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如何從茶湯當藥、嫩葉當菜,逐漸普及成為飲品的呢?

茶樹的起源至今已有六七千萬年曆史了,茶被人們發現和利用,約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最早期人們將茶樹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當作藥來喝,嫩葉當作菜來吃,隨著時間的推移,茶慢慢普及成為一種飲品。

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大體經過了“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的過程。茶文化經歷了秦漢時期的啟蒙、魏晉南北朝的萌芽、唐代的確立、宋代的興盛和明清的普及等各個階段。

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折射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積澱下來的精神特質與文化內涵。

茶是如何從茶湯當藥、嫩葉當菜,逐漸普及成為飲品的呢?

秦漢時期的茶

【巴蜀的茶風】

巴蜀自古被人們稱為孕育中國茶業與茶文化的搖籃,古代的巴蜀國也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產茶地區。

明代楊慎的《郡國外夷考》中記載:“《漢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謂茶曰葭萌,蓋以茶氏郡也。。。”表明很早之前蜀人已用“茶”來為當地的部落和地域命名了。同時也反映出巴蜀地區在戰國之前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茶區。

明末學者顧炎武在他的《日知錄》中說:“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也反映了茶飲是秦國統一巴蜀之後開始傳播開來的。

西漢時,王褒的《僮約》中已有“烹茶盡具”以及“武陽買荼”的記載,可見在當時的巴蜀地區,飲茶已經很廣泛,茶葉甚至成為一種商品。

三國時期魏國《廣雅》一書記載:“荊巴間採茶作餅,成以米膏出。。。。。”反映出巴蜀地區獨有的製茶方式和飲茶方法。

茶是如何從茶湯當藥、嫩葉當菜,逐漸普及成為飲品的呢?

【茶區擴大】

兩漢茶文化的發展,首先表現在茶區的擴大上。馬王堆出土文物表明,漢朝時期長江中游的荊楚之地已經出現了茶和飲茶習俗。

資料顯示,荊楚茶業曾一度發展到今廣東、湖南和江西接壤的茶陵。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時已有的“茶陵”即今日的湖南省茶陵縣。

從明朝嘉慶年間的《茶陵州志》可以考證,茶陵境內的茶山,就是湖南省與江西省交界處的“景陽山”,那裡“茶水源出此”,且“林谷間多生產茶茗,故名”。

茶是如何從茶湯當藥、嫩葉當菜,逐漸普及成為飲品的呢?

【煮茶法】

所謂煮茶法,是指茶放在水中烹煮而飲。唐代以前沒有製茶法,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初唐,人們主要是將茶樹的葉子採摘下來直接煮成羹湯來飲用,飲茶就像今天喝蔬菜湯,吳人稱此為“茗粥”。

唐代中後期飲茶以陸羽式煎茶為主,但煮茶的習慣並沒有完全摒棄,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較為流行。晚唐樊綽的《蠻書》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早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

這表明唐代煮茶,往往加入鹽、姜等各種作料。到了宋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在茶中放入鹽、乾酪和姜等一起煮,南方地區也偶有煮茶的習俗。明清至今,煮茶法一直主要是在少數民族中使用。

茶是如何從茶湯當藥、嫩葉當菜,逐漸普及成為飲品的呢?

TAG: 巴蜀煮茶茶文化飲茶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