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句天天練】出句:溪流漱玉清音遠(邢淑華)|附《對句的技巧》

【對句天天練】出句:溪流漱玉清音遠(邢淑華)|附《對句的技巧》

出 句

溪流漱玉清音遠(邢淑華)

對 句

煙景成詩密意深(肖建華)

山色落霞詩意濃(王靖雲)

竹影搖風墨彩新(王靖雲)

雨水浣枝茂葉新(陳 偉)

蛙鼓息聲澗水幽(陳 偉)

芳藹漫山嘉氣臻(陳 偉)

曲徑尋幽麗景奇(陳 偉)

翠鳥開喉美韻全(王雲林)

稚子戲魚笑語多(鬱 巍)

雲氣穿松蒼潤留(劉克英)

草色蒙霜月影新(尚東風)

綠木成蔭愜意多(王世軍)

飛鳥回聲山谷喧(王世軍)

岸柳隨風景色新(王培東)

田稻迎風綠浪新(楊興強)

煙雨籠江詩意多(楊興強)

墨客尋幽雅韻長(汪培勇)

山月敲窗鄉夢沉 (徐學利)

湘竹吟風爽氣多(徐學利)

松浪煮茶禪意長(邢淑華)

月影臨窗舊夢甜(劉沐山)

山雨滌塵草色新(曲淑敏)

垂柳生煙詩意濃(吳建偉)

竹影拂窗夜色涼(吳建偉)

春燕隨風黑影斜 (張 軍)

月色篩光竹影長(倪 紅)

初審:鬱

終審:徐學利 邢淑華 汪培勇

責編:陳成強

【對句天天練】出句:溪流漱玉清音遠(邢淑華)|附《對句的技巧》

談談對句的技巧

什麼叫對句呢?對句是指按照對聯的格律,根據他人的出句而對的另外一句,可以是上聯,也可以是下聯。

對聯的基本格律也就是對聯的六要素,包括:

字句對等,詞性一致,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相對,語意相關。

這是對句必須遵守的規則。在遵守對聯格律的前提下,我們如果掌握了科學合理的對句步驟,對我們的對聯水平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下面介紹一下對聯前輩們總結的對句步驟。

我們準備對聯的時候,首先要明白出句表達的內容是什麼,明白了出句的意境,就按照對聯六要素一步一步地來。

首先學會斷句(斷句可以參考餘德泉老師的馬蹄韻和王力的意節說),而後再進行對詞,接著再去校正平仄,煉字,最後再錘鍊意境。

下面我們就一個出句,系統地學習一下。

出句:夜雨隨春到

第一,斷句

(“節奏對拍”要素,即判斷出句的節奏點):

夜雨\隨春\到。

第二,對詞

(“字句對等、詞性一致、結構對應”要素,即為每段的詞找個相應的合適的詞來對):“夜雨”對“天風”,“隨”對“伴”,“春”對“夏”,“到”對“來”。得到這麼一個對句:“天風伴夏來。”對完詞後,大致看一下,“天風”好像不知所指,我們煉一下字詞,將其改為“山風”試一下:“

山風伴夏來

”,這句比原來那句似乎好了一些。

第三,查律

(“平仄相對”要素,即檢查一下平仄):確定平仄,如果不敢確定自己普通話水平和對入聲字掌握水平的話,我們就用平仄查詢工具來查,比如說《搜韻》或者《詩詞對聯平仄、重字、尾字韻目查詢程式》,這個對句從平仄的角度來看,“平平仄仄平”沒有問題。

第四,煉意

(“語意相關”要素,即檢查對句內容是否與出句聯結緊密):從整 聯來看,一春一夏,隔了。那麼我們試著將這兩個景物拉近一些,將“夏”改成“晚”字,將“伴”改成“向”字,最後我們得到了一個意境統一的對句:

夜雨隨春到;

山風向晚來。

透過以上例句,我們基本找出的對句的基本步驟。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步驟”不是什麼金科玉律,因每個人的習慣不同,可能會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驟,這裡我們就不一一例舉了。

如何做到語意相關?

大家一定有個共識,就是在對聯的六要素中,“字句對等、詞性一致、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相對”這五個要素相對容易掌握,“語意相關”這一要素是最難把握的。

那麼,如何做到“語意相關”呢?今天咱們就從以下三個環節介紹一下:

(一)關聯

要做到語意相關,我們要養成首先找“關聯點”的習慣。

什麼是對聯的“關聯點”?“關聯點”就是出句中最關鍵、最核心的東西。“關聯點”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也可以是同一個事物、同一個理念,甚至是一種狀態、一種氛圍、一種氣質。“關聯點”就如同一把摺扇的扇軸,只有圍繞它撥動,才能開啟一個完整的扇面,否則,要麼打不開這把扇子,要麼開啟的扇子就會破損。對句應在“關聯點”下進行延展、深化、昇華。

如何找對聯的“關聯點”呢?下面就介紹一下找“關聯點”的幾種法。

第一,重點字詞法。

即在出句中,尋找最關鍵的字和詞。先看清代車萬育《聲律啟蒙》中一聯的出句:

兩岸曉煙楊柳綠

仔細讀讀,你會發現此句中“綠”字的特殊性。此字不僅透露出最多的資訊,還決定了此句的基調。換句話說,此字不僅是一種顏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環境。此時再看對句:

一園春雨杏花紅

下聯直接用“春雨”呼應,同時用“杏花”應景,“紅”字收尾。(正合了“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

兩岸曉煙楊柳綠;

一園春雨杏花紅。

此時一幅煙雨迷濛、花紅柳綠的春天景象就在大家面前展開了,給我們一種和諧美的享受。這個上聯的“綠”字,決定了上下聯的關係,決定了整聯的內容,決定了整聯的意境。

第二,是事物特點法。

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點。先看這個對聯:

一味黑時猶有骨;

十分紅處便成灰。

這副聯就緊緊抓住了炭的特點,用炭的特點做“關聯點”。上聯從正方向說炭一直黑的時候有形有骨,下聯轉入反方向,當它十分紅的時候就變成灰燼了,這也是反對的寫法。它是一副警世聯,透過此聯,闡明瞭一個道理:人有逆境、順境,逆境的時候要堅強,要有骨氣,順境的時候大紅大紫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了,人生當以“炭”自警。

第三,是修辭技巧法。

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辭為“關聯點”。咱們看下聯:

春風放膽來梳柳;

夜雨瞞人去潤花。

此聯出句,有一個亮點,就是巧妙地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這種擬人的手法自然成為特殊“關聯點”。那麼對句,自然要圍繞這個“關聯點”,修辭對應,風格一致,這樣才能造成上下聯的和諧一致,咱們知道,上下聯應該是一個整體,如果風格不一致了很可能出現或者頭重腳輕、或者自說自話等現象的出現。

第四,是合理延展法。

即利用出句進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為“關聯點”。看這個出句:

客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樹雪

大家想想這句的關聯點是什麼?咱們看到雪字,思緒會不會一下子就飛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了,然後,就在冬天裡使勁找可以應對的東西。咱們看看人家是怎麼對的:

客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樹雪;

我是江南驛使,折來聊寄一枝春。

此聯“關聯點”就採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實現了合理延展:先從雪轉到梅,再從梅轉向春天,梅在中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就是峰迴路轉、意境深遠。讀後會在心裡細細品味他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內涵。

這是老師們總結出的尋找關聯點的幾種方法,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總結出更多的好方法。掌握和找關聯點的方法,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注意“關聯點”的首要性。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應改變剛開始對句時“斷句、對詞、查律、煉意”的四步驟習慣,改為

“關聯、斷句、對詞、查律、煉意”五步驟

。即對句時首先考慮找“關聯點”,找到“關聯點”後,再“斷句、對詞、查律、煉意”,這樣才能保證既“對”又“聯”。

第二,要注意“關聯點”的穩定性

。一個出句可能有多個“關聯點”,但他們是有主次之分的,我們要在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尋找最佳“關聯點”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出句找到最佳對句。雖然語言文字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對聯的意境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但是要圍繞一條軸來展開想像,儘量地接近這個中心軸。越是接近中心軸了,就越是好的對句。找到“關聯點”後,要注意它的穩定,也就是在調整平仄或提煉意境的過程中,必然要對字詞進行修改,但這種修改應以不影響對聯的“關聯點”為前提,否則,就會造成因詞害義或因韻害義的現象出現。

第三,要注意“關聯點”的有效性。

找到“關聯點”,一定要注意上下聯聯意的合理,否則,即使找到“關聯點”,也不能對出好作品。比如說正對,在找到“關聯點”後,一定要注意這一事物的不同角度,從不同的側面相互補充,形成整體。否則,就會犯合掌的毛病。而反對雖是一正一反,但一定要在關聯點下注意要互相映襯,否則還是會出現“對”而不“聯”的問題。串對也就是流水對,則要在找到“關聯點”的基礎上注意承接和順連,使之形成固有的關係,否則又會出現只“對”不“串”的問題。

(二)控制

“控制”兩字,實際上說明了出句與對句的基礎關係,即對句是要受到出句控制的,如果不理會出句的“控制”,對句肯定要犯“隔”的毛病。我們借一個寫景的出句,試著分析一下出句是如何“控制”對句的:

出句:靜水飛花驚月影

第一,是景的控制,出句都寫了哪些東西?

看完例句,我們把“水、花、月影”羅列出來。根據羅列出來的物象,我們能分析判斷出什麼內容呢?能判斷出出句描寫的季節、時間和天氣嗎?出句有“水”有“花”,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你最好不要在對句中出現“冰”、“雪”、“梅”等表現冬天的字詞。出句有“月”,時間應是夜晚,所以你最好也應在夜晚的環境下找尋事物應對。同時還是因為有“月”,我們可判斷出應是睛天,所以我們儘可能不要讓“雨”、“霧”等看不見月亮的字詞在對句中出現。根據一個靜字,還可以判斷出這個時候是風平浪靜的,那麼下聯就不要出現風舞楊柳這樣的景象了。

第二,是色調的控制。

一副對聯,他可以透過文字顯現給我們一副畫面,有實實在在的畫面,還是有心理的感受。所以說對聯是有色調。它也是有“暖色調”、“冷色調”或者“中性色調”的,只要我們細心,就能分辨出它的“色調”來。比如說花好月圓、鶯歌燕舞,就是暖色調,如果是悽悽切切呢,就是冷色調,如果沒什麼感情色彩呢,就是中性的。就這個例句而言,出句活潑靈動,我們可以把它歸入“暖色調”。同理,“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清著名文學家金聖嘆因哭廟案被殺,臨刑前同其子女告別而作的一副聯)”這個聯便是“冷色調”。色調定了,那我們就要儘可能在這個色調下來應對,最好不要出現“暖調”“冷調”相互亂對的情況。因為只有色調一致了,才能使整聯在情感上和諧一致。

從以上例句來看,“控制”一說,有些像破案推理,即透過事物的因果關係來推論未知的東西。同一個犯罪現場,有的警探看不出所以然,有的警探卻能根據現場的很多細節將犯罪情景推論得八九不離十。“控制”的掌握與出句的分析,沒有捷徑可言,這需要大家平時一定要“細看多想多對”。

(三)超越

如果出句是上聯,按上文所講的“控制”,是不是說下聯的對句就應在出句的控制下亦步亦趨呢?不是的。一個好的對句(以下均指下聯),應該是努力使對句在出句“控制”的基礎上實現“超越”,使對句適當重於、深化於、精彩於上句。這樣,這個對句才更有質量,整聯才有更好的意境。

上下聯的關係,就好比我們建築物的牆壁的根基的關係一樣,如果根基不牢固了,那麼整個建築物就是豆腐渣了。上下聯最起碼要做到旗鼓相當,下聯稍重於上聯就更好了。

如這麼一個出句:

琴伴庭前月

兩個人各對了一句,分別是:

對句一:簫吹嶺上雲

對句二:衣無世外塵

兩句均符合對聯格律“六要素”,但我們再細細品一下,就會發現“對句一”完全受“控制”於出句了。如:見到出句的“琴”,他就只想到在樂器的範圍內挑其它樂器,見到“庭前”,就只想到找另外一個具體的景物,見到“月”就只想到在天文景物中找個其他的,結果對的句子只能說中規中矩。再看“對句二”,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他在用字用詞上,擺脫了義類工對的束縛,在詞性一致的情況下適當放寬,結果便出現了對句二這種上聯寫景,下聯寫理的對聯,透過下聯的寫理,將“無塵”“瀟散”等傳統哲學意味的清逸之氣貫通,使得整聯得到了昇華,有了更高層次的意境。

一個好的對聯,就像一個美女,不僅要天生麗質,還要有學識修養,一個沒有學識修養的美女充其量也只能是一個花瓶而已。所以說,容貌之美與內在之美相比,內在之美更重要,同理,辭藻之美與意境之美相比,意境之美才是我們追求的。所以,我們在對句時,一定不要隨隨便便對完就算了,也學學古人的“推敲”,同一個意思,嘗試著多換幾個字或幾個詞,或面對同一個事物,多換幾個角度寫,看能不能實現化腐朽為神奇的“超越”?

雖是如此,“超越”也需要注意以下兩個環節:

一是“寬”而不亂。

用字用詞雖然可以寬,但關鍵的詞語詞性、詞語結構、詞語節奏要儘可能保持一致,而絕不能“超越”的沒了規矩。

二是適可為止。

下聯的“超越”要把握尺度,要注意“適當”重於、深化於、精彩於上句。而絕不能“飛得更高”,否則很容易造成“上輕下重”過猶不及問題的出現。

補充一個問題:

注意聯意的邏輯關係。包括時序、場景、季節、人文、自然現象等等,邏輯關係必須準確。比如出句下雨,對句日出,那就違反了自然規律,文意的邏輯關係就不對,就是隔景。概括來說:一幅優秀的對品,就是要做到字詞和立意的精準。

不論在當句和整幅作品中,凡場景、事件、事物、典故、時序、自然現象等邏輯關係是否合情合理,做到和諧統一,都是體現聯句的穩妥。比如,把梅花和荷葉放在一幅圖畫中表現,你一定會覺得很彆扭,因為那不是一個季節的東西,不符合自然規律。

同理,凡純屬描寫景物的聯,你也不能把這兩個物象放在一起描寫,這樣就是隔景。除非你去拿這兩個物象去比興,寫出別的什麼情調或寄予其它什麼內涵,合乎邏輯關係就行。注意“精準”的提法!“精”主要體現在“穩”上,而“準”體現在對仗工整上,工和穩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做到“精準”,才能算是一副完美的對聯。

完美的對聯具有唯一性,這種唯一性多體現在徵聯評獎的過程中(排除一切違規評審的現狀),往往一等獎一名,獲獎作品一定是唯一沒有爭議的最好的,聯意和對仗是最精準的。

【對句天天練】出句:溪流漱玉清音遠(邢淑華)|附《對句的技巧》

TAG: 出句關聯對句對聯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