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紅雷演講稿:儒家治道與企業治理

黎紅雷演講稿:儒家治道與企業治理

謝謝主持人春松教授的介紹!儒學是一棵大樹,根深葉茂;儒學是一條大河,源遠流長。看到儒學在今天的發展,看到孔子研究院在這方面的引領作用,我感到由衷地高興!

儒學含有豐富的治理思想。今天,我演講的內容就是從儒家思想與企業治理的主題入手。企業,是當代社會最活躍的細胞;企業治理,是新時代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家,將儒家的治國理念轉化為現代企業的治理哲學,以儒學之道駕御現代管理科學之術,不但解決了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問題,而且進一步豐富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理理論。

我要談的第一點是“擬家庭化”:儒家思想在企業組織中的運用。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重視家庭的族群,儒家學派是世界上最重視家庭的思想學派。中國人的家庭,不僅是生兒育女的地方,而且是生產消費的組織,更是學習教育的場所。《周易·序卦》上說: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有父子然後有君臣, 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有上下, 然後禮義有所措。”在儒家看來,家庭組織是所有社會組織的基礎,家庭關係是所有社會關係的前提,家庭制度是所有文明制度的起點。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家,承續傳統的家文化,企業家把公司當作“家”,把員工當作“家人”,自己則當一名盡職盡責的“大家長”。他們清醒地看到,如果老闆把員工當成工具,沒有把他們當成家人,他們就把老闆當成提款機。所以需要大家一起來改變現狀,管理者多對員工進行人文關懷,員工多融入企業的文化與生產環境中。企業的價值在於員工的幸福和客戶的感動。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量來源於企業,企業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我們要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幸福社會,推行擬家庭化的企業組織,建設幸福企業大家庭,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我要談的第二點是“教以人倫”:儒家思想在企業教化中的運用。

教化是儒家的基本功能。據《論語·為政》篇記載,有人問孔子:“你為什麼不參與政治呢?”孔子回答道:“《書經》上說,‘孝啊,只有孝敬父母,又能友愛兄弟’。把這種風氣影響到政治上去,這也就是‘參與政治’了呀,又怎樣才算是‘參與政治’呢?”在孔子看來,道德教化與治國理政的功能是相通的,教化就是政治,政治就是教化。用現代的話來說,管理就是教育,管理者就是教育者,管理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在儒家看來,對於人的教育,最根本的是倫理道德的教化。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家,立志以儒家思想構建學習型企業,積極推行人倫教化,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棟樑人才。在他們看來,中國傳統文化以“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作為人生圓滿的最高追求。而“五福”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好德”,德行是因,長壽、富貴、康寧、善終都是果,有因才有果。我們只要把好德的因種好了,長壽、富貴、康寧、善終就自然會有結果,才有真正的“五福臨門”。企業不僅僅只是提供員工一個工作崗位和工資,最重要的是要給員工營造一個學習成長的環境。員工不能一味沉浸於追求利益,停留在每天獲得一點工資上,最重要的是要成長,成長才是大利。而從企業來說,能為社會培養一批又一批承擔中華民族復興的棟樑之才,則是光榮的使命和最高的追求。

我要談的第三點是“道之以德”:儒家思想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德治”是儒家管理哲學的基本原則。孔子指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其中的“道”是“引導”、“領導”的意思,“政”指政令,“刑”指“刑罰”,“德”指“德教”,“禮”指“禮法”。至於其中的“格”字,有多種解讀,綜合起來,可理解為“自我改正而真心歸服”。如此,孔子原話的大意是:用政令來引導他們,用刑罰來規範他們,民眾只是企求免於犯罪,內心卻沒有羞恥感;用德教來引導他們,用禮法來規範他們,則民眾不但有羞恥感,並且能夠自我改正而真心歸服。當然,儒家也並不是主張完全可以不要刑律,不要政法,只不過他們看到:“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的穩定,擴大統治的基礎,他們把道德教化放在國家管理的首位。顯然,在儒家看來,道德比起刑法來說,更容易獲得民心,從而更容易取得有效和持久的管理效果。正如孟子所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於孔子也。《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恃仗實力來使人服從的,人家不會心悅誠服,只是因為他本身的實力不夠的緣故;依靠道德來使人服從的,人家才會心悅誠服,就好像七十多位大弟子信服孔子一樣。儒家“德治”所致力的,就是這種使人“心服”的功夫。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家,致力於塑造新時期的工商業文明,創立獨特的經營和管理機制,把社會、他人、自身利益融為一體,創造了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底蘊的嶄新管理模式,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世界級企業的管理制度融為一體,確立了中西合璧的普適性企業文化。在他們看來,中國文化的內涵就是一個“德”字。“德”是做人應有的規矩、做人最基本的屬性,丟掉了這個根本,人在處理事情、處理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係的時候,無論做官、經商,還是做學問,就會出現大麻煩。以“德”為根本,每個人都會嚴格要求自己。“德”尤其是一個合格的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風範。以德平天下人心,大家就會無怨無悔地跟著你走。

我要談的第四點是“義以生利”:儒家思想在企業經營中的運用。

儒家主張“義以生利”,把管理活動當作精神價值創造物質價值、精神價值制約物質價值的過程。在價值認識上是“見利思義”,《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指出:“是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一個以精神追求為最高價值的管理者,行動要想著禮,辦事要想著義;不做貪圖利而違背禮的事情,也不要因為不合於義而感到內疚。在行為準則上是“取之有義”,孔子指出:“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足和尊貴,是人們所慾望的;如果不依著正當的道理得到它,一個以精神追求為最高價值的管理者就不會接受,這就是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實際效果上是“先義後利”,荀子指出:“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把義放在首位然後取利的,就可以榮耀相隨、處處通達、駕馭他人;把利放在首位而後才求義的,就恥辱困擾、窘迫交加、受制於人。在價值評判上是“義利合一”,荀子指出:“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慾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雖桀紂亦不能去民之好義,然而能使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故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上重義則義克利,上重利則利克義。”無論是義還是利,都是人們所不可缺少的,英明的管理者如堯舜也不能排除人民的物質需要,昏暗的管理者如桀紂也不能禁止人民的精神追求。這些論述,全面地展現了儒家義利觀的豐富內涵。

我要談的第五點是“誠信為本”:儒家思想在企業品牌中的運用。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家,基於儒家的誠信思想,提出“人品、企品、產品,三品合一”,以員工高品行的人品,形成高品位的企品,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這樣的品牌觀念,追求的是消費者百分百的安心,體現的是企業對消費者的承諾與責任,贏得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與讚譽,是一種更為高超的品牌營銷學。企業要經營,要生存,要盈利,經營之道是什麼?《論語》裡面有一句話叫“修己以安人”,表面上看好像和經營沒什麼關係,但事實上,這是最根本的經營之道。“修己”,有兩個主體,一個是企業家自身,一個是全體員工。每一個人都要修己,修身心、盡本分。然後“安人”,是讓人心安定。主要有兩個物件群體,一個是員工,一個是顧客。如果把自己修煉好,同時把顧客、員工安頓好,企業還會不成功?還會沒有利潤嗎?品牌的一個涵義是定位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感覺,品牌的口碑,就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與讚譽,企業的品牌追求就在於消費者百分百的安心,這與儒學是相融的。

我要談的第六點是“正己正人”:儒家思想在的企業領導中的運用。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家,十分強調企業領導者的以身作則,就是中國式領導風格的體現。在他們看來,以身作則,不是勸導他人的重要途徑,而是唯一途徑。這裡“唯一途徑”的話說得固然重了點,但是以身作則確實是能不能樹立企業文化的根本基礎。企業做什麼事,就怕含含糊糊,制度定了卻不嚴格執行,最害人。”一個企業立下規矩是要求其全體成員遵守的,而全體成員遵守的關鍵是這一企業的領導者要帶頭遵守。領導者既是一個組織中發號施令的人,也是這個組織中的排頭兵——所有的成員都向領導看齊。在軍隊裡,領導應該身先士卒;在企業裡,管理者更應該如此。一個領導的執行力是下屬執行力的上限。一個公司風氣正不正,最關鍵的還是第一把手自己為人正不正。假如領導人有一個辦大企業的目標,那麼就得要求自己把事做正。

我要談的第七點是“與時變化”:儒家思想在企業戰略中的運用。

與很多人心目中儒家的“保守”形象不同,真正的儒家其實是主張與時變化、趨時而動的。

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家,致力於成為“時代的企業”,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在他們看來,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為什麼這麼說呢?企業都想長盛不衰,但實際上我們很難看到這樣的企業。一般來講,很多企業都是曇花一現。如果這個企業成功了,那麼,它所謂的成功,只不過是踏上了時代的節拍。所以說,企業應該是時代的企業,也就是說跟上了時代前進的步伐就是成功的企業。儒家經典《周易》當中有個“三易”,就是變易、不易、簡易,非常適合市場的原則。“不易”就是市場有一個原則,就是對使用者的真誠,這個是永遠不變的,“變易”就是市場萬變,你應該變到它的前面去;但是“簡易”就是所有的管理都應該是最簡化的,我們用最簡化去應付最複雜的東西。這就是最高的智慧。中國最高的智慧是中庸,應該是找到一種方法,這就是《中庸》當中說的“極高明而道中庸”。

我要談的第八點是“善行天下”:儒家思想在企業責任中的運用。

儒家的責任觀,集中體現在孟子的這句話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服膺儒學的當代中國企業家,提出“共創財富,公益社會”的企業使命。在他們看來,企業怎麼發展更快,就是八個字: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小聰明是小勝,大道德才能大勝,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民營企業家賺大錢真正的秘訣,就是帶頭承擔社會責任,帶頭做好人,帶頭做好的企業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是誠實經營,第二是綠色環保,第三是關愛員工,第四是慈善捐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應當把“關愛員工”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個企業家首先應該善待自己的員工,企業發展成果首先惠及員工,然後才能說惠及社會幫助別人。如果企業家連自己的員工都不善待,員工收入很低,流動性很高,他還到外面作秀,甚至貸款去捐款掙面子,這就不是好的慈善。企業還要倡導人人公益的理念,在企業當中普及一種慈善文化,讓慈善的理念成為絕大多數員工共同的認識,成為一種文化,使每個人能夠儘可能地保持一顆善心,無愧於社會。

以上八個方面,是我對儒家治道與企業治理的幾點思考。總的來說,企業的治理很值得去研究,因為它的這個生存需要,就要主動地、自覺地學習和運用儒家思想,去解決一些面臨的問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的企業信奉新教倫理,而我們不信基督、不信上帝,我們企業的文化根基就是儒家思想,這就是其在當代中國企業的意義,也是在當代中國治理中的意義。謝謝大家!

(作者:黎紅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博鰲儒商論壇理事長)

TAG: 企業員工儒家儒學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