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是自古就有的說法,整個夏天,每個人思考的,都是“怎樣才能清涼度過這個夏天”。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在小時候,南方小城除了夏夜星空、悠悠蟬鳴之外,一張竹榻上,一家人坐在上面,乘涼,吃瓜,暑熱似乎也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榻,是中國非常古老的傳統傢俱之一,最早可追溯至神農氏時期。《廣博物志》中就有相關記載,“神農氏發明床,少昊始作簣,呂望作榻”。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在古代,榻是專供休息或待客所用的坐具,使用率非常高,在很多古籍古畫中均有記載。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世說新語·雅量》其中寫道:“郗太傅在京品,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郗太傅招女婿,命令門生去王家挑,王家子弟個個細心打扮,以示看重,只有一人露著肚子在床上吃東西,毫不在意。”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而這人便是書法家王羲之,也是郗太傅的心儀女婿,這也是東床快婿典故的由來。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說文》中說到,“床,安身之坐者”。受其影響,人們多以為“床“(本義同床)僅為坐具,因為上古人是席地而臥的。而比《說文》晚了100年左右的《釋名》中說道,“人所坐臥曰床。”床可坐可臥,也是臥具。因此可以推測王羲之當時躺著的“床”,可坐,可臥,也就現代人所理解的榻。

在下圖《十八學士圖》區域性中,清風朗朗,捲動綠植,大樹下,兩名學士坐於榻上對弈,另外幾人旁觀,全神貫注,充滿閒情逸致,難怪有人說一千多年的宋人,早就活出了現代人理想生活的模樣。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榻,歷經千年演變,到了明清時期,產生出多種不同的形態,主要為三類,沒有圍邊的稱之為榻,靈活、古樸。三面裝圍邊的稱之為羅漢床,端莊、大氣。而兩面裝圍邊的稱之為貴妃榻,精緻、秀氣。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國潮、國風文化的興起,之前喜歡西式傢俱的人,也逐步將眼光轉向了中式傢俱。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隨著國潮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目光從西式傢俱轉向了中式傢俱。羅漢床雖比較貼合現代人的生活,既可以替代沙發的角色,放於客廳,也可以放於書房或者茶事,作短暫休憩。但它沒有榻輕巧靈活,搬運自如。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一榻清風書頁舞,半窗明月墨花香。”一個清麗的夜晚,塌上一本閒書,徐徐柔風吹起書頁,輕輕舞動。明月灑下的清輝跳入窗內,書香、花香暗香浮動。人半寐倚靠在榻上,心中自有清氣來……

熱不可耐,唯有紅木可消暑!

一張榻,或坐或臥、宜室內也宜室外,可賞風花雪月、可品茗乘涼、可讀書參悟…可從靈魂深處,送你走向你心中的詩與遠方。

TAG: 傢俱太傅王家門生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