嘗試往褲襠裡填充布料,以使得自己的襠部更“豐滿”一些,這樣就能凸顯大男子氣概。受此影響,走在大街上,你會看到這麼一幅景象:國王的子民們也紛紛往襠部填充羽毛、棉絮,然後走起路來全是將丁丁甩來甩去的路人。 不穿內褲的階級 最先穿起內褲的無疑是資產階級和貴族。法國大革命時期,曾掀起一股不穿內褲的工人革命。 對於男性而言,內褲的有無一定程度上象徵了身份,無論是在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穿著的穩重長袍,還是奔赴戰場所穿的盔甲,又或者是中東地區和中國騎馬的男性穿的大褲子,都算不上內褲。 早年的《神與巨人的戰爭》雕塑作品就很應景:一個戴頭盔的巨人正要逃跑,他的裙子很短,露出了一點丁丁。

穿還是不穿,穿什麼樣子:為了穿上今天的內褲,人類走了多少步?

​ 所以在較為古老的社會中,內褲,大家都是不穿的。 法國舊制度時期出現了“內褲”,亨利二世的妻子,也就是法國王后曾經試圖讓女性也穿上緊身的小褲,以遮擋私處,最後因為當時的禮節不允許女性穿內褲,並認為穿上內褲的女子作風輕浮,最後不了了之。 到了法國大革命時期,湧現了一批工人們公開反抗壓迫,為了標榜自己與輕奢之風盛行的貴族不同,他們也拒絕穿內褲,這幫頗具革命精神的傢伙後來也被稱為“不穿內褲的階級”。

穿還是不穿,穿什麼樣子:為了穿上今天的內褲,人類走了多少步?

​ 1914年至1918年,明信片《難解之謎—你自己來看吧……》走向T臺前 人類文明的發展,往往來自於一個蝴蝶扇動翅膀引發的暴風雪。 早前的內褲沒有鬆緊帶,所以那個年代的人在穿脫內褲時,很容易出現一些尷尬情況,比如,上廁所時發現褲袋打了個死結、上完廁所褲袋掉進了茅坑…… 1876年,英國植物學家亨利·威克漢姆爵忽悠巴西政府說要為國家做點貢獻,他拿出一種橡膠種子,說:“這是一種珍稀植物,我漂洋過海把這玩意帶來,想獻給皇家的後花園,不知可否?”巴西政府一聽:“行,那你把種子帶回國吧。” 這個種子成為了後來內褲上的那一根鬆緊帶。20世紀初,橡皮筋被綁到了束褲上,歷史記住了這一時刻,“內褲”一詞這才開始被收入詞典。 結束女性真空裙底的,是另一件小事。舊時代的淑女騎馬,是並著腿側坐在鞍上的,但腳踏車的興起使得女性不得不放棄這種騎姿,若是穿長裙的話,又會有裙角被扯進車軲轆的風險,於是,就只有一個選擇了:穿內褲。 1896年11月15日《紐約日報》寫道:“當腳踏車變成時尚,巴黎的女大學生也採納了這項運動。”女性終於有了和男性一樣穿內褲的權利,當時有時尚評論家認為:“女性對自己的生命進行了更有力的控制,這是她們終於引進了另一種性防禦的東西。” 從早期賦予內褲權利或者生殖能力的意味後,性感再次成為內褲的價值取向。 20世紀20年代後,女性漸漸開始穿寬鬆而輕薄的絲質內褲;70年代之後,丁字褲流行了起來,這種內褲就像一根細繩,短得不能再短了。 開始讓人將內褲與性練習起來的,也定是丁字褲無疑了,後來的情趣內褲多少能看到點丁字褲的影子。

穿還是不穿,穿什麼樣子:為了穿上今天的內褲,人類走了多少步?

​ 1946 年馬多爾內褲的廣告

2003年4月,著名的內衣品牌黛安芬在英國一百多個城市貼出了巨幅海報:藍藍的天空,青青的草地,4名身著四色丁字褲的女性踮著腳尖、踩著高跟鞋,旁邊是一行廣告語——丁字褲夏天來了,這條廣告為它招來了“史上最無恥的廣告”投訴,當然,這種老黃曆的廣告手段和現在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模特站在T臺前,穿著這種丁字褲,渾圓的臀部惹人想入非非。這則廣告也讓這種內褲迅速開始走向普羅大眾。穿不穿內褲,穿什麼內褲,歷史的選擇總是很有趣。

TAG: 內褲丁字褲女性袋子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