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即無才,官職又比蕭何小,品行惡劣又自私,為何卻當了帝王

劉邦一生充滿傳奇,當初是一個小亭長,秦朝最小的官職,後來秦朝滅亡劉邦順勢起義,在和項羽打了4年之後終於獲得勝利,但是秦末漢初的這段時間裡湧現出了很多英雄豪傑,但是為何最後卻偏偏是毫無才能的劉邦當了皇帝了呢?而且劉邦還是個拋妻棄子、斬殺功臣等等,這樣一個品行惡劣自私的人為何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此人即無才,官職又比蕭何小,品行惡劣又自私,為何卻當了帝王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從一件小事就能知道答案。

劉邦安定天下之後,有一次就問韓信:“我的領兵能力如何?”韓信:“大王可領十萬兵”,劉邦聽了很不高興:“那麼你呢?”韓信:“多多益善!”劉邦大惱:“那為何我能當大王呢?”韓信:“臣善於領兵,而大王你善於領將”。

這段對話剛好說明了這個問題,劉邦能力平平但是他卻可以帶領一幫人才,他 有統帥之才。

此人即無才,官職又比蕭何小,品行惡劣又自私,為何卻當了帝王

不同的將領相當於不同的材料,有的是石灰,有的是水泥,有的是黃沙,但是這些將領都沒有辦法獨自發揮各自的才能,只有劉邦這一瓢水加進來,那麼這些人才能聚到一起發揮更高的作用。

這一瓢水起到了調和、糅雜、凝固的作用,所以這些人都聚在了劉邦身邊。劉邦也不需要會打仗、會領兵,他只需要管理好韓信一人就可以掌握千萬雄兵,他只需要蕭何一人,就可以打理好所有軍備後勤,保證不出亂子。

此人即無才,官職又比蕭何小,品行惡劣又自私,為何卻當了帝王

劉邦有他的優點,他善於聽屬下的意見,並且還會仔細思考其中利弊,之後他能給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為帥者就是要善於聽取意見,然後綜合考慮作出決斷,劉邦就正好是這樣一個人,項羽做不到這一點,一個范增都容不下的人對上劉邦這樣的人自然會輸,蕭何業務能力突出更不具備承擔風險的能力,所以起步比劉邦高卻依然會成為劉邦的下屬。

此人即無才,官職又比蕭何小,品行惡劣又自私,為何卻當了帝王

至於道德層面,那時候真的沒有辦法要求這麼多,因為在兵荒馬亂的時期都是講拳頭和能力的,因為在那個時期儒家文化還沒有盛行於世,道德方面的要求本就不高,所以這種情況下只看能力。而歷史也大都是這樣演繹的, 所以劉邦能當老大不是偶然!

參考文獻:《漢書》

TAG: 劉邦韓信能力善於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