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論:不懂意象便不會寫詩

意象:寫詩成功的重要秘密

王美春

意象是詩的構成要素之一,意象的獨創性與其組合多樣化是寫詩成功的重要秘密。

一、意象內涵、物象種類與單一意象

(一)

意象內涵

意象,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範疇之一,也是組成新詩作品的重要元件。作為詩審美範疇,“意象”最早見於中國南朝梁著名文學批評家劉勰的《文心雕龍 神思》,所謂“窺意象而運斤”。當然,劉勰關於意象的闡述,與西方意象派的意象理論相比,缺乏系統性、完整性,但其產生畢竟要早於西方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不容忽視。

如何理解意象內涵呢?現代著名詩人艾青在其論著《詩論》中有一段關於意象的描繪或許有助於我們的理解。

意象:

翻飛在花叢,在草間,

在泥沙的淺黃的路上,

在靜寂而又炎熱的陽光中……

它是蝴蝶——

當它終於被捉住,

而拍動翅膀之後,

真實的形體與璀璨的顏色,

伏貼在雪白的紙上。

艾青的這些形象生動的詩行給了我們意象的感性認識。其實,意象的內涵並不難理解。意象,可以理解為“意”與“象”的有機結合,不是“意”與“象”的簡單相加。倘若一定要以一句話來概括意象的內涵,則可以表述為:意,是意念(情思),象是物象,意象就是人的主觀意念(情思)與客觀物象的和諧統一。

(二)物象種類

作為意象構成要素之一的物象,一般說來,就是生活中存在的具體可感的事物;可以是自然產生的,也可以是人為的。物象種類,大致可分為自然的與社會的兩大類。

1. 自然類物象

自然類物象,又可分為以下幾小類:

一是風光類物象。

這類物象,既有太陽、月亮、天空、雲彩、閃電、雷鳴、彩虹等天上的物象;又有山、海、風、霧、露、霜等地上的物象。

二是植物類物象

。這類物象,既有松樹、白楊樹、柳樹、榕樹、槐樹、楓樹、桑樹、杏樹、梨樹、棗樹等樹木物象(其中,桑樹、杏樹、梨樹、棗樹等的果實可食用),又有牡丹、梅花、桃花、桂花、茉莉花、海棠、杜鵑花、石榴花、菊花、水仙花、水草、小草等花草物象。

三是動物類物象

。這類物象數不勝數,舉其要而言之:既有燕、雁、鴿子、老鷹等空中飛禽,又有狗、貓、狼等在陸地上生存的動物;既有馬、牛、驢、騾等可用於勞作的動物,又有豬、羊、雞、鴨等可供人們食用的家禽;既有各類魚、蝦、蟹等水裡的動物,又有猿、猴、松鼠、袋鼠等在樹上活動的動物;既有象、虎、獅、豹等龐然大物,又有蝴蝶、蒼蠅、蚊子、蜘蛛等小動物一類的物象。

2.社會類物象

社會類物象,主要是指人造類物象。這類物象很多,限於篇幅,我在這裡僅能列舉一部分。其中,既有飛機、汽車、火車、地鐵、輪船等交通工具物象,又有橋樑、隧道、高速公路等交通樞紐物象;既有日光燈、檯燈、探照燈、霓虹燈等照明用的,又有熱水器、電排風扇、空調等家用電器,還有笙、胡琴、笛子、風箏、雕像、壁畫等藝術品物象。

這裡,尚需說明的是,以上所列舉的自然類物象與社會類物象,只有置身於特定的語言環境裡,也即融於“意”中,才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意象。比如:“哨崗”與“山峰”,都是常見的物象,未置身於特定的語言環境裡,僅是兩個物象,或者說僅是兩個詞語,而置身於當代著名詩人白樺《輕!重!》詩中所營造的“我們站立在神聖的國境線上,/每一個哨崗都是一座不移的山峰!”這一特定的語言環境裡,便構成獨特的意象,達到了意與象的有機結合,表現了我們的邊防軍士兵之“重”,也就是保衛祖國的堅定不移的意志、力量等。關於意象,當代學者有不同見解,有的說物象寫在詩歌裡就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就可視為意象;也有的說物象寫進詩歌裡,就其本身而言,還不能算是意象,必須與表示情感的語言相結合,方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意象。以前,我傾向於第一種說法,而現在則傾向於第二種說法。比如:“月亮”,儘管寫入詩歌之中,但就其本身而言,只能說是物象,因其本身並無情感因素在內;而在“月亮笑著走”中,物象“月亮”與表示情感的詞語“笑著走”相結合,便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意象。

(三)單一意象

所謂單一意象,是相對於意象組合而言的,指不構成意象組合的意象。詩中常見的單一意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1.比喻式意象

比喻,常見的有明喻、暗喻等。比喻式意象,有單個比喻式意象,也有多個比喻式意象即博喻式意象。單個比喻式意象,在詩中頗為常見,如當代著名詩人田永昌的《我的刺刀》。此詩僅有四行:

我的刺刀,

是一道雪白的牆壁,

把我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祖國,

高高圍起!

其中,“刺刀”與“牆壁”等物象,與一些表示“意”的詞語有機結合,從而構成了單個比喻式意象,抒發了戰士熱愛、保衛祖國的真情。

博喻式意象,在詩中也是頗為常見的,如當代著名詩人雷抒雁的《信仰》。全詩如下:

在敵人面前,

它,是槍!

在飢餓面前,

它,是糧!

在嚴寒面前,

它,是火!

在黑暗面前,

它,是光!

此詩由四個比喻式的意象“它,是槍!”“它,是糧!”“它,是火!”和“它,是光!”組成博喻式意象,將信仰在“敵人”“飢餓”“嚴寒”和“黑暗”面前的作用狀寫得如此形象生動,令人讀後深受鼓舞。應該說,博喻式意象不屬於單一意象,而屬於意象組合。

2.象徵式意象

所謂象徵,通俗地說,就是透過某種具體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抽象的事理,以表達詩情與寓意。象徵的本體意義與象徵意義之間有的具有確定性,也有的不具有確定性。

象徵式意象,在詠物詩中最為常見。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的《老馬》便很好地運用了象徵式意象: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裡咽,

眼裡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全詩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匹老馬的形象,它年邁體衰,卻依然承受著重壓,“總得叫大車裝個夠”“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也根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而且要遭受鞭撻、凌辱,但它忍辱負重,緘默自哀,“橫豎不說一句話”“把頭沉重地垂下”“有淚只往心裡咽”,同時對前途寄寓希冀,“抬起頭望望前面”。詩人在談到此詩時曾說:“寫老馬就是寫老馬本身,讀者如何理解,那是讀者的事,見仁見智,也不會相同。”其實,這“老馬”也象徵著當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廣大勞動人民。此乃古人所謂“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3.描寫式意象

在描寫式意象中,“意”與“象”融為一體,情感於景物描寫中自然流露。請看當代著名詩人嚴陣《山塢》一詩中的第二節:

花的牆。花的院。

花的小徑。

整個的山塢都睡了,

月色。梨花。是它的夢。

這裡,巧妙地創造了描寫式意象,形象地再現了山塢的美:花的世界,夜的寧靜,還有那令人陶醉的“它的夢”(“月色”與“梨花”)。其中,滲透了詩人的愉悅之情。當然,描寫式意象在一首詩中運用得多,也就變成意象組合了。

二、意象組合多樣化

所謂意象組合,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象組合成意象群,賦予其新的含義。意象組合,可以也應該多樣化。意象組合多樣化,至少有三層含義:一是指意象組合本身方式多樣,二是指在寫作一首詩時可以綜合運用意象組合方式,三是指多首作品意象組合多樣。

(一)意象組合本身方式多樣

意象組合方式多種多樣。意象組合方式常見的有通感式組合、並列式組合、疊加式組合、集聚式組合、散發式組合等。限於篇幅,這裡選談三種:

1.通感式組合

意象的通感式組合,簡單地說,就是將人們的感覺中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加以轉化,形成新的感覺形式的意象組合。比如: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月光”,本來屬於視覺形象,而在李商隱的詩句中則轉化為觸覺形象“寒”。此詩中運用的意象組合便是通感式組合。當代著名詩人章品鎮的《火車奔向——》一詩中也運用了意象的通感式組合、集聚式組合、:

歡樂的歌聲從飛奔的列車裡噴出,

散發在安睡著的曠野裡,

像彗星拖著她熊熊的光焰。

“歡樂的歌聲”,本來屬於聽覺形象,在此詩中卻轉化為視覺形象“像彗星拖著她熊熊的光焰”,形成了新的感覺形式的意象組合,表達了強烈的詩情,頗具藝術感染力。

2.並列式組合

意象的並列式組合,是指在一定的時空(可以是同一時空,也可以不是同一時空)裡一些表面上似乎不關聯的意象依照內在的聯絡組合在一起,形成意象群乃至詩的意境。現代著名詩人張志民的《冷卻了的鐘聲》,便是運用此意象組合方式的佳作之一。這首詩的前兩節如此寫道:

涼下來的

是槐樹上的

那口古鐘。

熱起來的

是田野上的

每顆心靈。

第一節,由“槐樹”“古鐘”等物象與“涼下來的”等詞語(“意”)構成一個意象;第二節,由“田野”“心靈”等物象與“熱起來的”等詞語(“意”)構成又一個意象。這兩節中的意象是並列組合的,而且在這並列之中還含有強烈的對比,從而將農村實行生產承包責任制之後農民的積極性大為提高的詩旨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出來。

3.疊加式組合

意象的疊加式組合,是指將兩個意象極為自然地疊合在一起,由此產生出一個新的意象,此新的意象之新意也蘊藏於兩個意象之間。請看當代著名詩人顧城《眨眼》中的幾行詩:

紅花,

在銀幕上綻開,

興奮地迎接春風,

我一眨眼——

就變成了一片血腥。

前三行構成的意象與後兩行構成的意象是審美形態截然不同的意象,前者美而後者醜。詩中,將這兩個意象極為自然地疊合在一起,產生了一個新的意象,也即由於“我一眨眼”而紅花變成了一片血腥的新的意象,從而表達了那個在錯誤的年代裡產生的錯誤,正如詩人所言“在那錯誤的年代裡,我產生了這樣的‘錯覺’”。

這裡,尚需強調的是,無論是單一意象,還是意象組合,都必須遵循獨創性這一根本原則。這也是此詩有別於彼詩的根本所在,更是一首詩創作成功的標誌。比如:臺灣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代表作《鄉愁》膾炙人口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其意象組合的獨創性。此詩的意象有“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等。就單個意象看,這些意象本身都具有新穎性,將這些意象按照“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一人生的成長曆程展開,以“我”與“母親”“新娘”“大陸”對舉,就使意象組合更加個性化了,同其他鄉愁之作的意象組合有了本質區別,也使此詩成為中國新詩史上的一首名作。我們今天創作新詩,也可以從此詩意象組合獨創性上得到啟迪。

(二)單篇作品意象組合多樣

在一首詩中,作者可以運用一種意象組合方式,也可以綜合運用意象組合方式。前者主要在短詩尤其是袖珍詩中運用;而後者則主要在長詩或較長的詩中運用,當然,也有在短詩中運用的。關於長詩中綜合運用意象組合方式的,上文在談集聚式組合時列舉的現代著名詩人艾青的長詩《光的讚歌》便已涉及,此處也就不再贅述了,我想再列舉一首綜合運用意象組合方式的短詩略加說明。請看當代著名詩人顧工的《心和心》:

不要乘著諾亞方舟,

去把詩句打撈。

不要盼望白鴿,

銜來天上的歌謠。

不要坐在桂樹下面,

等待詩句飛飄。

只有心和心撞擊,

才會迸出詩的火苗。

這是一首論詩詩。唐代大詩人杜甫、金代大詩人元好問等都寫過這種詩。顧工的這首詩寫得頗具特色,詩人在詩中不是空發議論,而是綜合運用意象組合方式,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自己對寫詩的看法。詩的前三節,每節都採用了比喻式意象,節與節之間又形成意象並列式組合,而最後一節則與前三節在總體上構成對比性的並列式組合。如此著墨,便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寫詩的看法,寫詩必須是作者“心和心撞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詩是心靈的產物,是真情的結晶。“心和心撞擊”,本身就很形象,也很生動。當然,“心和心撞擊”是建立在生活土壤之上的,只是詩人顧工在詩中並未明言直說。

(三)多首作品意象組合多樣

同一作者的多首作品,如果在意象的組合上採用的方式就是一兩種,其作品在整體上給人的感覺就只能是單一而非豐富多彩的。因此,詩作者在寫詩時要力求在多首作品中展現意象組合的多樣化。事實證明,成功的詩人,其多首作品在意象組合上無不體現了這種多樣化。臧克家、艾青、卞之琳、賀敬之等現代著名詩人的作品如此,葉延濱、張學夢、楊牧、傅天琳、黃亞洲、張新泉、徐敬亞、王久辛、王小妮、王家新、王耀東、李松濤、北島、昌耀、海子、食指、雷平陽、大解、周承強等當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也都是如此。

三、意象與意境辨

意象與意境同中有異。意境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的重要範疇之一。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意境”最早見於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詩格》。在《詩格》中,意境與物境、情境並提:“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瞭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馳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對意境的內涵作了全面深入解讀的是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並且將“境界”(即意境)分為“有造境”與“有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有境界”與“無境界”,境界的大與小,等等。有無意境,意境經營得如何,是判斷一首詩(詞)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之一。

意象與意境,相同之處,主要在於二者都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的統一;相異之處,主要在於意象是營造一首作品意境的具體構件,而意境則往往就整首作品而言。請看南宋“永嘉四靈”之一的翁卷的詩《野望》:

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

閒上山來看野水,忽於水底見青山。

此詩,一句就構成了一個意象,而這四句四個意象又構成了此詩的意境:山區秋色之壯(天高灣清,層巒疊嶂),秋色之秀(青山映在碧水裡,綠水繞著青山轉,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詩人的心情閒適而愉悅,全無一些詩人筆下的秋天蕭條肅殺之氣。詩的意象與意境之異同由此可窺見一斑。

一言以蔽之,意象具有獨創性與意象組合多樣化,這是寫詩成功的秘訣之一,也是治療“口水詩”的有效藥方,值得當代詩人高度重視。

詩論:不懂意象便不會寫詩

詩論:不懂意象便不會寫詩

詩論:不懂意象便不會寫詩

詩論:不懂意象便不會寫詩

詩論:不懂意象便不會寫詩

TAG: 意象物象組合著名詩人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