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88歲老漢痴迷易經,曾背井離鄉雲遊幾十年,他究竟悟到了什麼?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中國。但是迄今為止,只有古中國是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並且從未斷代過。在今天我們也是將自己稱為華夏民族。在歷史文化中,有三本書堪稱華夏上古三大奇書,這三本書是華夏文明的集大成。

山西88歲老漢痴迷易經,曾背井離鄉雲遊幾十年,他究竟悟到了什麼?

分別為《魯班經》《黃帝內經》《易經》。其中《易經》內容包羅永珍 ,是一本辯證法的則學術。內容有三個部分,流傳下來的也就只剩下《周易》了。《易經》是常人無法讀懂的書,不僅僅是因為這本書是文言文記錄,裡面的文字晦澀難懂。更多的是其中蘊含的哲理。若是能夠將其讀懂怕是一生的時間都是不夠用的。

自古研究《易經》者不在少數,但大都數都不能夠盡數參透箇中真理,往往最後都是帶有遺憾而逝去。在歷史上,先後不僅僅有傳說中的伏羲、神農和周文王運用《易經》演卦,在後面歷史記載的數代名人都對《易經》有過研讀。其中孔子的經歷也與《易經》當中的道理有所掛鉤。

山西88歲老漢痴迷易經,曾背井離鄉雲遊幾十年,他究竟悟到了什麼?

孔子在公元前496年帶領弟子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前495年又再次回到了魯國,後又出發前往衛國與其交談,公元前429年孔子又途經鄭國與之言論遭到嘲笑,後來再公元前491年抵達葉國,葉國國君問政於孔子。周遊列國後,孔子於公元前483年回到魯國整理文獻和開展教育工作。

孔子在遊歷的十四年間,悟到了《周易》中的“陰陽”二者間的關係,並形成了“性善論”的思想道德體系。在我國山西的一個小農村裡面,一位老人對《易經》也是痴纏了一生。他從12歲時就在五臺山上拜在了一名隱退的道士的門下,開始學習陰陽八卦。因為不認字,對《周易》的理解也很慢。

山西88歲老漢痴迷易經,曾背井離鄉雲遊幾十年,他究竟悟到了什麼?

在20歲左右離開了五臺山,去山外遊歷並且感受鑽研《周易》,在遊歷的數年間也找到了屬於他的正確答案。他從12歲起到88歲,整整76年的時間都在和《周易》“較勁”。儘管年歲已高,但是他的精神面貌狀態極佳。《周易》在傳說中有著能夠讓人長壽的作用。《周易》其實也只是一個“指示燈”,走進這本書的內容,會讓人對世界有更加通透的理解,能夠使人的心態得到一個健康的發展。

山西88歲老漢痴迷易經,曾背井離鄉雲遊幾十年,他究竟悟到了什麼?

不僅僅是我們國內人喜愛研究《周易》,國外的學者也對《周易》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並且在其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蒙。比如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黑格爾、德國哲學家和數學家萊尼布茨、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等。他們在未讀《周易》之前對其都十分的蔑視,當時中國處於落後的時間段,認為中國不存在任何優秀的思想和哲學體系。

山西88歲老漢痴迷易經,曾背井離鄉雲遊幾十年,他究竟悟到了什麼?

但是在接觸《周易》後,被狠狠地“打臉”了,甚至還對其有不低的稱讚。《周易》不光光有占卜的作用,更多的是教會人們如何去運用正確的思維對待問題,面對當下的困境,是一本十分有永不過時的應用性最強的教科書。

TAG: 周易易經孔子本書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