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就是教養)

老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對中國人來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那些曾流傳下來的規矩,既是教養,亦是禮儀,對人們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但如今,懂得人卻越來越少了。其實,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都透露著你的家教、性格和人品。

今天,詩詞君就帶大家從聚餐、出門、居家、處室、慶弔這五個方面,為大家分享一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就是教養)

01

聚餐

吃飯的時候,大家要一起動筷子。

不要用自己的私筷到公共餐食裡攪拌。

飯桌上,吃靠近自己桌面的菜品,盤中靠近自己一部分的菜品。

吃飯不要吧唧嘴,不要發出異響。

客人沒有吃完飯,主人不要先起身。

02

出門

出遠門前一定要和親友辭行,祭祀祖先並告別雙親。

從遠方歸來一定要拜見親友,簡單送去一些遠方的土特產。

去別的地方要知道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忌諱,不要違犯。

進入鬧市不要開快車,進入村莊一定要慢慢行駛。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就是教養)

03

居家

長輩給的東西,晚輩要用雙手恭恭敬敬去接。

和長輩一起走路,要走在長輩的身後,不要快步走在長輩前面。

不要在長輩面前不停地走來走去。

吃飯的時候不嘆氣,吃飯的時候不訓斥晚輩。

04

處室

自己家庭裡的事,不要和家人以外的外人宣揚。

和殘疾人見面,要更加尊重他們的感受。

世上有很多生活艱辛的勞動者,這類人的便宜不要佔。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嫌,瓜田裡不彎腰提鞋,李樹下不舉手整理帽子。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就是教養)

05

慶弔

參加喜慶的事情,不要說不吉利的話,不要面色難看,不要啼哭。

參加葬禮不要笑。

鄰里有喪事,不在附近放聲唱歌。

葬禮上佩戴的徽章配飾,葬禮結束後立馬摘掉,不要戴著去別處。

好的規矩,不僅可以教育出出色的子女,更能讓一個家族、一個社會興旺發達。

但現在,很多人卻失了規矩:

家庭聚會的時候,地位最高的是孫子輩,長輩都像僕人一樣伺候著“小皇帝”;

節日期間,走朋訪友,很多年輕人壓根不想多待一刻,放下東西就準備走人。

一樁樁小事,最能看出一個家庭父母是否教導有方,也最能看出一個社會是否足夠文明。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就是教養)

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規矩就是”禮“通俗外化的表現。

規矩裡,麵包含的是儒家”推己及人“的智慧和”正己化人“的人文關懷。

規矩在傳播中存在,在漠視中消亡。

點個【贊】,讓我們一起,把一代一代薪火相傳的規矩傳遞下去。

*素材綜合來源於網路,編輯:咕咕。

TAG: 不要規矩長輩葬禮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