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傳統節日之春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年、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是一年之歲首,正所謂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期間,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這些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從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會以詩詞歌賦的形式來紀念春節。下面就和牡丹江中公教育一起了解。

一、春節的來歷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二、春節的風俗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三、春節與詩詞

傳統節日及習俗是公共基礎知識文史常識部分的重要考點,當然文人騷客也寫下了很多描繪春節的詩詞,賦予美好的寓意,現在考試中也常見這類詩詞對應節日的考法,下面幫大家積累一些關於春節的經典詩詞。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習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常識題目中常見“屠蘇代指酒”的說法,這是正確的。“新桃舊符”源於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守歲》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意為兒童不睡覺努力掙扎,相守在夜間笑語喧譁。詩中細緻地描述了人們守歲的情景與心情。

TAG: 春節屠蘇習俗農曆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