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日子》中感受茶的4重境界,人生如茶,在平淡中感受醇厚

一杯茶,要如何喝,才能喝出其中的真滋味?

有人為解渴而喝,不識滋味,有人人喝亦喝,在跟隨中以為喝出風骨,這些是多數。

而少數人,則是喝出兩腋生風,羽化成仙。

《茶日子》的作者大概是屬於此列了,李啟彰個人並不熟悉,也不知他年齡幾何,但是讀完了他這本並不太隨大流的書時,卻看到了一個飄然欲仙,在俗世紅塵中的得道高人。

在《茶日子》中感受茶的4重境界,人生如茶,在平淡中感受醇厚

喜歡李先生的書,是因為自己恰好也喜歡茶,當然,自己的喜歡連入門還很遠,畢竟也是俗人一個,只不過內心深處還留著一點愛茶的心罷了。

01

無獨有偶,2013年央視出品了一個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這個紀錄片當時連看兩遍,依然意猶未盡。

在《茶日子》中感受茶的4重境界,人生如茶,在平淡中感受醇厚

為此還寫了一點點小小的感慨之文,感嘆生命如茶,當時還寫道:人生如茶,在平淡中和歷練中才能感受其中之美麗,人終究應該回歸的還是會迴歸本來的樣子。

多年以後,再讀此書時,往事歷歷在目,喝茶的歷史一直沒有斷絕過,雖然作為俗人,也開始喝咖啡,但是每天一杯或數杯茶是少不了的,終究放不下茶香和茶韻。

在《茶日子》中感受茶的4重境界,人生如茶,在平淡中感受醇厚

如今的例行公事般的則是上午一杯茶,中午則是休息完後再衝上一杯苦咖啡,沒有糖和奶精,衝的是掛耳咖啡,從微苦到大苦,已經習慣如此。

在晚上有時讀書或是寫點文字時,則依舊是茶陪伴左右了。

當然,還達不到品茶的境界,只是喜歡而已,讀完李先生的書感覺很汗顏,離李先生的境界離得太遠。

遠沒有達到李先生所說的口、韻、身、心的四個品茶進階,最多屬於牛飲狀態罷了,看來生命不止,還得要學習再學習,而李先生的這本書倒是提供了一個進階的指南針了。

02

品賞一泡好茶,需要身心俱到。

在《茶日子》中感受茶的4重境界,人生如茶,在平淡中感受醇厚

花有花道,茶有茶道。

如今談起茶道,估計不少人會想起日本的茶道。

反而國內的茶道到底如何卻是少有人知曉了,畢竟日本茶道中的儀式感及繁雜的手法,無形之中讓人生了點敬畏之心。

雖然有點小憤青,並不太喜歡日本這個國度,也不得不說日本的茶道的精華之處還是值得學習的。

在《茶日子》中感受茶的4重境界,人生如茶,在平淡中感受醇厚

對於俗世的普通人來說,想要學習日本的茶道需要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卻是海量的,所以可以退而求其次,隨著《茶日子》這本書感受一下茶的魅力,取捨而學了。

並不是說李先生的境界比不上日本的那種茶道,而是者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茶的真諦了,以日本茶道的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茶道而言,李先生的這本書倒是一本不錯的入門之選了。

在《茶日子》中感受茶的4重境界,人生如茶,在平淡中感受醇厚

李先生把喝茶的進階從以口品茶、以韻品茶、以身品茶、以心品茶直到侘寂。

這本書的有意思之處,則是把科學和人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如以口品茶時,則談到了人類舌頭的生理構造及功能,從科學的角度解釋瞭如何真正去品茶,畢竟知道自己擁有什麼,才能更好的去體驗了。

這種科學和人文思想的結合倒是一種不錯的方式,有點類似於《心理學與生活》之類的經典之作,在講述貌似形而上的東西時,其實是著眼於科學的基礎。

所以會發現,作為品茶的補充,這些科學知識反而是充滿了趣味,也讓人體會到我們的品並不是無根之本,而是有源頭和基礎的。

在談到侘寂時,李先生特別寫到了日本的茶道精神,只不過日本的茶道的門檻太高,李先生倒是提倡無論何人,都可以做到以茶入道,也期盼更多的人參與到茶的日子中。

茶既是日子,也是一種文化生活。

正如在書中這樣寫道:以侘寂之名,我對茶有三種追求:一、自然;二,殘缺美,三、養身先養心。

最終的目標當然是茶境,一杯茶的大同世界。

在《茶日子》中感受茶的4重境界,人生如茶,在平淡中感受醇厚

一朵花見世界,一杯茶見大同。

喝茶倒是不拘泥於環境的限制而認為自己無法去體驗了,正如多年前我以前,讀書一定要紅袖添香夜讀書,有一間書房,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才能叫讀書,如今只要是讀書,哪怕在廚房、在荒野、在車站都可以讀,僅僅是讀書而已。

所以,茶的世界可以高深,同樣可以小橋流水,只要有一顆愛茶的心就成。

茶,可以環繞在我們身邊,它就是一杯茶,一杯茶中的日子。

TAG: 茶道李先生品茶一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