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快更長壽,4種姿勢緩解病痛養全身,走不對相當“慢性自殺”

長期以來,

身體質量指數(BMI)

被視為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在不少人的觀念中,肥胖人群更易患病,而“瘦子們”則大多身體健康、壽命較長,在飲食運動方面可以“放鬆”一點。

但你萬萬想不到,

無論BMI如何,一個人的走路速度與其壽命都是明顯掛鉤的!

2019年,一篇發表在美國《梅奧診所學報》的研究發現,

走路快的人比走得慢的人,平均多活15-20年

壽命長不長

看走路速度就知道

走路快慢可以反映壽命長短

在該研究中,英國萊斯特大學對

47.5萬人

的步行速度和體質指數進行了

長達7年

的監測和研究,並透過分析資料模型來估算被觀察物件的壽命預期。

結果顯示,不管體質指數如何,走路快的人,壽命也更長

◎女性:

走路慢的預計平均壽命為72。4歲,走路快的預計平均壽命為86。7-87。8歲;

◎男性:

走路慢的預計平均壽命為64。8歲,走路快的預計平均壽命為85。2-86。8歲。

走路快更長壽,4種姿勢緩解病痛養全身,走不對相當“慢性自殺”

透過計算可以得出,相比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平均壽命多15-20年。研究人員還發現,

體重過輕的人走路速度較慢,患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更高。

因此,即便是身體質量指數正常的瘦子,也不能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放鬆警惕;若是出現走路較慢的情況,健康可能也不大理想。

為什麼走路快的人更長壽?

一方面,

與低強度的慢步走相比,快步走的強度更高,

符合有效運動的基本要求

。這樣不僅更有利於

幫助脂肪“燃燒”,

而且

對於血液迴圈、心肺功能等的促進提高作用更加明顯,

能降低肥胖症、三高等多種疾病的風險,更容易健康長壽。

另一方面,走路需要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完美配合,還需要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參與。

人在走路時,身體會自動調節步伐,讓步速與自身功能相適應。

如果走路速度過慢,可能是身體系統受損,需要消耗較多的能量;如果走路速度快,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身體系統的功能較為健全。因此,

走路速度能比較直接地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素質,對預測壽命長短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走路快更長壽,4種姿勢緩解病痛養全身,走不對相當“慢性自殺”

走路多快算快呢?

研究人員指出,心率要達到最大值的

60%以上

,或者

每分鐘100步以上

,才算是“走路快”。

主觀感受是心率明顯加快,身體微微出汗,呼吸略微有點喘,但還能流暢說話。

雖然走路速度與壽命長短相關,但影響步速的原因眾多,包括年齡、疾病、鍛鍊等,

刻意提高步速並不能延長壽命

尤其是

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疾病的人群,盲目快走反而會加重病情

;建議根據自身情況,採用合適的走路姿勢,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掌握4種走路姿勢

緩解病痛更養生

踮腳走:活血通絡

踮腳走路時,小腿承重多,能起到

鍛鍊腿部肌肉

的作用;另外,腳是人體的末梢關節,血液不容易流回心臟,而踮腳則能

促進血液迴圈,更有益於血管健康

;還有,人體五臟六腑都和腳底的經脈相通,踮腳還能起到

通經活絡

的作用。

【注意】:

對於

年老體虛的人

來說,踮腳走的運動方式可能不太安全,容易摔跤。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

在原地進行踮腳運動

;或者平時坐在凳子上、躺在床上時

,做一個勾腳尖的動作。

走路快更長壽,4種姿勢緩解病痛養全身,走不對相當“慢性自殺”

倒著走:緩解腰痛

倒著走

可以鍛鍊平時很少用到的腰部、背部肌肉

,有效緩解身體疲勞和腰痠背痛之苦,很適合久坐的上班族、長期坐著看電視的老人等人群。

【注意】:

儘量選擇平整的路面,附近不要有異物和臺階;

高血壓、頸椎病等患者

,倒走要特別謹慎,避免頭暈而摔倒。

走路快更長壽,4種姿勢緩解病痛養全身,走不對相當“慢性自殺”

高抬腿走:強健體質

每天走100步,一分鐘之內走完;走路時高抬腿邁步,雙手隨著身體弧度自然地左右擺動

走完以後陳老還會做20次呼吸鍛鍊。

走路養心,呼吸養肺,這樣在家就能做到全身運動、強健體質。

腳跟先著地走:保護膝關節

隨著年紀的增長,不少人都出現了關節退化、肌肉萎縮的症狀。對於這一類人群來說,腳跟先著地走,

能更大限度地啟用力量強大的股四頭肌

,還能

對膝關節起到很強的緩衝作用

,幫助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壽命。

【動作要點】:

①腳尖準: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不要外八字。

②腳跟穩:

邁步時,腳跟先落地。

③擺腿狠:

前腳用力擺腿,後腳用力蹬地。

走路快更長壽,4種姿勢緩解病痛養全身,走不對相當“慢性自殺”

▲腳跟先著地走動作示範

做錯3件事,

當心越走越傷身!

走路的好處多,但只有走對了方可獲得好處,走不對或等於“慢性自殺”!常見的走路誤區,看看你有嗎?

在不合適的地點走路

醫學期刊《柳葉刀》刊文研究顯示:在公園散步的志願者肺功能有所改善,動脈血管有所改善;

而在街道等空氣汙染比較嚴重的地方散步的志願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出現惡化。

【建議】:

日常走路,儘量選綠植覆蓋率高的公園、小路,避開機動車廢氣多的馬路、街道和地面過於硬的水泥地、柏油路。

走路快更長壽,4種姿勢緩解病痛養全身,走不對相當“慢性自殺”

穿不合適的鞋走路

日常走路建議選擇舒適的運動鞋,如果鞋子不合腳,可能會越走越傷身:

◎鞋子過大:

為了保持平衡,膝蓋外側的肌肉會過多發力,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難看的“蘿蔔腿”;

◎鞋子過小:

腳趾沒有足夠的空間著地,不僅影響腳部血液迴圈,還會破壞身體平衡;

◎鞋底過硬:

容易引起趾骨頭下的胼胝體、趾骨中趾板、前足的損傷;

◎鞋幫過硬:

容易磨腳後跟,可能引起跟腱炎。

【建議】:

一般來說,鞋底平、薄、硬的鞋子,緩衝減震功能差,不適合長時間穿著;長時間穿著或運動時,最好選擇

鞋底柔軟、有足弓、有一定厚度(2cm左右)、輕便的鞋子

盲目追求步數

很多人將“每天萬步”作為走路保持健康的金標準。但事實上,走路並非走得越多越好,需要循序漸進,視個人狀況而定;若是盲目追求步數,

可能會造成筋膜損傷,

誘發足底筋膜炎;

還可能導致軟骨磨損,

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

【專家建議】:

◎身體非常健康,膝蓋無疼痛感的

,每天可以走10000~15000步,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

◎膝蓋偶爾疼痛,但能自己恢復的

,每天可以走6000~10000步,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

◎如果膝蓋經常疼痛,

或者是腿部做過手術還在恢復期,每天走1000~5000步即可,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內。

TAG: 走路踮腳壽命身體平均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