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1995年首次赴港辦展|國博110週年徵文展示

2022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110週年,作為一名國博人,我可以自豪地說,36載春秋,我與國博共成長。回首過往,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回憶和銘記,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是,1995年我首次赴港辦展的故事。因為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總能讓人收穫頗多,回味無窮。

今天,我是國博的一名策展人,但實際上我的策展經歷可以追溯到1995年,當時我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前身之一)陳列部工作。那一年,距離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還有兩年的時間,應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邀請,革博陳列部組織編撰《前進的足跡——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

難忘1995年首次赴港辦展|國博110週年徵文展示

《前進的足跡》

為了配合該圖冊在香港的首發式及藉此機會以展覽的方式向香港市民展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雙方決定聯手推出一個小型專題展覽,革博承擔內容策劃和設計,港方負責形式設計和製作。當時的陳列部主任方孔木基於我的工作崗位和業務能力,提出由我來承擔展覽內容策劃和設計。當年能以公務身份赴港,也算是機會難得,因為當時革博與港澳及國際文化交流非常少,專業人員極少有機會出去學習和開闊視野。時至今日,我還時常感慨,時移境遷,往時與今日不可相提並論。

當年接到任務後,我倍加珍惜且全心投入。根據雙方已初步達成的選題意向,在部門主任和前輩的指導下,我很快完成了一系列前期籌展工作,包括確定展覽主題,擬定展覽體系,鑑選文物和圖片等。由於當時辦公尚未普及電腦,與今日對比,接下來的工作方式就顯得非常傳統,在程式上也相對繁瑣一些。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這樣幾項:一是要將擬選用的文物和圖片沖洗出三寸小樣;二是按照展覽框架結構將三寸小樣逐一貼上在特製的稿紙上,並在稿紙下方的田字格上工整地書寫出經過反覆推敲的說明文字。之後,每調整一張圖片或修改一處文字,都需要重新貼上和謄寫;三是在一張尺幅較大的紙張上面,勾畫出平面版式草圖,並將三寸小樣貼上在相應的位置上,同時標註出圖片的簡單定名。至此,內容設計初稿算是基本告成,擇日可向館領導、部門主任及館內專家等人彙報。

經過緊張有序的籌備,我順利完成了“共和國的起步——新中國建國初期文物圖片展”的內容設計及組織聯絡等各項籌展工作,並於2015年9月下旬啟程赴港。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一個情節,當時赴港展出的文物展品以紙質文物為主,裝在一個密碼保險箱中,事先嚴格按程式辦妥出境手續,由海關查驗並貼上監管封條,由赴港人員隨身攜帶,隨機抵港。這樣的操作也是苦於當年在內地難以找到專業的文物展品運輸公司,也是無奈之舉。在赴港的那段旅程中,我與林谷良老師(《前進的足跡——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主編之一)始終緊繃文物安全這根弦,視線片刻不敢離開那個保險箱,生怕有半點閃失,那時那景,至今記憶猶新,猶如昨日。

難忘1995年首次赴港辦展|國博110週年徵文展示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提供的剪報

這一次赴港辦展,創造了多項“首次”。

對革博而言,首次派專業人員赴港辦展,首次在香港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圖冊和舉辦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展覽。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在新聞稿中指出,《前進的足跡——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這是香港第一部以圖片為主,解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的歷史圖冊”。展覽是“首次全面介紹當代中國的歷史,極適合中學生參觀以加強對當代中國的認識”。

難忘1995年首次赴港辦展|國博110週年徵文展示

展廳留影

對我個人來講,這次赴港辦展,使我深切感受到了部門主任和前輩對年輕專業人員的提攜和關愛,使我有了首次策展特別是首次出境辦展的實踐機會和策展經歷。僅就出境辦展程式而言,我是由完全無概念到小有收穫。這一次也是我首次擔任圖冊的副主編,雖然只是副主編之一,但讓我更懂得了責任與擔當,帶給我的激勵作用是長久的。

此後,無論是革博歲月,還是國博時光,我與赴港澳展覽乃至國際交流展結下了深深的緣分,多次以策展人或參與策展的身份全力投入其中,又在不同層面有了更多的重新整理。

難忘1995年首次赴港辦展|國博110週年徵文展示

中國國家博物館建立110週年標識

TAG: 展覽辦展策展文物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