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清四大家”之組合,分別為成親王永瑆、鐵保、翁方綱、劉墉。在這四人中,鐵保的名聲其實最不彰顯。尤其現在的書法圈,成親王是熱門人物,劉墉也是常談不厭。獨獨鐵保,鮮有人論及他的武功書學之事。但其實,鐵保其人其書其事,都別有建樹。

我們認為,鐵保的書學思想,在當時來講,是一種覺醒,也具有革命的性質:他革了自己的命、革了八股文的命、革了館閣體的命、也革了碑派的命。雖然,其功未有大成,但透過分析鐵保的書法作品總結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剖析他的書法藝術及其書學思想形成以及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具有現實意義。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一、鐵保其人

鐵保,滿州正黃旗人,清代中期的一位書法大家。先世姓愛新覺羅氏,後改楝鄂氏。號梅庵,鐵卿,懷清齋。

1752 年他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將的軍人家庭,但他卻走了一條和父輩完全不同的道路,不愛彎弓騎馬,而是酷愛讀書,且甚愛書法,他對於書法的深愛可以從他的一首詩中看出:

半生塗抹習難除,一任旁人笑墨豬,

他時兒孫搜畫篋,不留金幣但留書。

不難看出 他是個典型的渾身浸透著儒家思想的文人。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鐵保21歲時,考取進士,授六品吏部主事。

當時八旗子弟都是武夫,只會騎馬射箭,能出這麼一個文采出眾、滿腹經綸 、靠功名進入仕途的青年官員,極為罕見,當時許多漢族文官對他也是另眼相看。

鐵保為人耿直,有不同意見敢於爭辯,《清史稿·鐵保傳》中稱:

鐵保居官為人慷慨論事,高宗(指乾隆皇帝)謂其有大臣風;及居外任,自欲有所表現,倨傲,意為愛憎。

因此屢受大學士阿桂推薦,仕途一帆風順。到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38歲就任禮部侍郎兼副都統,到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48歲任盛京兵部侍郎兼奉天府尹,接著出任漕運總督。到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任廣東巡撫,到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鐵保54歲提升為兩江總督,成為管理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最高行政長官,一品封疆大吏。就在他人生最得意、功名最顯赫時,一起發生在江蘇山陽縣的命案,差點讓他成為千古罪人,最終以三品銜退居。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二、鐵保的書法藝術

他習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一樣是循“帖學”、“館閣體”的老路。清人馬宗霍在《書林藻鑑》中稱:

鐵公《神道碑》楷書模平原,草書法右軍,旁及懷素、孫過庭,臨池功夫,天下莫及。

由於他天賦較高,且臨池勤奮刻苦,終自成一家,為世所重。其書法以晉唐人為宗,由“二王”下及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孫過庭、懷素,無不心摹手 追,悉心精研,於漢碑分隸、宋、元、明諸大家也多所涉獵。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鐵保楷書取法顏真卿的厚重,又轉師多家,最終成就了自己;行書由宋元諸家直追晉唐名家,從中吸收有益的書法營養;草書除了師法懷素、孫過庭等人, 更加推崇和師法張旭。鐵保一生始終不輟臨寫前人書跡,他60歲以後,雖已書名大著,但仍堅持臨摹以為常課,從其傳世的臨帖之作觀之,於“二王”法書及 唐人《爭座位帖》、《書譜》等用功尤深。

《錄世說句軸》楷書稍帶行書筆意,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書,是年鐵保 42歲。其用筆渾厚粗重,每一筆畫起筆處都藏鋒後出,略呈圓筆,筆端更是回鋒重收成圓;結構緊密,字形開張有力;“彌”、“目”等字點畫落筆勁道十足,短運而頓收,豐滿挺拔; 轉折處圓勁有力。顏體書法的雄厚開張,骨壯筋強,在 鐵保的此幅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另外,鐵保在嘉 慶四年到七年任漕運總督期間,曾應約給揚州的儒商鮑肯園寫碑文和小傳(傳文為紀昀所撰),他在書後的一封信中說:碑文“以《郭公廟》筆意,稍系以徐季 海,似覺厚重。”又說,小傳文字則以“永興(虞世南) 法為之”。可惜未流傳下來。徐季海是顏體豐厚一路,而《郭公廟》未知是何人書,疑為顏真卿《郭家廟》碑之誤,如此則和徐季海一樣,筆意均為顏體豐厚一路。

由此可見鐵保的真書確為轉益多師,且以厚重雄勁自 律,其源流還是顏字的美學。

鐵保的書法到了後期,上追“二王”法帖,深得“二王”筆意,遒勁流麗,血肉豐美,書風更加成熟。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如《行草立軸》(圖2),縱 110 釐米,橫 41 釐米,紙本。書前有“鐵”字圓形卷首章,書後落款為“鐵保”, 下鈐“鐵保私印”白文印、“節制三江”朱文印。“節 制三江”是鐵保任兩江總督時的印章,時鐵保在54~58歲間,正是其藝術巔峰時期。上書作者論書語句:

“晉宋人書,以風流勝。不為無法,而妙處不在法,故至唐人始言法。”

從語句上來看,此語是從《董其昌論書》中來,只不過在字句中稍有刪節。此書亦行亦草, 行草兼用,行書自由,草書奔放,運筆嫻熟,線條流 暢,不激不勵,氣息平和,頗有晉人遺風。

此行草立軸就是鐵保效法晉人書法的作品,是深得“二王”書 法的精髓之作。

但也吸取了唐人書法特點,充分反映了作者深厚紮實的功力。作品中行書和草書雜交變化,其章法和諧自然,結構安穩緊密。運筆或徐或疾,用 墨或濃或淡,結字或大或小,取勢或正或欹,筆劃的輕重起落構成了一部有節奏的交響,點劃峻厚,筆法跳躍,結字綺麗,運筆遒勁。因此,此書軸具重要歷史和藝術價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書法力作。

由此不難看出鐵保書法既豐潤又深厚,既妍麗又遒勁,既有氣勢又兼含蓄的自然之作。鐵保憑藉其自身較高的天賦,以及自身對書法的獨到見解和勤奮刻苦的臨池,

在汲取諸家營養,融會貫通注入自己新的理念之後,最終形成了雄厚渾穆、骨壯筋強、遒勁流麗、自然天成的獨特書法風格。

這種風格的形成,不 僅融入了鐵保對書法藝術的獨特見解,也是對鐵保長 期書法實踐的整合總結,在帖學開始衰弱碑學逐漸興 起的清中期,鐵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像世人們詮釋著 一種觀點,帖學的取法也未必不可能缺乏圓潤渾厚的 氣勢,對後代書法走碑帖融合的道路有其一定的影響。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鐵保《書自序詩稿冊》區域性

三、鐵保書學思想

鐵保作為一位著名的書家,在 他的書法實踐過 程中,不僅形成了 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也形成了自己的書學思想。書學思想的形成不僅受到歷史、社會的客觀因素的影響,其本身的性格、文學修養及見識對他書學思想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首先,清代乾嘉時期,社會秩序穩定,經濟發展,為這一時期的藝術、學術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部生存條件。同時

滿清統治者也加強對思想文化的控制,乾嘉兩朝,迭興文字獄,鉗制思想達到極端,致使文化、學術領域出現“萬馬齊喑”的局面,大批的文人學者逃避政治和現實,轉向整理、考證古代典籍文物的純學術事業,遂使樸學大興,金石、文字、音韻等學科人才輩出。

文字、金石及音韻等專門學科獲得突破性進展,在推動整個學術風氣改變的同時,對書法界也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鐵保楷書《人帖跋》區域性

在金石文字學的帶動下,對古代碑帖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水平不斷加深,範圍逐漸擴大,到阮元作《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已經明確提出貶斥刻帖、尊崇北碑的觀點,標誌著碑學理論的確立。至嘉慶年間,形成了清代碑派書法的一個高潮,也使帖學和碑學各自影響力的轉換成為這一時期書法發展的最突出的特徵。

其次,乾隆皇帝本人擅長書法,喜歡並學習趙孟頫的書法,他能寫一手趙體,圓潤均勻、結體婉轉流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乾隆的影響下,“於是香光告退,子昂代起, 趙書又大為世貴”。乾隆身邊的近臣如梁詩正、董邦達、董誥父子、于敏中、汪由敦等人的書法也都以趙體的圓潤流暢見長,在當時名揚天下。在功名的驅使下,讀書人必然投其所好。在其影響下,

乾隆、嘉慶時期,清代的帖學書法發展到高峰,湧現出張照、劉墉、王文治等代表人物。

此後,帖學書法便有極盛轉向了衰弱。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再次,一個藝人思想的形成除了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之外,藝人的性格和家庭環境對其藝術思想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清史稿·鐵保傳》中稱:

鐵保居官為人慷慨論事,高宗謂其有大臣風;及 居外任,自欲有所表見,倨傲,意為愛憎。

從中可窺他一生為官,清正廉潔,性格耿直,本性質樸,對事有所自見,敢愛敢恨,慷慨大方儼然有一副大人物的風範。

風格即人,這樣的性格也決定了鐵保在藝術上以自然天真、雄厚莊重、遒勁流麗為主的審美主張。

自然天真、雄厚莊重正是其書學思想的反應,也是其主體精神的張揚。鐵保書學思想的形成 深受前人的影響,以及自身對書法藝術理解的影響。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鐵保書法取法循“帖學、館閣體”一路,後取唐楷顏體的厚重,又轉師多家,成就自己,他積極吸收 晉唐書家中有益的書法營養,草書除師法懷素、孫過庭等人,更加推崇和師法張旭。

鐵保在臨習張旭的古詩四首的狂草書法上又題跋 說:“世以顛素並稱,長史雄厚渾穆,直入山陰之室,素師不能及。”這段話是鐵保評論唐代書家張旭和懷素的草書作品的,鐵保指出張長史的特點是“雄厚渾穆,直入山陰(王羲之)之室”這樣的書法也表明了鐵保十分的欣賞張旭草書的雄厚壯美,這樣的作品更加的和諧統一,更加的接近王羲之的書法,這也表明了這樣的書法也是鐵保所追求的;再觀其整幅作品,用筆、結字也深得張旭和王羲之書法的真諦。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鐵保門人笪立樞在嘉慶十三年刻印的《懷清齋字帖》中也記載了鐵保論書法的一段話:

名書如名士,如美人,必容貌、氣骨、精神、脈絡色色完備,始爭上流。近日豐者無骨,瘦者不腴,氣魄勝者劍拔弩張,風韻勝者柔姿媚態,皆非書家正格。吾知之,愧未能也。

鐵保主張既豐潤又深厚,既妍麗又遒勁,既有氣勢又兼含蓄,既講功力學養又要率意天真,自然之作,反對造作修飾,他沒有墨守成規,沉溺在時代的書風中不能自拔,而是主張積極避開時代的弊病,上追古法。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鐵保《行草臨王帖》冊區域性

鐵保還有一幅臨摹王獻之《服油》、《鴨頭丸》二帖的作品,觀整幅作品,雖然兩幅作品書寫在一起,但整篇一氣呵成,氣韻生動,書寫精純自如,一點一劃,均取自王書,無一字一畫遊離王書之外。

由此可見,鐵保的書法藝術是在吸取顏書古樸厚重的基礎上,又師法多家,透過廣泛臨寫晉唐宋等時代古人的碑帖,加之自己“因天地自然之運”的領悟和創新變化,終於在書法上自成一格,成就一個高峰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鐵保在自己的書法作品中,不斷追求古法的同時也強調著一種創新的意識,追求一種自然之美,反對矯揉造作之態。

鐵保曾說:“作書如作人,以自然流行,不假修飾為妙。”(《題敬齋方伯所書明人戶口冊詩卷》),自然天真是鐵保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他在《續刻梅庵詩鈔》 的自序中也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故於千百大家林立之 後,欲求一二語翻陳出新,則唯有因天地自然之運,隨時隨地,語語紀實,以造化之奇變,滋文章之波瀾。”鐵保強調的“隨時隨地,語語紀實”,是文學上自然天真之美;“不假修飾,自然流行”是書法上的自然天真之美。他把文學自然與書法的自然天成想統一,追求天真自然的情趣。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吉林省博物館藏有鐵保的一幅作品,從書風上看應是他晚年的作品,書寫的內容為臨習王羲之書法的心得與見解,雲:“蘭亭序最重行間章法,餘臨書乃與原本有異取,不必規規相襲也。”從此幅論書作品書寫的內容中我們不難發現,儘管鐵保一生臨書不輟,但他卻不拘泥於古人,一直追求古為今用,古中有己, 求同存異。

鐵保臨仿古帖,不拘泥於形似,而更注重神似,且形與神的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處。他認為後人的臨作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對原作的再次闡釋,這種闡釋過程 往往會這樣體現出來:

即書寫者原先的經驗積累再加上將原作某一方面的特徵加以放大,這就成了兩個人不同時期的交流,這樣臨作的適當發揮要比忠實臨寫要更具有意義。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四、結語

鐵保透過廣泛臨寫晉唐宋等時代古人碑帖,直追晉唐人書法的厚重古樸,在厚重之中具有凝重之氣,重而不腫不軟,書法氣勢雄厚有力,避開時代風格的豐潤甜俗,摒棄一味的技法精熟。加上自己“因天地自然之運”的領悟和創新變化,終於在書法上自成一格,成就一個高峰。

乾嘉時代,書法大家輩出,各逞其風貌。同被後人稱為帖學大家的個人風格也各有不同。像劉墉的敦實圓轉、味厚神藏;翁方綱的溫婉淳厚、不激不厲;相對於他們,鐵保則是雄厚渾穆、遒麗自然更為突出。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由他的書法也可以看出,

並非只有碑學派書法才講究書法的厚重古樸,對那種帖學派書法綿軟無力的說法是一有力的反駁,那種把帖學與館閣體等量齊觀的看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這一時期,大量碑版等書法的發現和金石學的興起,以其為取法的新的風格也逐漸出現,但這種發展變化與當時帖學書法是互相影響互相融合的,這樣的融合並不妨礙帖學書法家們在書法實踐中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的獨特審美風格。碑學和帖學之間的互相影響往往是自覺的發展,是潛在的。這種

互相吸收融合對於書法的發展更有重大意義,鐵保書法中的厚重古樸、自然率真就是一個碑帖融合的典型範例。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今天,我們研究帖學和碑學的書法更需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過去那段帖學和碑學的爭執,兼收幷蓄,書法的基礎才會更加豐富廣博,書法藝術之美也才會更加完善。(原題:鐵保的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作者:楊國棟)

                         分享到朋友圈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也是一種讚賞哦!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本平臺注重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清四大家之一的鐵保,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TAG: 鐵保書法帖學自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