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萊在1892年,畫一幅畫,畫上只有三個人物,卻讓人感到“淒涼”

英國著名油畫家米萊,在1892年時繪製了一幅特殊的畫作。該作品是一幅描繪冬日北風呼嘯的畫作,並且畫中的元素都是以人物為主。可從畫中的內容能夠看出,畫上寫滿了“淒涼”二字。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米萊在1892年,畫一幅畫,畫上只有三個人物,卻讓人感到“淒涼”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英國的著名畫家米萊,曾經於1892年繪製了一幅名為《冬風呼嘯》的作品,該作品是米萊一貫風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冬風呼嘯》作品的整體畫風偏灰暗系,很大程度上詮釋了作者自身的性格和特殊的畫風。米萊本人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並且在童年時期,就已經跟著名師一起學習作畫,可悲的是,他的青年時期和中年時期都非常坎坷,一度導致其心情低落抑鬱,最終形成了畫壇中獨特的“憂鬱王子”形象。

米萊在1892年,畫一幅畫,畫上只有三個人物,卻讓人感到“淒涼”

《冬風呼嘯》作品中,主要描述的場景,是在蒼白的大雪天中,無論是天空還是大地,都顯得尤為蒼白,灰暗的色調,令人感到無比窒息。一棵醒目的枯樹上,樹枝無情的糾纏著,它遮擋住了陽光,讓灰暗浸潤著整個世界,猶如作者的內心一般,毫無生機和溫暖。

米萊在1892年,畫一幅畫,畫上只有三個人物,卻讓人感到“淒涼”

《冬風呼嘯》的畫面之中,毫無風的影子,可又到處都是風的痕跡。乾枯的樹木、荒涼的田野、所有元素都在以遠中近的結構,向觀者闡釋最可怕的孤寂。從遠景角度看,一個男人的身影漸行漸遠,似乎要消失於茫茫的雪野。在畫作的中心位置,則蹲著一條四處張望的狗,而最近的畫面,卻是一名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婦女,她癱坐在地上,緊緊摟著自己的孩子,似乎是在抽泣。

米萊在1892年,畫一幅畫,畫上只有三個人物,卻讓人感到“淒涼”

此時一個問題突然出現了,《冬風呼嘯》究竟想表達怎樣的故事和情感?是作者的率性而為還是有意為之?一些名畫解讀專家認為,《冬風呼嘯》的畫面中,其實一直在詮釋一個特殊的故事。

故事講述了一個家庭的悲劇。在這些專家看來,故事中的男人和女人,其實是一家人。畫中描寫的場景,應該是在貧困的狀態下,夫婦二人飢寒交迫,男人為了不讓家人因為缺吃少穿凍餓而死,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外出務工之路。一家人在村口悽悽慘慘,展現了當時處在大環境下的時代悲歌。

米萊在1892年,畫一幅畫,畫上只有三個人物,卻讓人感到“淒涼”

與此同時,另一些專家卻認為,畫中的場景絕非前者所說的那般暖心。恰恰相反,畫中真切的描寫了一個負心漢的故事。畫中的男子和女子,本來擁有一個極其和諧的家庭。不過因為過於貧困,導致男子心灰意冷,準備擺脫母子二人,獨自踏上生活之路,逃避家庭和責任。因為二人的分離,黃狗只能左顧右盼,不知道跟誰而去,因為兩邊都是自己的主人,它更不願意看到自己原本的家庭被拆散。

米萊在1892年,畫一幅畫,畫上只有三個人物,卻讓人感到“淒涼”

對於畫中的內容,目前暫時還沒有確切的定論,不過僅僅從觀賞的角度來看,畫面的畫風的確令人感到無比壓抑。不得不說,米萊是一位天才畫家,僅用一個生動的畫面,就能為觀者帶來關於人性的思考。米萊用自己的畫筆,為觀者描繪出了悽慘的世界,也將自己一生愁苦寄託於畫面之中。也恰恰是這幅畫凸顯出來的苦難,更讓人產生了對抗命運的決心。或許,灰暗格調並不都是陰鬱頹喪的文化型別,因為它可能會為我們帶來勇氣與抗爭的決心。

參考資料:《油畫鑑賞》 李彬著 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TAG: 冬風米萊呼嘯畫中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