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點各有千秋的美食紀錄片,敘事邏輯卻都是殊途同歸?

切入點各有千秋的美食紀錄片,敘事邏輯卻都是殊途同歸?

美食紀錄片的內容版圖日漸豐盈,即便是美食種類或有相似,但在不同人物的故事包裹下,亦有新的價值輸出,讓“電子榨菜”本身平添了更多的現實價值。

讀娛 | yiqiduyu

文 | 小咕咚

“人間煙火氣,最暖凡人心。” 當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將美食紀錄片作為電子榨菜。在9月熱播網路紀錄片融合傳播指數榜TOP10中,《拿一座城市下酒》《宵夜江湖2》《去你家吃飯好嗎2》《念城味》等美食紀錄片位列其中,行業地位可見一斑。

切入點各有千秋的美食紀錄片,敘事邏輯卻都是殊途同歸?

伴隨著內容形式、主題價值等元素的差異化,美食紀錄片IP在持續上新上也做到了形態日趨多元,在美食與人文關係的參透上延展出更多的可能。而目及全域性,美食紀錄片在開啟方式不斷創新的背後,在內容敘事上始終保持著同一邏輯,似乎成為了這一品類內容的通用方法論。

1

美食紀錄片的開啟方式,各有千秋

縱觀近年上新的美食紀錄片,創作視角日趨多元化,在具體的開啟方式上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一日三餐,已經成為廣大中國人的餐飲習慣。美食紀錄片將目光投射至此,便有了《第一餐》《早餐中國》《無飯不起早》等早餐系列紀錄片和《人生一串》《宵夜江湖》《來宵夜吧》《小城夜食記2》《向著宵夜的方向》等宵夜系列紀錄片,在這一早一晚間,美食紀錄片一面探秘深藏市井的晨起之味,一面揭曉華燈初上的夜宵煙火,讓普羅大眾的一餐一飲既有美好的起點,也有迷人的句點。

切入點各有千秋的美食紀錄片,敘事邏輯卻都是殊途同歸?

同一品類的美食,不同城市亦有各自的招牌,聚焦米粉這一特色美食的《我粉你》,介紹了廣西螺螄粉、老友粉、廣東腸粉、雲南米線貴州蝦子羊肉粉等十幾種性格迥異、味道不同的米粉;《圈粉食刻》以系列片形式記錄梳理廣西米粉;《一面之詞》以“一面一城一群人”為思路,將粗獷西北一碗厚實的牛肉麵、煙雨江南如絲線般的細面、中原一把熱辣的油潑、嶺南一勺溫存的雲吞等一系列不同地域的特色麵食一一展現,向觀眾展示同一品類的中華美食開啟方式的多樣性以及豐富性。

的確,在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浸染下,不同城市間亦有特色鮮明的飲食特徵。《拿一座城市下酒》在32天時間裡,跨越7500公里來到8座城市,在不同的菜系間感受著各個城市特色美食獨有的韻味,成為窺探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在酸甜苦辣鹹間,即便是同一味調的飲食文化,亦在舌尖味蕾上亦有差異性,美食紀錄片成為重要的尋味指南。辣味主題美食短紀錄片《無辣不歡》行走在重慶、成都、長沙這三個以辣聞名的城市間,透過美食家的尋辣視角,探索辣味和在地文化的關聯,繪製城市吃辣地圖;主打潮汕美食的《念城味》在潮州、汕頭、汕頭南澳縣三地行走,經由本地青年做嚮導,給觀眾呈現一份實用的城市美食指南。

切入點各有千秋的美食紀錄片,敘事邏輯卻都是殊途同歸?

除卻以餐次、地域、食物品類為切入點之外,以傳統節日、節氣為主線,是當前美食紀錄片常用的切入方式。紀錄片《美食令》以二十四節氣為背景,融合了雲南民族民間飲食文化,展現雲南人民在不同節氣時令中享受自然風味的美好生活。《好味知時節》則以“一節·一地·一味·一民俗”為核心,在節氣流轉間,在時序為美、不時不食、按時知味間勾勒一幅西南美食圖鑑。

依託不同的內容切口,美食紀錄片的內容版圖日漸豐盈,即便是美食種類或有相似,但在不同人物的故事包裹下,亦有新的價值輸出,讓“電子榨菜”本身平添了更多的現實價值。

2

美食、人、城市歸於一體

美食紀錄片的創作邏輯殊途同歸

十年前,《舌尖上的中國》圍繞中國人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體人物故事串聯起講述了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而這也為後續的美食紀錄片創作提供了方向,儘管切入點各有千秋,但美食紀錄片的敘事邏輯上可以說是殊途同歸,皆是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為美食賦予更多的情懷。

從美食出發,挖掘美食店主在時代大潮下起起落落的故事。在《宵夜江湖2》首期節目裡所講述的礦機廠燒烤因下崗潮而生、因新媒體而火、因口罩問題而陷入困境的故事便是一大典型的例子,在這起起落落的背後,礦機廠燒烤記錄了一代下崗工人的堅韌與體面,詮釋著“熟悉的味道 ,穩當的活法”的主題內涵。無獨有偶,在《拿一座城市下酒》中,借一道魷魚炒肉絲,講述了天下客飯店的創始人,從原本有長沙肉食水產公司的鐵飯碗,轉型成為下海經營26平米小餐館的個體戶,最後經過三十多年的苦心經營,開了這家有八百平米的大飯店的勵志故事,亦是當代人自主創業一步步做大做強的縮影。

切入點各有千秋的美食紀錄片,敘事邏輯卻都是殊途同歸?

以美食為媒,挖掘食物製作背後的人情冷暖。在《好味知時節》裡,本是美食節目主持人的母親用一道定製的巧果表達對於女兒婚姻的祝福,蘭家四代同堂齊聚做龍眼酥來彰顯手藝人匠心與誠意的同時,也看到了濃濃親情在其間流淌;在《宵夜江湖》裡,經營麻辣燙數十年的王三輪有著極強的個性的同時,也將一身的手藝悉數傳遞給後代,在看似粗糙的表達中亦隱藏著細膩的情感……像這樣人與美食之間的情感故事,是美食紀錄片裡屢試不爽的內容元素,總能在潤物細無聲間給人內心溫情一擊。

切入點各有千秋的美食紀錄片,敘事邏輯卻都是殊途同歸?

以美食為連線,展現地域特色下人間煙火與年輕文化的相愛相殺。《一面之詞》以“面”為主線,也聚焦每一種麵食背後的每一座城,聆聽那些平凡人與麵食的情懷故事。以第一期為例,以一碗牛肉拉麵作為切入點,一面講述蘭州拉麵的特色與變遷,從原本只有早午兩餐到現在24小時營業的牛肉麵店,一面聚焦本土青低苦艾樂隊主唱劉堃帶領團隊走出去”與蘭州德藝坊相聲演員馬小跳選擇留下來”的心路歷程,這樣的敘事方式,透過這個城市的麵食文化,來看年輕潮流文化之於這座城市以及年輕人的影響力,讓美食紀錄片的時代內涵更為豐滿。

切入點各有千秋的美食紀錄片,敘事邏輯卻都是殊途同歸?

不難看出,當下幾乎所有美食紀錄片的共性都是在內容敘事中將美食、老百姓、城市之間聯絡起來,在此過程中既融入深入體驗的感受。又有理性剋制的自我觀察,以期透過美食,來窺探美食製作者以及食客們的內心世界,書寫普羅大眾的差異人生,由此凝結輸出的正能量來昇華城市的人文文化,即在各有千秋的切入點中做到了極具默契的殊途同歸。

TAG: 美食紀錄片宵夜城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