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我們讀小學時,課本上有一個成語“掩耳盜鈴”的故事。當時上完這節課同學也許都在嘲笑那個掩耳盜鈴的人。掩耳盜鈴是一個人們常用的成語,是《呂氏春秋·自知》裡的故事,原來是“盜鐘”後來改成了“盜鈴”。

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故事是,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關於自欺欺人的故事,但在生活當中有的人總是擅長做類似於掩耳盜鈴的事。

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在我們生活中,不管你的能耐有多大,都沒有辦法阻止小人在你身邊活動,小人就是小人,小人是最擅長做類似於掩耳盜鈴的事。因為能力欠缺的人都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越是能力欠缺的人,會越高估自己的能力,錯誤地認為自己比其他人都優秀。相反而能力越強的人,則會越低估自己的能力。能力差的人只想著自己,會以為自己能力很強;而能力強的人則會想到他人,會認為他人的能力比自己更強。這就是小人和君子的區別。

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小人是能力欠缺人的綜合體,具體可分以下兩點:

一、小心眼的人;在平時生活中只有容人之度,才能結識到好友。但是對於心眼小的人,他們會每件事都記著,哪怕你無意間的一句話,他都會思考很多。如果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天,難免會有言語不當的時候;譬如朋友們一起開個玩笑。一般人都會不當回事,但是一旦你說了他的一個小缺點,只是玩笑話,心眼小的人心理特別敏感,他們會耿耿於懷,待有時機時進行報復。

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二、心胸狹窄的人:心胸狹窄的人,都不會得到周圍人的信任,也不會被任何人理睬。經常焦躁不安,不管什麼事,只要對無關的東西都要發牢騷,做出破壞圈子的事情。心胸狹窄的人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嫉妒心特別強,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強比自己好,如果有人比自己強的話,他們就會感覺到自己成了陪襯,這是他們萬萬不能接受的。

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於是心裡煩躁不安,他們想方設法消滅對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本身並不是強者。但是他們不能接受在自己的視野範圍之內有人比自己強,若是發現有人強過白已,他們定想方設法盤算削弱對手,而不是提高自己,他們的風格往往是壓制別人。他們深深地知道,只有不停打壓,才能使自已獲得心裡的平衡。

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傻子不知道自己傻,這並不僅僅是令人發笑的掩耳盜鈴;但小人做事喜歡給自己找個合法或者合理的理由。儘管這個藉口看起來很爛。但是如果能讓所有人都把它當成真的,那麼它就是真的。但是,用你的偽善給你帶來了一時的快樂,但人性的痼疾在你身上沉澱下來,最終會給你帶來的只是敗局。事再小,莫亂為;人再賤,莫僥倖。世上的事,一切都會有報因。無論做什麼事,只要你做了,你再怎麼掩飾,紙裡終究包不住火的,總會有真相大白的時候。

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人為什麼會掩耳盜鈴?就是因為人有一個自欺欺人的意識,以為自己聽不見也認為別人也聽不見,自己所編造的謠言也就安全了,心裡就平和了。其實,鈴聲就在那裡,你聽不聽得見,別人都能聽見。因為你的行為和現實是無法迴避的,必須勇敢面對,否則就只能坐以待斃,錯失機會。問題在小的狀態你想辦法解決往往很輕鬆,一旦拖大就會複雜難以處理,最終不可收拾。

成語掩耳盜鈴的由來是什麼?掩耳盜鈴的歷史典故是怎樣的?

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很多的阻礙。正確的態度就是敢於面對,想辦法去解決,把事做到明處;不要心存幻想。鐘聲是客觀存在,不因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萬物也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因為你閉上了眼睛就不復存在或者改變了形狀。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這是自欺欺人,終究會自食苦果的。

TAG: 掩耳盜鈴自己小人能力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