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10句名言,感悟道家“無為”思想的智慧!

今天挑選了十句名言,繼續和大家分享《道德經》的智慧:

一、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經。第五章》

簡評:聖人與世無爭,不與人爭名奪利,人們反而喜歡把他們推舉到前面。聖人不會因為愛惜自己的身體,而喪失道義,所以雖死猶生,但他們的精神和名字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德經。第四章》

簡評:芻狗,祭祀時用草扎的狗。天地雖然生育萬物,但卻不是有心要生,只是一氣當生,不得不生,所以說雖生而不有。就如芻狗,本來是無用之物,只是祭祀的時候,又不得不用,雖然要用但本來沒有什麼用。

《道德經》10句名言,感悟道家“無為”思想的智慧!

三、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四章》

簡評:聖人雖然關懷百姓,但並不是有心要關懷,是因為他們能夠認識到,世人和自己本是一體,就是手足的關係,雖然關愛,但並不是有心去愛,而是自然而然地愛。

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第四章》

簡評: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形而上的,你越是與別人辯論,越是爭論不休,離“道”就越遠。所以不用停止辯論,靜下心來,用心來體會“道”的奧妙。

五、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道德經。第三章》

簡評:上樑不正下樑歪,上面的人如果不爭名奪利,下面的百姓就不會跟著學,老百姓自然就安分守己,和諧共處,沒有盜賊了。

《道德經》10句名言,感悟道家“無為”思想的智慧!

六、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道德經。第三章》

簡評:一個人即使好名好利,慾望很大,但如果生活在深山野林,看不到世俗的那些誘惑,也會使他減少慾望的,因為看不到,心裡就不會亂。

七、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道德經。第三章》

簡評:聖人之治,先教人斷除妄念,迴歸本心。然後讓民眾自給自足,解決溫飽問題,沒有後顧之憂。對於那些貪心不足,喜歡爭名奪利的人,聖人則以身作則,端心正意,不以聲色名利引誘民心,所以說“弱其志”。無欲則剛,民眾既然無慾無求,便會耕田而食,自食其力,所以說“強其骨”。

八、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為也。——《道德經。第三章》

簡評:老百姓們看不到聲色貨利的現象,就不會產生那個慾望,大家都不認可那些東西,民風淳樸,即使有那麼一兩個狡猾貪婪之徒,也不敢起爭名奪利的妄念了。

《道德經》10句名言,感悟道家“無為”思想的智慧!

九、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第三章》

簡評:如果人君真能做到淡泊寡慾,以身作則,一切順其自然,而不任意妄為,行不言之教,行無為之治,那麼天下就沒有治理不好的了。

十、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經。第二章》

簡評:無為之事,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重虛名,不去投機倒把,凡事順道而為,一切隨緣。聖人知道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說再多也沒益處,所以才行不言之教來教化民眾。

TAG: 道德經簡評聖人爭名奪利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