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宋代釀酒圖

“東亞文化之都”是重要的國際性文化交流合作平臺,對於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帶動城市文化繁榮,促進城市開放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濰坊市成功入選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是山東省唯一入選城市。

作為濰坊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諸城市認真貫徹濰坊市區域性署要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保護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始終踐行非遺保護“見人建物見生活”的理念,並多種形式陸續推出諸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集中展現諸城燦爛豐富的歷史文化,為濰坊市建立“東亞文化之都”貢獻非遺力量。

蘇軾知密州,留下千古佳話;宋代釀酒圖,完美展示釀酒全程。

1。浸水:

把糧食放在或大或小的容器裡,宋代一般放在木缸或者木桶裡,加入適量的水進行一定時間的浸泡,將糧食泡軟,利於蒸煮,節約蒸煮時間,同時也起到了清除雜質和異物的作用。

濰坊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宋代釀酒圖

2.蒸飯:

將浸泡的糧食放在籠屜上進行蒸煮,蒸熟,便於糖化發酵,產出來的酒味濃,口感好。

濰坊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宋代釀酒圖

3.攤飯:

就是晾飯,把蒸熟的糧食進行攤晾降溫處理。涼到一定溫度,裝入容器裡,等待發酵。

濰坊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宋代釀酒圖

4.落紅:

宋代可能制曲技術不太成熟,一般透過自然存放,由自然界中的微生物進行糖化作用,也就起到了加曲的作用,參入糖化的微生物大多數是紅曲黴,所以叫落紅。

濰坊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宋代釀酒圖

5.開耙

發酵期間的攪拌冷卻,俗稱“開耙”,其作用是調節發酵醪的溫度,補充新鮮空氣,以利於酵母生長繁殖。它是釀酒工藝中較難控制的一項關鍵性技術,一般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把關。開耙技術是釀好酒的關鍵,開耙技工在酒廠享有崇高的地位,工人們習慣稱開耙技工為“頭腦”,即釀酒的首要人物。

作為開耙頭,必須具備豐富的釀酒經驗,能熟練處理釀酒過程中發生的一切問題。開耙操作應具備一聽、二嗅、三嘗、四摸的經驗。一聽,指開耙師傅用耳朵仔細傾聽發酵缸中的醪液發酵聲,以分辨發酵的強弱;二嗅,要會嗅味,以明白酒香純正;三嘗,用嘴巴嘗一下發酵醪的真實味道,區分不同的味感,即酒的辣味、糖化的甜味、發酵液的鮮味及酸味強弱等;四摸,經前面幾個動作,基本掌握了發酵的確實情況,是否要調節品溫進行開耙,只要用手一摸,便可知道。

濰坊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宋代釀酒圖

6.壓榨

酒醅成熟之後,必須將酒液與酒糟分離,方能收取原酒,這一收酒過程,俗 稱“榨酒”、“壓酒”,宋人一般在槽床(糟床〉上用重壓法來完成。槽床是一種榨酒 裝置,主體結構為榨箱,酒醪置於其中,上蓋壓板,用砧石為重力進行壓榨。

濰坊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宋代釀酒圖

7.煎酒:

煎酒是滅菌的俗稱。 煎酒的溫度大多為85攝氏度~90攝氏度,煎酒的目的是:有利於酒的生物穩定性;使醛類等不良成分揮發;促進酒的老熟,改善酒質。

濰坊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宋代釀酒圖

8.裝壇:

把釀好的酒,裝進罈子裡,或儲存或售賣。

濰坊建立“東亞文化之都”|宋代釀酒圖

編輯:金英勤 劉炳棟

TAG: 發酵釀酒糖化文化濰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