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空中交響曲:鴿哨

老北京的空中交響曲:鴿哨

◆ ◆ ◆ ◆ ◆

“豆汁兒焦圈鐘鼓樓,藍天白雲鴿子哨”——在老北京人心裡,這描述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北京城,尤其是那回蕩在四合院上空、清脆的鴿子哨聲,早已成為地道的“北京聲音”。它曾在文學大師的筆下、在京味電影的片頭片尾、在2008年北京申奧宣傳片的鏡頭裡反覆出現,只要這一聲鴿哨響起,無數老北京人的回憶都被拉回了從前。。。

北京的養鴿人

早些年,北京沒那麼多高樓大廈,衚衕裡、屋簷下經常有鴿子飛進飛出,這都是養鴿子的人家。他們養鴿子純粹是為了觀賞和玩,而且已經玩出了文化——從“套”鴿到養鴿、從馴鴿到鬥鴿、甚至包括“鴿子挎”(手提的鴿子籠)和鴿子哨,都有一套相當講究的藝術手法。

北京的這些鴿子俗稱家鴿,不屬於信鴿,也不算是觀賞鴿。家鴿種類繁多,以點子、鐵膀兒、銅膀兒、烏頭、鐵翅烏、墨環兒、銅環兒、玉環兒和跟頭鴿為主要品種。家鴿的記憶力超強,飛行續航持久,就算翻山越嶺,也能找到回家的路。每年國慶的時候,那些翱翔在天安門上空的幾萬只和平鴿,都是北京信鴿協會向北京各區人民借的家鴿。等到放飛之後,鴿子們便奔著自己家的方向飛回去。

老北京的空中交響曲:鴿哨

那些翱翔在天安門上空的幾萬只和平鴿,都是北京信鴿協會向北京各區人民借的家鴿。

養鴿子的樂趣在於“盤”,一天早晚兩次,把鴿子趕到房子上空盤旋。鴿子咕咕的叫聲牽引著風吹雲動,鴿群起飛後,漸飛漸遠,直至雲霄。看著越飛越高的鴿子,對主人來說乃一大樂事。有時候,他們還會和同樣養鴿子的“鄰居”比上一比,手裡揮動著竹竿,來回晃動指揮,很有意思。

據記載,京劇大師梅蘭芳也是個愛鴿子的人,最多的時候養著150多隻鴿子,幾乎囊括了中國各地所有的鴿子品種,甚至還有外國品種。梅蘭芳開始養鴿子是在十七歲,起初只是在悠閒的時候娛樂遊戲,誰知道後來竟然越養越入迷,甚至還對他的演藝生涯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據梅蘭芳自己回憶說,他的眼睛有輕微近視,怕光怕風,轉動也不靈活,所以長年微閉,這對他學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隨著他養鴿子的時間長了,看鴿子的時候,眼睛會不由自主地跟著轉動,鴿子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他的眼睛也跟著越望越遠。這樣天長日久地練下來,梅蘭芳的眼疾便不治而愈了,呆滯的眼神變得靈活傳神了,視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注意力也更加的集中了。即便是到了晚年,他的眼睛還是那樣的炯炯有神,光芒四射。“盤”鴿子不僅訓練了眼神,也鍛鍊了體力,梅蘭芳每天舉著竹竿子揮動,使兩臂的肌肉、腰腿也得到了鍛鍊,這使得他在舞臺上表演《霸王別姬》中的劍舞、《天女散花》中的紅綢舞都能得心應手。

老北京的空中交響曲:鴿哨

梅蘭芳與鴿子(《梅蘭芳的舞臺藝術》劇照)

民間風物:鴿哨

鴿哨是佩戴在鴿子身上的哨子。當鴿子在天空中飛翔時,帶動氣流穿過鴿哨發出聲音。雖說全國有許多地方都能製作鴿哨,但是,唯獨老北京的鴿哨是最著名的,不管是製作水平、聲響效果,還是品種型別,都堪稱精品,這與北京城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鴿哨最開始是八旗子弟們玩樂的東西,後來慢慢流傳到了民間。最初人們為了分辨鴿子到底是誰家的,便在鴿子身上帶上各種材料製作的鴿哨,有葫蘆哨、單音、雙音、三音,聲音效果不同,頻率也不同,漸漸這種哨子成了一種玩意兒,並且發展成了鴿哨文化。

老北京的空中交響曲:鴿哨

老北京的空中交響曲:鴿哨

老北京的空中交響曲:鴿哨

圖源:《北京鴿哨》圖書,作者王世襄。

製造鴿哨的主要材料有葦、竹、葫蘆、瓢,配以竹子的竹管或是葫蘆的葫蘆肚為腔,上面裝上用竹木雕刻成的發音孔。為了讓哨音好聽,一個鴿子會攜帶由很多個鴿哨組成的鴿哨組。鴿子在平飛或是拐彎的時候,發音孔受力不一樣,聲音也會跟著變化。

北京的鴿哨一般分為四種類型。一種是葫蘆類,即以圓形為主體的鴿哨。一種是聯筒類,細管是“聯”,粗管是“筒”。聯筒一般要排成行,根據數量,可分為三聯、四聯、五聯,或是二筒、三筒、四筒。還有一種是星排類,是由一塊託板為底座的鴿哨。最後一種是星眼類的鴿哨,是用圓形的哨和管狀哨組合而成的鴿哨組。

鴿子的體型並不大,裝上太重的鴿哨,就會飛不起來。因此,這些鴿哨看起來好像個頭兒很大,實際上卻很輕,即便是上過漆,重量也不會超過十克。鴿哨出現之後,漸漸成為老北京人養鴿子的標配,因此出現了不少製作鴿哨的名家。

老北京的空中交響曲:鴿哨

在清朝,製作鴿哨最有名的是“老四家”,就是惠、永、興、鳴。他們的具體姓名已經無法考證,只是根據其在鴿哨底部留下的落款來區分。這四家的鴿哨各具特色:惠字鴿哨清悅幽婉、永字鴿哨氣壯聲洪、興字鴿哨高亢爽利、鳴字鴿哨悠揚洪亮。到了民國時期,又出現了“小四家”,就是永(小永)、祥、文、鴻。小永是老永的兒子;祥字是老永的徒弟;文字是制哨名家陶佐文,師承惠字;鴻字鴿哨的製作者手上有毛病,哨口有些傾斜,但聲音卻不凡。這“老四家”和“小四家”,就是鴿哨界的“八大家”。

如何將鴿哨系在鴿子的身上,老北京人也很講究。首先要選對位置,鴿子尾翎通常有十二根,鴿哨須綁在鴿子尾翎中間的幾根羽毛上,且離臀尖兒一釐米的地方,用針引棉線打結繫牢。這項準備工作,老北京人稱之為“縫哨尾子”。

老北京人玩鴿子,喜歡“飛盤”鬥法。也就是你這裡放飛一盤(一盤為二十四隻)鴿子,相鄰的玩鴿人也放一盤,在天空中盤繞,把對方的鴿子往自己的盤裡裹。兩邊的鴿子主人揮動繫著紅色或黑色布條的竹竿,來回晃動指揮鴿子,以兩盤分勝負。

飛盤的鴿子群身上都拴著哨子,哨子口受風的角度、風力強弱不同,呈現出的哨音便會有頗多的變化。特別是鴿群來回飛旋時(舊時稱之為“摔盤兒”),哨音的變化就更加明顯,更加有規律。鴿群偶爾自高而降,一落千丈,會突然哨聲齊喑,倏乎哨音又復,停頓處令人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而欣賞這哨鳴與藍天也是養鴿者和聆聽者共同的樂趣。

老北京的空中交響曲:鴿哨

養鴿人鄒立明搖晃著掛著紅布黑布的竹竿指揮鴿群。

有人說,聽到了鴿哨,就感受到了老北京的韻味。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發展,今天的北京上空很少能見到“飛盤”的鴿群,清晨的北京也沒了高低起伏的鴿哨聲。我們雖不能簡單地用“好”和“壞”來評判這些現象,因為這急遽前進的時代本來就包含著太多的變化,但也希望那些有回憶的老北京文化能以更多的形式繼續傳承,為這個城市增添一份與眾不同的色彩。

END

編輯丨餘一

圖片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小編碼字不容易

喜歡就請點個

【在看】

TAG: 鴿哨鴿子北京梅蘭芳家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