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父》看領導者的溝通能力

在快速變化的今天,許多領導者給人的感覺大都是日程緊張,事務繁忙。加上這個時代大家共有的壓力山大和心浮氣躁,讓我們經常體驗到的是領導者在緊張的工作日程中,聽下屬講話甚至是與合作伙伴溝通的時候,經常陷入無心聆聽的狀態。

要麼是充耳不聞,有時候是裝模做樣,假裝聆聽,有時候是選擇性的聆聽,難得做到聚精會神,能夠做到同理心傾聽的更是少之又少了。而聽完了下屬或合作伙伴發言,領導在講話的時候,往往因為著急的原因,個人被情緒所控制,而不能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理性觀點。

究其原因,往往是領導者自己定不下來,所以在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時,容易焦躁,而強行壓制不耐煩的情緒,裝作自己好像在聽,這個做法對溝通效果其實沒有多大幫助。

上述這些情況,使得領導者與下屬之間,或領導者與夥伴之間的合作效能與合作效果受到嚴重損失,錯失許多合作的機會。

如果我們能認識到那些卓越的領導者是如何做到與他人高效溝通的話,勢必會讓我們產生改善與他人溝通的想法和實踐。

從《教父》看領導者的溝通能力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在人際溝通領域表現出類拔萃的領導者案例,是電影《教父》(1)裡的男一號維克多·柯里昂。

維克多·柯里昂是美國電影《教父》裡面的主角,拍攝於1979年的《教父》,在各個影評榜上都是評分名列前矛的影片。雖然是一部黑幫題材的電影,影片也表達了對許多價值觀態度,包括了對男人的定義、對家人的照顧、對家庭的擔當、人情與公道,忠誠和背叛,危難與逆轉,等等價值觀,讓人有許多共鳴和思考。

片中有許多精彩的場景和對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角維克多·柯里昂的所表現出來的傾聽和表達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從《教父》看領導者的溝通能力

在這裡摘錄幾個場景,和大家分享維克多·柯里昂的傾聽和表達能力及其背後的奧妙。

電影一開頭,是殯儀館老闆包納薩拉向維克多·柯里昂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並向教父提出請求,這場對話堪稱典型。

被包納薩拉視如掌上明珠的女兒在外出約會時,因為拒絕了想佔便宜的約會物件的非禮要求,被對方和同伴毒打致鼻樑斷掉,下巴碎掉,完全破相。而法院只給這兩個行兇者緩刑三年的處罰。這兩個混蛋還在判決宣佈後,向包納薩拉嘲笑。悲憤的包納薩拉向教父訴說了自己和女兒的悲慘遭遇。

柯里昂在默默的傾聽,注意到包納薩拉有點激動說不下去,做了個手勢叫旁邊的山尼遞上一杯酒。

訴說完畢的包納薩請求柯里昂幫忙,傾聽了半響的柯里昂,開口說話了,平靜的說,你想要幫你什麼忙?包納薩拉走上前跟教父耳語,請教父派人去幹掉這兩個人。

柯里昂沉思了下,拒絕了,說自己辦不到。這時包納薩拉說自己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維克多·柯里昂沒有接這個茬。

接下來我們將看到教父更精彩的表達能力,教父將清楚的說明這不是代價多少的問題。

以下是柯里昂的原話。

我們相識多年,這是你第一次來找我幫忙。我甚至都記不起,你上一次請我到你家裡喝咖啡是什麼時候;更何況,我太太還是你獨生女的教母。

我坦白的說的吧,你從來就不想要我的友誼,你怕欠我的人情。你在美國做生意很成功,你在美國發了財,有警察和法律保護你,你不需要我這種的朋友。

現在你來找我說,柯里昂閣下,請你幫我主持公道,但你對我一點尊重都沒有,你並不願意把我當朋友,甚至不願意喊我一聲教父。你在我女兒結婚當天,用錢收買我為你殺人。

包納薩拉為自己解釋說,請柯里昂派人殺掉那兩個兇手,是主持公道。柯里昂糾正說,那不是公道,你女兒還活著。

包納薩拉改口說,那讓那兩個混蛋像自己女兒一樣受折磨,我該付你多少錢。

這時柯里昂站了起來,走到椅子背後說:

包納薩拉,包納薩拉,我到底是做了什麼?讓你這樣不尊重我。如果你以朋友的身份來找我,那兩個傷害你女兒的雜碎就會受到應有的懲罰,你這種誠實的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敵人。

這個段開場的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教父耐心傾聽的舉動和精準犀利的表達能力所折服。

顯然,包納薩拉試圖把這個事情當買賣看。教父直接指出不存在這樣的買賣,如果幫他,也純粹是因為交情;雖然我們交情不深,同時之前你也不尊重我,但是如果現在開始你把我當朋友看,尊重我,我仍會幫助你。

這段對話,精彩的勾勒出了柯里昂的為人特點。

從《教父》看領導者的溝通能力

第二個場景,教父聽名為納色利的朋友請求幫忙。這時教父充分展現出他的善解人意,稍微聽了一會,教父幫納色利把他沒有表達的訴求說了出來,“你想讓即將被遣返回義大利的安索,留在美國和你的女兒結婚”?納色利激動的站起來說,“你什麼都瞭解”。在這個場景中,教父表現出了對老朋友的親切。

第三個場景,教父在聽一個對他很忠誠的粗人路卡布拉西祝賀柯里昂女兒的婚禮,路卡布拉西看起來不擅長言辭,在教父面前略顯拘束,在說話的時候,教父專注的聽完了路卡布拉西的的話,在傾聽的過程中,教父透過自己的身體語言,表達出了對路卡布拉西的平等對待和尊重。

第四個場景,教父和大毒梟的談判,在聽完了毒梟索拉索邀請柯里昂入夥的訴求後,一直在認真傾聽的柯里昂站起來,走到索拉索的身邊,坐下來說:

我肯見你,是因為我聽說你是一個正直的人,所以我以禮相待,但是我必須拒絕你,但是我會告訴你原因……。

這個對話在此把柯里昂堅定的立場和堅實的底氣體現了出來。

從《教父》看領導者的溝通能力

還有許多的場景,都突出的呈現了維克多·柯里昂的溝通能力——優秀的傾聽能力和卓越的表達能力。比如與教子好萊塢影星錢寧的談話,教父在紐約黑手黨家族會議上的講話,都很生動、準確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深刻的塑造了柯里昂這個人物形象。

值得強調的是,面對面的口頭表達和不見面的文字表達有非常大區別,書面的表達不受身體語言影響,因語氣影響而誤讀的可能性有限。面對面的口頭表達中,詞語、語氣、身體都充當了溝通的工具,如果所表達的詞語得不到情緒和身體的支撐,是會造成溝通效果的下降的。

也就是說,借用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古希臘人的哲學概念,如果人的理性、情緒和品格存在相互的衝突,將會使一個人的面對面的表達能力打折。

我們在《教父》裡看到,柯里昂說話的內容和情緒、身體語言彼此緊密聯絡和支援,教父的品格、情緒和理性在溝通中,由於三者之間的一致性而深刻的塑造了教父這個形象。

而且,從傾聽到表達的溝通的過程中,柯里昂無形中嚴格遵循了“先診斷再開方”,“先弄清情況再提出解決建議”,“先理解他人再讓他人理解自己的原則”,這個正是史蒂芬·柯維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的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己”的精髓。

我們國家的兵聖孫武在《孫子兵法》中也提出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原則。

然而,我們如果反省自己與他人的溝通,就會發現有許多場景下,我們都沒有尊重這些“先了解他人,再表達自己”的原則,所以才會陷入許多溝通的陷阱中,包括自以為是,導致誤判他人的意思等等。

文章開頭說到的,許多領導與下屬或者與合作伙伴溝通的場景,往往是因為領導居於上位,不容易去傾聽下屬或合作伙伴的說話,看了同樣在電影中居於上位的教父與人溝通的方式,也許能夠給我們改善溝通帶來幫助、啟發和觸動吧。

後記,電影中沒有交代,柯里昂這種吸引人的鎮定、真實的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但是有一點可以看出來的是,如果教父不懂得授權、交代許多事情讓“軍師”湯姆去辦,不懂得“要事第一”,而是事事親為的話,恐怕自己也要忙死,一天到晚忙得跟陀螺一樣,恐怕就不會耐心地傾聽他人的說話了。這又是涉及到《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的內容了。我們下期分享柯里昂在運用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上的表現。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喜歡,請點“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TAG: 教父里昂包納薩拉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