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賞析:宋代仿定以景德鎮窯較具代表性仿製最佳清代乾隆時期

瓷器賞析:宋代仿定以景德鎮窯較具代表性仿製最佳清代乾隆時期

北宋 白釉刻蓮瓣紋龍首大淨瓶

瓷器賞析:宋代仿定以景德鎮窯較具代表性仿製最佳清代乾隆時期

定窯刻“官”字款 (《馬未都說收藏》)

定窯瓷器以其精湛的制瓷技藝、精美的花紋及彼燒方法對當時以及後世有著較大影響。有的借鑑器形,有的仿效釉色及借鑑燒製方法,形成了以定窯為中心的定窯系,並形成“土定”、“粉定、“南定”等局面,在宋、元、明清以及現代均有燒製具有定窯風格的器物。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馮小琦認為“宋代仿定以景德鎮窯較具代表性”,而陶瓷專家李海說“仿製得最好的是清代乾隆時期。”

定窯系現象算不算仿品尚存爭議

定窯瓷器以其精湛的制瓷技藝、精美的花紋及彼燒方法對當時以及後世有著較大影響。有的借鑑器形,有的仿效釉色及借鑑燒製方法,形成了以定窯為中心的定窯系,南越王博物館館員葉丹洋介紹,“像河南的鶴壁集窯,山西的介休窯和霍窯等,都有在學習定窯的工藝,就連後來的景德鎮都有仿燒過。”

據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馮小琦在《定窯瓷器與歷代仿品》的文章中介紹,“宋代仿定以景德鎮窯較具代表性,並有仿品傳世。裝飾上亦仿定窯印花、劃花,素有‘南定’之稱。仿定器物中,有一種小‘洗’,從造型到紋飾與定窯蟠螭紋洗十分接近。青白瓷釉色本應介於青、白之間,而此‘洗’由於是刻意仿定,釉色偏白,僅在底與壁之間的交接處有影青色,是仿定作品中較好的產品。此外,還有仿定雙魚洗、印花碗等。’”

馬未都認為,景德鎮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擁有高嶺土。“這種土挖出來都是雪白的。”

但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莉英曾撰文強調“這種對暢銷產品的模仿,應當視作瓷器工藝上的‘形式延續’,而非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後朝模仿前朝名窯的製品。”

但陶瓷專家李海也認為,定窯系範圍內的產品,應該理解為與定窯產品風格相類似的產品,而不應當做仿品理解。“當時就是一種跟風現象,嚴格來說不算仿品。”

清代官窯仿定始於康熙,雍正乾隆傳世較多

雖然明朝曹昭《格古要論》有記載元朝戧金匠彭均定有仿效定瓷的行為,並被當時賣古董者稱為“新定器”,同朝谷應泰《博物要覽》也認為明代仿定“不減定人制法,可用亂真。”但可惜的是,這兩款產品僅限於文字,並未發現有真品存世,無論是官窯、民窯,都難覓仿定白瓷的蹤跡。

李海也認為,“沒有見實物的情況下,難以斷定是否確實存在,據我瞭解,目前仿定窯做得最好的時期就是清代乾隆時期,目前故宮博物館有收藏。”

據瞭解,清代官窯仿定始於康熙,盛於雍正、乾隆,後二者傳世較多。雍乾兩朝多一般只仿釉色和刻花、印花工藝。造型和紋飾仍為本朝風貌。例如雍正時期有印、刻花三犧尊、蓮蓬盒等;而乾隆仿定有天雞瓶、犧耳尊、包袱式壺等。

現代定窯仿品釉色不如宋代沉著

定窯窯址在河北曲陽縣的澗滋村和東、西燕山村。它的前身即是唐代的曲陽窯。因曲陽窯縣屬定州管轄,入宋以後即以“定窯”稱之,因此,也不難理解,在現代仿品中,曲陽縣對定窯的仿製是最為成功的地區。

最早著手研究定瓷仿古工藝的是保定地區工藝美術定瓷廠。他們透過對古代定瓷標本進行系統的化學分析與物理測定,從而為仿定找到內在的線索,經過反覆試燒,他們找到了與古瓷接近的配方,上世紀八十年代燒成後色澤、質感與定窯瓷器接近的仿定窯瓷器。

馮小琦認為,只要詳細比較,會發現現代仿品的釉色不如宋代的沉著,有新燒的光澤,造型規矩而顯呆板,與真品相比還有細小的差別。目前看到的仿品有:仿定窯印花菊瓣盤、劃花菊瓣紋碗等。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莉英也撰文分析道,從胎體方面看,現代仿製品時常出現胎體特徵與時代不符(唐宋金)的現象,並且往往要比真品略重,胎體緻密度較高。而從釉面方面看,仿製品大多是模仿北宋後期定窯典型的牙黃色,但真品釉面那種含蓄自然的光澤仿品很難做到。造型方面則失真,面部輪廓模糊不清。

定窯是刻“官”字最多的瓷器

定窯起源於唐代,是中國北方早期燒製白釉的窯址之一。但是在唐代,由於刑窯鞏縣窯極其強大,定窯尚處於初創階段,故未有較好的產品出現,五代開始,定窯逐漸發展起來,並最終取代了刑窯的地位而成為中國北方最具代表性的白釉瓷產地。定窯遺址位於曲陽縣城以北約25公里的靈山盆地,這裡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瓷土資源。

定窯從晚唐開始出現“官”“新官”款銘文,入宋以後又出現了“尚食局”、“尚藥局”、“定州公用”以及“龍”、“花”、“朝真”“喬位”“東宮”等幾十種銘文。

馬未都撰文寫道,我們能看到的北宋定窯,大量底下刻一個“官”字,表示是官方製造的,都是北宋前期的。“定窯是底下刻‘官’字最多的瓷器”。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莉英也認為“從器形看,‘尚食局’款皆為飲食器,‘尚藥局’款皆為盛放藥品的盒子,用途與名款完全相符,應屬北宋時期為宮廷定燒的貢瓷。”

鑑賞

定窯瓷器鑑賞要點

第一,定窯,白胎白釉,胎很細,細膩緊密,很薄,五大名窯中最薄,釉白光亮。

第二,在唐末五代到北宋時,定窯主要燒柴,採用“還原焰”燒法燒製,含鐵偏重,這時期的定窯瓷器會有一點點偏青色。到了南宋,則燒煤為主,用“氧化焰”燒法燒製,含鐵量則偏少,定窯瓷略微有一點點偏黃。

第三,定窯的胎在做成之後,在沒有完全乾透的時候,工匠會用一種竹刷進行修復,把器物刷平,所以器物內外都可能會有竹絲的痕跡,而且由於釉比較薄,所以在看定窯器的時候,還能透過那層釉看到那些竹絲痕。

第四,很多定窯的釉都會有淚痕,主要呈現在器物外表,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淚痕都是自上而下的。除此之外,定窯白瓷釉面有數點極小的黑色雜質顆粒,即使宮中收藏品亦不例外,而偽品則沒有這種雜質。

第五,定器施釉在近足部及足部往往又多處露胎,仿品無此現象。

第六,定器足邊稜角清晰,卻不是整齊劃一,足邊往往不平並有多處小小的缺口,而仿品足邊處理絕對整齊劃一。

收藏樂趣無限

名者說談收藏

與您分享部分收藏方面的心得和專業知識

TAG: 定窯仿定仿品瓷器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