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THE

DRGON BOS

FESTIVAL

粽情端午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中正”也,這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紀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此時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為全年周天執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亦謂端午。

端午習俗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仲夏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此外由陰陽術數及季節時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端午習俗。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闢陰邪。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

龍花會

”,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夏季是陰陽二氣相爭的時節,陽動於上、陰迫於下,午月純陽正氣,為陰邪所懼。夏季也是一個驅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陽氣旺盛,萬物至此皆盛,是草藥一年裡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採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由於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匯聚最利闢陰邪以及這天的草藥神奇特性,因此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闢陰邪與祛病防疫內容,如掛

艾草

午時水

浸龍舟水

、拴

五色絲線

辟邪以及洗

草藥水

薰蒼朮

祛病防疫等等習俗。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心中悲憤不已,於五月五日,懷抱大石投汩羅江自盡,人們為了不讓魚蝦損傷屈原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的習俗。”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賽龍舟

“賽龍舟源於戰國時期,是為了紀念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後,百姓們紛紛前往汨羅江邊憑弔屈原,還有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真身,並在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屈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掛艾草

“端午在門上懸掛艾草、菖蒲的習俗,據說來源於這樣一個傳說。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這年五月,黃巢大軍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在一個村外的路口,遇見一位年輕婦女,背揹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小孩,另一隻手卻抱著一位年紀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黃巢以為這個婦女不仁,抽刀欲斬,經詢問,方知原來大孩子是婦人大哥的遺孤,小孩子是婦人所親生,她寧願讓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願讓侄兒遭罪,為的是不負大哥託孤之意。”

【2491期】端午節,道安康

五色新絲纏角粽

棕葉包著家鄉情

門邊插上艾葉香

平安健康永一生

端午,是團圓,亦是思念

小團君祝各位每年都能吃到家裡的粽子

也祝願大家端午安康,平安順遂

END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tuanwei19-

編輯:芯鈿

初審:文穎、滿蓉、佳茹

複審:黃芸、王佩新

終審:林珂

愛惠經是一種生活

TAG: 端午端午節屈原習俗飛龍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