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海萍的一生,一直在為房子奔波,還為此葬送了妹妹的幸福,值得嗎?

海萍和蘇淳夫妻倆人,放棄老家穩定的生活,來到上海打拼,在10平米的出租房裡,一住就是5年,結婚生子和找工作的大事,幾乎都是在這狹小的空間裡完成的。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海萍一開始就有買房的打算,也一直在攢首付的錢,奈何

攢錢的速度永遠比不上漲價的速度

。海萍買房的經歷有多波折,她的蝸居生活就有

慘,原著中寫道:

再等下去,也許到入土的那一天,海萍還是住在10平方米的房子裡。如果這幢古老的石庫門房子不拆的話,她會一直租下去,一直節衣縮食,一直湊不夠房錢,一直跟其他五家共用二樓半的那個小廁所,一直為多攤了幾塊錢的水費而慪氣。也許到最後,就跟二樓的老李家一樣,祖孫三代共住一間。放個屁聲音大點兒的三樓的樓板都震顫。

比起鄰居老李的無處藏身,海萍好歹還佔了5平米,她就是靠著這種“比下有餘”的信念,才熬過來的,但還是免不了對丈夫的抱怨。

10平米的空間,海萍總是找不到自己的放的東西,蘇淳還自我安慰,還好地方小,若是換個100平的房子,就等著整天玩捉迷藏了。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海萍則是不一樣,她早就胸有成竹,買什麼樣的房子,做怎樣的設計,她早已在腦海中勾勒過無數遍:

房子大了才會有序,所有東西歸位,我會在進門的牆上釘個雜品袋,帶把傘、鑰匙、信件都放進去。所有的鞋子不會這樣敞在房間裡,要收進鞋櫃,電視機不要放在書桌下面,每次看的時候蹲著,要放在電視櫃上,電腦也會有自己的房間,我要做一套海爾櫥具,買一套美國的康寧餐具……

這就是所謂的“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一提到房子,海萍就喋喋不休,所有的房屋細節都想到了,唯獨“不談錢”。因為談錢的話,她的夢就不得不醒了。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第一次二手房的機會,功虧一簣!

三年前,海萍懷上了兒子,那時的房價剛開始有上漲的趨勢。

海萍沉浸在懷孕和買房的喜悅中,一下班就拉著蘇淳一起看房,從房子到生活中的細節方面,海萍功課做得特別好,隨便問一條公交路線,她都能準確地說出來,對上海的交通無比熟悉。

他們被中介帶著看了一套兩室一廳的二手房,估價30萬,被房主問要不要時,海萍都沒問蘇淳就直接拒絕了,在她看來不值這個價。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首先,房子是屬於90年代初的設計,廚房、廁所和臥室所有的門都對著客廳開,客廳放不了什麼傢俱,跟自己想象中的差別太大。

其次,就兩間臥室,不夠住,而且房齡有10多年了,牆都起皮了,地板還是革的,廚房的水龍頭都是裸露的等等問題,不值30萬。

還有一個原因是,來看房的人還挺多,無非是在造勢罷了,不買的都是託,買的都是白痴,白送給自己都不要。

所以海萍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覺得是房主想錢想瘋了,獅子大開口。事實上,世界上聰明人很多,而海萍在審時度勢上,絕對算是糊塗的。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當時小夫妻倆手頭存款4萬,加上兩家湊的錢,夠付一套中小戶型的二手房首期。也就是在藍村路或者張揚路附近吧!天哪!藍村路啊!張楊路啊!這個地段放在現在,隨便什麼房子,都得百萬以上啊!肉痛!

海萍每每想起第一次看的那套房子,就心痛,其實當時挑出的問題,都是小毛病,最重要的是,那時還能買得起,越拖就越追不上房價的漲速。

選擇大於努力,海萍整天瞅著買房的訊息,沒少下功夫,終於努力攢夠了首付的錢,卻敗在選擇上,功虧一簣!只怪自己目光短淺,貪念太重,後悔莫及。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第二次依舊是二手房,煮熟的鴨子飛了!

海萍生產前,又看了幾套房子,也加入了曾認為的白痴和託的行列。

吸取了教訓後的海萍,也不再挑三揀四,不管多爛的房子,都得先定下再說,跟第一次相比,兩個極端。

買房現場,海萍在氣勢上就壓倒了眾人,更是在要價的基礎上多加4萬,成了佼佼者。其實這套的面積,還不如第一次看的那套,最起碼可以隔成個四室兩廳,價格還相對較低。

買到就是賺到,海萍欣然接受,她的得意,只能用“獰笑”來形容,畢竟自己也算是有資產的人了!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那時候,海萍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孩子已經等不及了,所以她趕緊付了4000元定金,訂下了那套60平的二手房。

可就在海萍勝券在握之時,房主在三天後告訴她不賣了,因為有人比她多出了2。5萬,所以訂金退還,再加500元的補償,所以海萍買房又失敗了!

隨著孩子的出生,和對買房的失望,海萍心力交瘁,也沒有多餘的心思研究房子了,原著中 寫道:

海萍的看房事業在其最高潮處戛然而止,就像是在舞臺上指揮者衝向高處的手脫臼,就像夫妻生活中酣暢之處老公縮陽。總之,在不甘心、憤怒和焦慮中,海萍進入另一個階段的衝刺。房子就暫時擱淺。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沒錯,工作是海萍的事業,看房也是。

只是,孩子一出生就是“四腳吞金獸”,海萍的現實生活已經無法支撐起她買房的事業了,兒子光一個月的口糧就比夫妻倆的多,再加上奶瓶、尿布、衣服等雜七雜八的,糟蹋的都是她未來的房子啊,她存款單上的“房屋藍圖”就這樣一平一平的墜落。

海萍自認倒黴,認為自己是時代的犧牲品, 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畢業不包分配了;好不容易工作了,結婚不分房。偌大的城市,竟沒有自己的“立錐之地”。

若不是“煮熟鴨子到嘴邊又飛走了”,海萍的未來,最起碼不用再為買房的事憂心,孩子交給父母帶,自己出去掙錢,房貸慢慢還,日子總有變好的一天。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第三次要買新房,葬送妹妹的一生!

海萍和蘇淳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蘇淳好點,年薪有七八萬,而海萍跳來跳去,月薪也只有3500。

他們算過這麼一筆賬,除去日常花銷和交際的費用,兩個人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可省出

三分之一平米

的房子。在雙方工作平穩的情況下,且父母和孩子都沒災沒禍,他們可以在未來的300個月裡,也就是

25年

,直到退休,才能買得起一套

80平

的房子。

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就像物理學中的勻速直線運動,還得排除一切外力因素,:

沒有風吹,沒有摩擦,沒有空氣,什麼都沒有。意思就是鈔票不貶值,國家教育不收費,看病不花錢,老人不需要供養,不發生任何意外。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顯然是不可能的,海萍陷入了悲觀狀態,究竟在奮鬥什麼呢?

放假回家看孩子的那一瞬間,海萍想通了,她對孩子的思念讓她快成為了“祥林嫂”,但兒子卻對她很生疏,認為被她抱是一種懲罰,這讓海萍很傷心:

我為什麼要一個孩子?我要他,難道就為了有一天,他想起我的時候,甚至想不起來模樣嗎?難道就為了有一天給他一套房子嗎?難道就為了別離嗎?

孩子越來越大,父母對他的陪伴寥寥無幾,為了增進跟孩子之間的感情,海萍決定買房,把兒子接到身邊。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只要是海萍做的決定,蘇淳從來沒有話語權。

“你不要勸我或問我,我已經決定了,你只要照我說的去做就行了。這一路我都想清楚了,買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不要太偏僻,價格大約是80萬,首付20%就是16萬。我們存款加公積金8萬,還要借8萬。你的任務就是問你爸媽要錢,無論如何要借來4萬。剩下4萬,我父母拿2萬。你別急,我不是讓他們少出錢,而是以後給他們寄養兒子的錢了,你也知道現在養孩子多貴。另2萬,我把海藻結婚的錢先拿來用,讓她等等再結婚。這樣,咱們的首付就有了,等錢一到賬,咱們就去看房,儘快定下來這件事兒。”

在告訴丈夫之前,海萍就已經算計好了,16萬的首付,夫妻倆出一半,雙方家人平分另一半。海萍想得太簡單,貸款和裝修更是佔大頭。

父母為子女買房出力的很多,但海萍為了自己買房,居然讓妹妹晚點再結婚,嘴上說著海藻跟小貝沒結婚,跟宋思明有感情也不算什麼,但還是讓海藻跟小貝借錢買房,這不就是“雙標”嗎?海萍的三觀多少是有些問題的。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這一次,海萍比之前更挑剔了,不是嫌房齡老,就是嫌風水不好,亦或是懷疑二手房有貓膩,所以她決定買新房,要成為房子的第一個擁有者!

海萍的買房事業又開始了,除了工作,不是在鋪天蓋地的廣告中篩選合適的房屋,就是在看房和看房的路上。

海萍和海藻擠破了頭,磨爛了腳,姐妹倆一起看了無數套,最終定下了離市區幾十公里以外的在建房,屬於江蘇地界了,在頂層,比其他樓層多出一點面積。

房價是93萬,海萍打算20年還完房貸,月供6000多,意味著倆人每月只剩3000多的流動資金,意味著一分一釐都得精打細算,意味著為一套房艱苦過一生。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但錢的問題,是最難解決的。

蘇淳因父母攢錢不容易還要負擔著舅舅,難以向他們張口,海萍以“就當是公婆投資換取養老”為由,逼著蘇淳跟父母借4萬,蘇淳卻偷偷借了6萬的高利貸。

至於海藻那邊,她的存款不到1萬,而小貝不願意填補海萍這個“無底洞”,畢竟自己也要結婚買房。那時宋思明正追求海藻,先是給了海藻2萬,為海萍湊首付;後是在發生關係後給了她6萬,為還蘇淳的高利貸。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海萍終於買到了房,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把海藻推向了一條不正之路。

知道海藻和宋思明的關係後,海萍一開始是勸阻的態度。後來因為海藻的關係,自己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利益後,比如外教的工作,優渥的居住環境,

還出手解救了蘇淳的下半生,海萍有了“相見恨晚”的念頭:海藻要是早點認識宋思明就好了。

從肉償人情債,到享受二奶的生活,海藻越來越淪陷。

在關鍵的時刻,海萍不但沒有拉海藻一把,還勸她慎重考慮跟小貝的婚事,那時小貝已經知道了海藻跟宋思明的事,還要娶她。若非海萍的“好心提醒”,海藻就跟小貝結婚了,或許就跟宋思明斷了,或許就不會流掉宋思明的孩子,喪失生育功能。

三讀《蝸居》原著:海萍三次買房,葬送海藻一生,身為姐姐太自私

寫在最後

海萍買房的道路太曲折,整得自己勞心勞力,逼得丈夫借高利貸、為了外快吃牢飯,推著海藻一步一步走向火坑。

直到海藻出事,海萍都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執念,葬送了妹妹的一生,說白了,海萍還是貪念太重,太自私。

也許,海萍當年的選擇就是一種錯誤,若不是自己一味地以大城市的戶口為炫耀的資本,一味地追求大城市的一套房,若是回到家鄉的小城定居,或許過得會更快樂,或許就不會害了海藻。

人,終其一生,就是為一套房而捆住手腳嗎?在奮鬥的同時,在實現抱負的同時,也要認清自己,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飯,要學會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TAG: 海萍海藻房子蘇淳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