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提到中國的歷史劇,有兩部劇是繞不開的,那就是1999年的《雍正王朝》和2001年的《康熙王朝》。

兩部劇就像一對性格迥異的雙胞胎,外表很相似,核心卻有著天壤之別。

先說1999年播出的《雍正王朝》吧,本劇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雍正大帝》,是二月河最滿意的一部作品。

當年胡玫導演拍完這部劇之後,因為題材大膽,借古諷今,央視很多領導不敢上線這部劇,最後臺長拍板,本劇才最終與觀眾見面。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結果1999年一上線,它的收視率就達到了16。7%,成為年度經典。

2年後,二月河的另一部作品《康熙大帝》也搬上了電視熒屏,《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更加火爆,在送審時,廣電總局評價本片在“思想性、藝術性和政治性”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本劇一播出,收視率超過了《雍正王朝》,成為歷史劇的一座高峰。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相比於《雍正王朝》的曲高和寡,這部劇兼顧了歷史和娛樂,既有烽火狼煙的戰場戲,又有深闈莫測的宮廷戲,從老叟到婦孺,全都為它著迷。

即使在“正劇荒漠”的臺灣,《康熙王朝》也很受歡迎,當年另一部經典劇《大宅門》在臺灣創下了1。7的收視紀錄,但很快《康熙王朝》以2。8的成績完成了超越,劇中那首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也成為韓磊的成名曲。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這些年,大家一直在爭論這兩部劇究竟孰高孰低,皮哥一直在關注兩部劇的豆瓣評分。

《康熙王朝》之前的評分是9。1分,今年漲到了9。2分。

後勁兒更足的《雍正王朝》之前的評分是8。9分,今年也漲到了9。2分。

用“絕代雙驕”來形容這兩部劇再合適不過了。

不過,在原著作者二月河看來,兩部劇卻不是一個檔次的。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有人讓二月河給這兩部劇打分。

二月河參與了《雍正王朝》的劇本創作,他給這部劇打了80分。

可是提到《康熙王朝》,他只給了四個字的評價:無話可說。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這部劇二月河沒有參與劇本創作,他對於劇本的不滿也是溢於言表。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都改編自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這三部曲分別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許多人不明白,為啥在中國上家喻戶曉的“康乾盛世”被二月河形容為“落霞”,這是因為清朝末年,西方國家已經靠著蒸汽機的發明,進入了工業時代,而古老的中國還像北京的貝勒爺一樣,在夕陽下過著提籠遛鳥的閒散生活,康乾盛世給後人留下了封建帝國最後的落霞餘暉,卻無法拯救已經崩壞的封建制度。

所以二月河的創作底色是悲涼的,他是明褒暗貶,用盛世下的腐朽撕開清王朝的虛榮假面。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而《雍正王朝》的思想內涵是和二月河的小說一脈相承的,導演胡玫就指出這部劇講的是“當家難”,揭示的是“國與家的矛盾”。

雍正皇帝在位13年,一生勤儉理政,58歲就積勞成疾去世了,用他的一生來詮釋這個深刻的主題再合適不過了。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所以《雍正王朝》雖然聚集了唐國強和焦晃兩大“帝王專業戶”,但他們二人的主角光環卻並不強,因為二月河在編劇時著力營造一種身為帝王的無力感,他們的個人魅力被無限削弱,甚至和普通人一樣,淪陷在泥潭裡無法脫身,身邊人是忠是奸難以分辨。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我們看看他們遇到的事兒:

地方貪腐導致國庫被掏空,擁有百官行述這件大殺器卻不得不燒燬,重親情而引發九子奪嫡事件,還有科舉舞弊,攤丁入畝,重組軍機等事件,處處盤根錯節,件件環環相扣,和無腦打怪升級的電視劇完全不同。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我們再看看他們身邊的人兒:

年羹堯飛揚跋扈,隆科多臨時反水,還有酷吏田文鏡,江湖氣十足的李衛,以及讓雍正敬而遠之的鄔先生。這些人你很難用好人和壞人來評價。

看這部劇就像閱讀一本艱深晦澀的職場厚黑學,你無論代入哪個角色,都會產生一種“人在朝廷,身不由己”的無力感。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而歷史上雍正皇帝也沒那麼多風流韻事,本劇裡的情感戲也乏善可陳,這使得它的受眾比較窄,多集中在有一定社會閱歷的中年人身上。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雍正王朝》是一部嚴肅的歷史正劇,和《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同屬於一個價值序列的,這樣的劇本質上是一批有情懷有擔當的文人藉著電視劇的外殼向公眾碾壓式地輸出歷史觀和價值觀,思想性有餘,而娛樂性不足。

而《康熙王朝》則走了另一個極端,提到這部劇,大部分人第一個就想到陳道明飾演的康熙大帝,這部劇完全就是他的個人秀。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除了陳道明自身演技出色外,這部劇的特點就是無限拔高帝王的作用,將歷史打碎重組,給觀眾呈現出一個“龍傲天”版的康熙大帝,全劇所有角色都是為康熙一個人服務,背後的價值觀就是簡單的“存天理滅人慾”。

從臺詞上看,很多臺詞頗為大膽,比如“朕早已看穿了一切”,比如“你強暴了朕”,比如“來世再與朕為敵吧”,比如“朕的心都要碎了”。

處處透露出一種超出當時年代的氣質。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從歷史史實來看,也有很多歷史錯誤,比如康熙並沒有把女兒出嫁到蒙古,歷史上也沒有慈孝仁皇后,這些在劇中都給杜撰出來了,甚至還出現了自稱諡號這樣的低階失誤。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從人物塑造來看,康熙就是典型的爽文主角,他時時開啟著上帝視角。

蘇麻喇姑、皇后、容妃、慧妃、寶日冬梅等女性,都是一見康熙誤終身。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索額圖、明珠這樣的鉅貪被康熙一眼識破,康熙給個眼神,他們就痛哭流涕對主子掏心掏肺。

從故事情節看,本劇雖然也截取了康熙執政61年的多個精彩段落,但這些內容被簡化成了打怪升級的套路,鰲拜、朱三太子、吳三桂、噶爾丹等人就是一個個小BOSS,看這部劇就像看一個過關的遊戲,陪著主角從新手村一路通關。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康熙只要每遇到一個難題,立馬會有奇兵天降繼而化險為夷,比如得病遇到了送來草藥的蘇麻喇姑,擒鰲拜遇到了索尼,治班布林遇到了耿直的吳六一,對抗索額圖有愣頭青李光地,平定吳三桂有朱國治……

從嚴肅歷史的角度看,《康熙王朝》有些兒戲,但是別忘了,電視劇本身就是一門大眾藝術,它面向的觀眾是普通群眾,更多人是把電視劇當做一種消遣,極少數人會透過看電視劇學習歷史,在20年前,這種簡化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剛需。

把《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放在一起看,兩劇的差距,出來了

舉個類似的例子,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是一本文學性和思想性很強的神話小說,裡面有很多情節充滿了政治隱喻,暗含了佛教和道教之爭,一度被列為禁書。

可86版的《西遊記》卻將這部鉅著簡單化處理,拍成了打怪升級的爽文,雖然思想內涵被極大削弱,但卻成為一代人的經典回憶。

試想,電視劇《西遊記》如果按照原著來拍,把孫悟空拍成毛臉雷公嘴,豬八戒、沙和尚吃人這些事兒都真實還原的話,它的影響力肯定遠不如現在。

《康熙王朝》也是類似的道理,它簡化處理後犧牲了深刻性,卻贏得了受眾的廣度,我想許多人還記得當年這部劇播出時萬人空巷的盛況吧。

《康熙王朝》本質上是一部披著歷史劇外衣的大男主偶像劇,和後來的《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是一個序列的。

因此,《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是兩種不同風格的電視劇,它們同根同源,但側重點不同,受眾不同,講述歷史的方式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

兩劇放到一起看,差距明顯,卻是兩種風格,兩種精彩,喜歡的觀眾自然各有不同,我們沒有必要一較高低。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TAG: 康熙王朝二月河雍正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