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車”是做什麼用的?|漢字裡的文化

車是人們日常出行時離不開的交通工具。中國古代很早就有車。那麼,古代車的主要用途跟今天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古代的車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車”在甲骨文和金文當中有很多種寫法,描繪的都是一輛古代車子的樣子。多數字形中都有表示車轅、兩個車輪和車軸的部分。不過,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當中,車字都存在一些較為複雜或相對簡單的字形,比如,在較為複雜的字形中,有的在兩輪之間有車廂,甚至細緻描繪出車軛、車衡乃至一些裝飾性的部件,而較為簡單的金文字形則只有一個車輪。而且,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車字的簡化字字形並不是現代人的創造,而是源自東晉以來很多書法家所寫的“車”的草書字形。

古代的“車”是做什麼用的?|漢字裡的文化

“車”字的字形演變

“車”最初是指陸地上有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並且從它的古文字形上可以看出,最初的車有兩個輪子,由馬來拉。許慎《說文解字》:“車,輿輪之總名。”“輿”指車廂,“輪”指車輪。在古代車的構造當中,車廂和車輪是最重要的兩個部件,因此許慎將“車”定義為以輿和輪為主要部件的交通工具的總稱。

古代的車通常由馬來駕,這一特徵不僅反映在“車”的古文字形當中,也能透過古代文獻和出土文物得到印證。比如,在古文當中,常常“車”“馬”並提。《詩經·秦風·車鄰》:“有車鄰鄰,有馬白顛。”“鄰鄰”形容車行駛的聲音,“白顛”是一種額頭有白毛的良馬。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蕭蕭”形容馬的嘶鳴聲。

古代的“車”是做什麼用的?|漢字裡的文化

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

與今天不同的是,早期的車除了供貴族出行或狩獵使用外,更主要的用途是用於軍事作戰,所以,“車”有時專指戰車。《左傳·隱公元年》:“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史記·陳涉世家》:“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表示戰車的數量,通常用“乘”,四匹馬拉一輛車為“一乘”。因為擁有戰車的數量標誌著一國國力的強弱,所以才有“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等說法。

“車”表示陸地上有輪子的交通運輸工具這個意義從古代一直沿用至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車的形制發生了巨大變化,“車”所涵蓋的範圍也隨之不斷擴大。從古代以牲畜或人為動力的車,到今天的腳踏車、摩托車、汽車、火車,乃至無人駕駛汽車等,車的種類多種多樣。

不僅如此,跟“車”具有共同特徵的利用輪軸轉動來工作的工具也可以用“車”來稱呼。《後漢書·宦者傳·張讓》:“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翻車”是一種用來引水的機械裝置。明代陸容《菽園雜記》卷十列舉了各種以“車”命名的工具:“今觀凡器之運轉者,皆謂之車。……紡紗具曰紡車,颺谷具曰風車,繅絲具曰繅車……”

古代的“車”是做什麼用的?|漢字裡的文化

手搖紡車

再進一步,“車”又可以泛指機器,今天的“車間、試車”等詞語中的“車”都屬於這種用法。

車輪是旋轉的,因此“車”又可指利用輪軸旋轉來進行加工、操作等。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樂》:“直遂集客,車水竭池,窮池索之。”“車水”的意思是用水車汲水。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補遺》:“麋角與鹿角不同,麋角如駝骨,通身可車,卻無紋。”這裡的“車”是指用車床一類的東西切削物件。

古代的“車”是做什麼用的?|漢字裡的文化

水車

在一些方言當中,“車”還表示“旋轉、轉動”的意思,且多指身體的轉動,這顯然也是從車輪旋轉這一含義發展而來的。李劼人《大波》:“鍾刀兒匠的老婆好像也聽見了,便車過身子,衝著大眾旋磕頭,旋哭訴。”

成語“輔車相依”源自《左傳·僖公五年》中的一段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想越過虞國去消滅虢國,於是派使者向虞國借道。虞國大夫宮之奇認為,虞國和虢國是互相依存的近鄰,虢國如果滅亡了,虞國也會跟著遭殃。他引用當時的諺語“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來說明虞、虢兩國之間這種互相依存的關係。在這裡,“輔”指頰骨,“車”指牙床。頰骨和牙床互相依靠,關係密切。而之所以用“車”來稱呼牙床,是因為牙床對牙所起的承載作用就像車載物一樣。唐代韓愈《與崔群書》一文中也有類似的用法:“近者尤衰憊,左車第二牙無故動搖脫去。”

古代的“車”是做什麼用的?|漢字裡的文化

《五百家注韓昌黎集》(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除了常用讀音chē以外,“車”還讀jū,專門指一種象棋棋子。宋代劉克莊《象弈一首呈葉潛仲》:“昆陽以象奔,陳濤以車敗。”

“車”還作為部首使用,包含“車”的字在意思上大多跟車有關,比如“軍、輦、輿、輕、轉、輸、軌、載”等。

(本文原載《月讀》2022年第4期)

TAG: 虞國字形古代車輪牙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