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導讀: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主見”是否重要?看《傲慢與偏見》可發現,無論在哪個時代,

主見和理智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雖不一定是不可或缺,但對於獲取幸福來說,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著名教育家池田大作曾寫過:

“結婚是青春的終點,也是奔向幸福人生的出發點。為了讓它結出美好果實,千萬不要焦急。要慎重。要有誠意。”

婚姻於人生而言,是一場重要的選擇。

選擇了什麼樣的人,就等於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往後餘生的生活,都將和這份選擇息息相關。

所以,對待這個重要的選擇,要有主見,有誠意,更要有決心。

有主見的選擇和盲目追求,有可能會呈現出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正如《傲慢與偏見》一書中,貝內特兩個女兒的婚姻。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鄉紳的二女兒伊麗莎白與貴族出身的達西先生從相識到相知,再到伊麗莎白放下偏見,達西放下傲慢,最終二人相愛終成眷屬的故事。

卻也揭露了女人有主見,是多麼重要的事實。

《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01

01

伊麗莎白出身中產階級,家中有五個女兒。因為當時的法律規定女兒無法繼承父親的財產,只能得到一筆嫁妝。所以母親貝內特夫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儘快將女兒嫁出去。

在這位母親的眼中,只要能夠讓女兒結婚,對方是怎麼樣的人似乎都不重要。

所以當小女兒莉迪婭幹出私奔這種連累全家名聲的醜事時,她不但不以為恥,反而因為女兒嫁出去而洋洋自得。

幸而伊麗莎白生來聰慧有主見,且始終保持理智。

儘管書中並沒有正面講述過她對於婚姻的觀點,但從她兩次拒絕求婚,以及對母親和妹妹行為的反感,能夠看出她反對為了結婚而結婚。

《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伊麗莎白第一次拒絕的是父親財產的繼承人。

貝內特家的遠親柯林斯先生一副高高在上,彷彿是在施以恩賜一般的姿態向她求婚時,伊麗莎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伊麗莎白不愛柯林斯先生,並且清楚自己將來也不會愛上這個古板守舊又善於阿諛奉承的男人。儘管嫁給他能夠保證自己後半生的富足安逸,但她依舊拒絕了。

第二次是達西先生,那時的達西很是傲慢,並且一副穩操勝券的心態。

他的心態是正常的,因為在那個時代,能夠拒絕像他這樣英俊且極其富有的男人的求婚的女子,幾乎是不存在的。但是伊麗莎白毫不猶豫地堅定拒絕了。

那時候她還對達西有著很深的成見,也厭惡他的傲慢。

總結起來還是一個原因——不愛。

我不愛你,所以無論你是什麼人,多麼富有,我都不會嫁給你。

《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作者簡奧斯汀在本書中表達的觀點很清晰,那就是:理想的婚姻一定要是以男女雙方的感情為基石的。

所以在最後伊麗莎白解開自己對達西先生的誤會,並在得知他對自己妹妹和家庭的幫助後愛上了他。

所以當達西先生的姨媽凱瑟琳夫人蠻橫的要求她不準嫁給達西先生時,她堅定勇敢地表示沒有人能夠左右自己的決定。

伊麗莎白與達西最終幸福美滿,正是因為相愛。

因為相愛,所以越過了階級差距,放下了自己的傲慢與偏見。

這份幸福背後,是伊麗莎白有主見的選擇的結果。而並非聽從了家長的意見或者被追求者迷惑。

《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02

02

書中,伊麗莎白的好友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我個人認為是作為對照組出現的。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觀點的反面描寫。

夏洛特決定嫁給柯林斯時跟伊麗莎白說:“不是每個人都配擁有浪漫的愛情。”

夏洛特雖是爵士的女兒,但家中並無太多財產,二十多歲還未出嫁的她已經是父母的負擔,所以當柯林斯求婚時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她很清楚自己婚姻生活裡不會有愛,她想要的只是那個時代的女子必須有的婚姻和未來安逸富足的生活。

而柯林斯要結婚的理由更加的荒誕可笑,他是一名牧師,他所在教區的最大捐贈人凱瑟琳夫人告訴他應該結婚,於是他便決定要找一個女人結婚。

因為他要繼承貝內特家的財產,所以他認為娶一個貝內特家的女兒是他在施以恩賜,根本不會被拒絕。

可惜他遇上了伊麗莎白,但被伊麗莎白拒絕後立刻轉向了夏洛特。在他眼裡,反正是找個體面的女子,誰都可以。

《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註定是空洞的,是與幸福美滿完全無關的。他們始終被禁錮在世俗裡,將婚姻當作了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

當然由於困於時代背景,這樣的選擇無可厚非。

可無愛的婚姻是怎麼樣的呢?

夏洛特建議丈夫多待在花園,而她自己待在一間只屬於她的起居室裡,明明是夫妻,每日只有用餐時才相見。

夏洛特對來拜訪的伊麗莎白說她真的對眼下的生活感到心滿意足,可當午夜夢迴時,看到枕邊如同陌路人一般的丈夫,真的心滿意足嗎?

盲目追求的代價,註定會賠上自己餘生的幸福。

《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03

03

《傲慢與偏見》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兩對完全相反的婚姻模式外,還描寫了三段各有不同的婚姻。

與女主角一樣因愛而結合的大姐簡與賓利先生,兩人都是溫和軟弱,若不是男女主的幫助或許也無法最終走到一起。

貝內特夫婦,女主的父母,精神世界完全的背道而馳。

貝內特先生冷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對幾個女兒的教育問題幾乎不聞不問。貝內特夫人愚昧輕浮,甚至將兩個最小的女兒教得如她一般。

以及全書的高潮部分,莉迪婭與威克漢姆的私奔——十多歲的女孩因為輕浮無知,完全不顧念全家的臉面與尊嚴,跟一個爛到根裡了的男人私奔。

《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最終還是由達西先生出錢,促成二人的婚事,以掩蓋這段不堪之事。

女主伊麗莎白很清晰地想過威克漢姆完全不愛莉迪婭,不過是逃亡路上能有個女人相伴再好不過了。

而莉迪婭,根本不清楚自己嫁了個什麼樣的男人,還得意洋洋地回家跟姐姐們炫耀自己的戒指。

書的結尾處曾寫到沒過多久威克漢姆沒過多久就對莉迪婭失去興趣,想必這段婚姻最終也將落得一地雞毛。

《傲慢與偏見》:看懂伊麗莎白的一生,就懂了她的婚戀觀有多棒

04

04

作者簡奧斯汀在透過一個基調詼諧且輕鬆的故事告訴世人:婚姻應是相知相愛的兩人,在平等的基礎上結成的。

因故事背景在

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那個時代的人沒有選擇,婚姻是必須做的事情。

而跳轉到如今的你我,既然已經有了選擇的權利:那便要同伊麗莎白一樣,始終保持理智,堅持主見。

作家葉萱在《紙婚》中說:決定嫁給一個人,只需一時的勇氣;守護一場婚姻,卻需要一輩子的傾盡全力。

一輩子的幸福,豈可盲目追求,更應該有個人主見。

結婚是為了幸福,是為了跟相愛的人白頭偕老,共赴餘生,若沒有愛,又如何相互尊重,相扶相持?

婚姻這一嚴肅命題,是每個人都該嚴肅對待的選擇。

盲目追求,也許會快樂一時,但不能貫穿餘生;有愛的基石和有相伴餘生的決心,這樣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起點。

最後,希望你結婚時,身邊的人是因為相愛。

End

作者:顏有梗

根根家的顏姑娘。追劇看書,話很多。一個有態度、有才華、有故事的家庭主婦兼職場媽媽,願我的文字能溫暖你。

本文話題討論:你認同《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婚戀觀嗎?歡迎留言討論。

TAG: 伊麗莎白婚姻貝內特達西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