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雲解惑】修行大乘,要回相歸性

【耕雲解惑】修行大乘,要回相歸性

修學大乘,要

回相歸性。“性”是一,“相”是森羅永珍,很多。怎樣能將“多”歸成“一”?

一就是性,心性,

“回相歸性”,只要不著相,相原來就是性。

所以,

只要一切都不分別、不執著,哪一法不是真性,哪一法不是實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但不能說,也不能想。想與無想都沒有,才能見到性,才能見到實相。自己若無其事,這是清淨。

一直這樣做,不要起心動念,不要有妄想執著,就對了。這是真正修行人的心態,真清淨。

【耕雲解惑】修行大乘,要回相歸性

“義在言外”。佛每用一個名詞,皆是啟發我們的悟性。分別執著的具體顯現,就是“成見”。心裡有成見,已經有個標準,有個框框在,不合適的,他不接受,這就沒有法子。

“離心緣相”就決定沒有成見沒有想法,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的接受,這才能觸動悟門,讓人真的開解領悟。

一有成見就不行,特別是大乘佛法,最忌諱的就是這一點。想自己沒有好處,人常想自己,就將自己想老、想病、想死了。念念想光大佛法、念念想利益眾生,就將那個私的念頭破除了。

因為有我,才有生老病死;沒有我,生老病死誰去承當。四相空了,生老病死就沒有了,六道輪迴也沒有了,這是徹底解決的辦法。

起心動念都想到自己,這是偏見,是執著,不是智慧!

【耕雲解惑】修行大乘,要回相歸性

佛所有一切法是破執著,“一切法當體即空”,連自己的身相也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觀念的好處很多,“當體即空”,病在哪裡?沒有病。另一個好處是年輕;

憂、悲、老、病、死皆因有“我”,認為外面東西都是實在的,才惹的麻煩。若真能放下,憂、悲、老、病、死皆沒了,真有好處。

因為“同體”、“同時”,是事實真相。這個說法是破執著用的。

“施”“忍”兩度,實一切行門之主要。佛法修持上最大障礙,即使在世間法裡,學業、事業,不能捨、不能忍,其成就也必然有限。

佈施與忍辱是菩薩行門的關鍵,也就是最重要的課題。

抄於《般若境緣集》

南無阿彌陀佛

TAG: 執著即空生老病死成見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