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歸途,且待來生

平日裡難動刀劍,傷人的多半是語言。

與其介意一個人說了些什麼,

不如看看這個人能說些什麼。

抱著觀賞的態度看待一切言論、現象,

你心中會少許多怨懟、仇恨,多許多美的收藏。

請不要把你的羨慕或傲慢帶進來,人嘛,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各安所得,各得其樂,就好。

一切真理之必要,皆因不圓滿,

若可圓滿,便可棄真理

詩評

作者/梁鐵心

瞧!這個人

一半深刻、

一半天真,

唯獨

書生歸途

——野埃

殘月當空脫下一根肋骨

在淚河邊敲洗臉頰上書卷的陰柔

詩無用

來世做一位鐵匠

像父親那樣

可以淬鍊愛情

可以救急國事

可以磨盡鄉愁

01

這首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去看。

第一個部分是題目和第一、二行詩——

書生歸途

殘月當空脫下一根肋骨

在淚河邊敲洗臉頰上書卷的陰柔

剩下的是第二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主要是營造了一個意象、情景,一個能夠喚起讀者審美感受的意象、情景。

第二個部分主要是議論,闡述作者對詩歌、詩人的看法,而他的議論是用形象來言說的、沒有嘮嘮叨叨、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因此非常簡潔而又耐人尋味。

02

第一個部分主要是用了象徵手法,而象徵,是象與義的集合體。意象本身的意義是一個完整的敘述,而意象所暗示的另一重意義,則是另一個完整的敘述,彼此相關而又相互獨立。所以在欣賞一首象徵性的詩歌的時候,我們可以分別從象與義所表示的兩套不同的敘述去欣賞它。

從意象本身的意義去看,第一個部分講的是:一個書生獨自返鄉,在歸途中。一天晚上他到了一條河,這條河叫“淚河”,他在淚河邊脫一下一根肋骨,然後像古時的村婦用棍子敲洗衣服那樣,用它來敲洗“臉頰上書卷的陰柔”。畫面有點血腥、恐怖、怪誕。彼時殘月當空,四野無人,在血腥、恐怖、怪誕的景象中又添了一層空靈、孤寂、悽美的氛圍。堪比《聊齋志異》及電影版《倩女幽魂》裡頭的某種景象和氣氛。這種景象、氣氛,你越是沉浸進去,就越發覺得陰森、毛骨悚然,同時,它卻又能夠在你感官裡頭激發起某種美感。這種體驗就好比你看《聊齋志異》這種志怪小說、或者看《倩女幽魂》(推薦張國榮演的版本)這種悽美的志怪電影的那種體驗。所以光從意象本身的意義去欣賞這首詩,就已經非常有意思了。

書生歸途,且待來生

03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作者營造的這個意象、情景所暗示的意義去欣賞這個部分,這就更有意思了(這就是這首詩其中的一種魅力,也是象徵性詩歌的一種魅力,一首詩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去欣賞、品讀)。那從暗示的意義去看,這個部分在講什麼呢?這要結合第二個部分,也就是從整首詩來理解。

這首詩有兩個人物,一個是“我”,一個是“父親”,我的身份是“書生”,可以籠統地理解為詩人、知識分子這一類群體(詩人當中也有偽詩人、知識分子當中也有偽知識分子,所以為行文的方便,只能“籠統”地說);父親的身份(職業)是“鐵匠”,代表世俗群體,或著眼於現世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者。而“書生”、“鐵匠”各自所代表的群體及其觀念、道路在現實的境況當中往往是相悖的,對立衝突的。也就是說,上下兩個部分是有一個對比的,且象徵著兩種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人生道路。理解這一點之後,其它的就好理解了。

書生歸途,且待來生

據此來看,“書生歸途”所歸之途就是以父親為代表的大眾群體所走的人生道路。“書生歸途”,簡單來說,就是從原來所走的人生道路——詩人、知識分子歷來所向往、謳歌、追尋、求索的人生道路轉向大眾群體所走的人生道路。這就意味著你要放棄和違背原來的信條、觀念、理想以及捨棄那條道路上你所能求取到的一切、所能體驗到的一切。

而要完成這種轉向,對不同根性的人來說,其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說轉向就可以輕而易舉、心安理得地轉向,而對於在原來那條道路上特有慧根而又根性深重的人(或者說,他的根性就適合在那種土壤裡生長,而且已經紮根扎得特別深)來說,則異常困難。對這樣的人來說,要完成這種轉向,得脫胎換骨、重新再造(脫一下一根肋骨);得把他原來的那種根性敲洗掉;把長期沉浸在書卷裡而薰染、凝結成的那種精神、氣質(書卷的陰柔)——從歷代詩人、知識分子那裡傳承下來的那種精神、氣質敲洗掉;把原來的所有熱望和嚮往——精神原鄉的那種“鄉愁”敲洗掉。否則儘管“歸來了”,午夜夢迴的時候,仍然會不斷地掙扎、懷想、悲嘆、愁悶。對於這樣的人,要把這些都徹底敲洗掉而泯然眾人,是不可能的。譬如陶淵明這樣的人,要把他的根性、“陰柔”、“鄉愁”徹底敲洗掉是不可能的,儘管他曾經為了避免飢寒而出仕,但終究不能長久,最後還是回到他的田園裡去,甘受貧病交加之苦。

一個人在某個方面根性深重,這也許是他的不幸,但卻也是他的稟賦。一個人得了異於常人的稟賦,終究是要施展出來的,是不可能甘心讓它埋沒成塵的,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書生歸途,且待來生

這種根性如此深重,如此難以回返,其實也不願回返,所以作者說的是“來世”——來世再像父親那樣做一位鐵匠,換言之,這輩子不行,且待來生吧。我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來生,來生只能做人,我寧願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其中所蘊含的心情、況味、體悟和苦衷大抵也是如此。

關於詩歌閱讀的一些常識:

1、不要把詩裡的“我”等同於作者本人。

2、不要把旁人的解讀完全等同於作者的原意。兩者之間多少會有出入的。

往期相關

待續

以詩

為起點

把我這個人

在世間

所經歷、體驗、獲悉的一切

慢慢地講出來

分享出去

就像建房子一樣

一磚一瓦地壘砌起來

看看將來再回首的時候

自己的這種堅持

是不是能夠壘砌起一座“大廈”

而賦予信仰以可感、

可見的形象和力量,證實“詩意地棲居”

並非是一場空夢、一場徒勞?

書生歸途,且待來生

日常拾美|自娛自樂|思想健美

寫詩、賞詩,

聊人生、覓知音,

玩一個好玩、耐玩的遊戲。

詩作及本平臺作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相關事宜請聯絡後臺;如需轉載、使用、合作,請在後臺留言。

TAG: 根性意象書生陰柔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