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讀書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

王陽明:讀書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

王陽明:讀書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

原文

一友問:“讀書不記得如何?”

先生曰:“

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

?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王陽明:讀書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

譯文

一個朋友問:“書讀完了後記不住,怎麼辦?”

先生說:“只需理解明白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記得呢?理解明白都已經是落到第二要義上了,只要使自己的本體光明就可以了。如果只是記得,未必就能明白;如果只要求明白,未必就能使自己的本體光明。”

王陽明:讀書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

王陽明認為,讀書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記得”,第二階段是“曉得”,第三階段是“明得自家本體”。王陽明自己讀書就經歷了這三個階段。以王陽明看兵書為例,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再到第三階段的。

為了實現“為萬世開太平”的聖賢之夢,王陽明從小看了很多兵書。小的時候,他最喜歡看的是軍事家傳記以及兵法佈局。王陽明記憶很好,透過對這些書反覆記誦,他基本達到了出口就背的程度。

但死記硬背兵法並不能滿足王陽明的要求,王陽明常常把小夥伴集合在一起,自己“掛帥”,分兵拜將,然後組織大家分成陣營戰鬥。模擬戰場實戰交鋒,喊殺聲是少不了的,但王陽明絕不允許戰爭成為“野蠻械鬥”。他會安排部下“大軍”左旋右旋,成戰陣之勢,他還會智慧地將“我軍”的傷亡降到最低。之後,他還會再度轉變思路,想出新的破陣方案……就這樣,王陽明把著名軍事家打過的仗在現實中還原,不停地模擬。

這個階段屬於第一階段,也就是“記得”階段。我們現在很多人讀書就處於這樣一個階段,尤其是學生,每天死記硬背,就像拿同一個東西撞擊自己的大腦。長此以往,大腦只得“不堪重負”。

王陽明:讀書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談到死記硬背的危害。他認為,死記硬背一貫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則尤其不可容忍。在這些年齡期,死記硬背會造成一種幼稚病——它會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階段,使他們智力遲鈍,阻礙才能和愛好的形成。

當然,王陽明不會讓自己沉溺在這個階段。王陽明還將記得的知識透過模擬還原,讓自己記得更清楚。這相比那些只會死記硬背的學生來說,已經是大大的進步了。

到了第二階段的王陽明,對兵法就不僅僅是記得了,他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在他十七歲那年,民間發生暴動,皇帝要求各位大臣出謀劃策。王陽明得知訊息後,連夜寫了一篇《平安策》,請求父親交給皇帝。除此以外,王陽明還寫了《武經七評》來解釋、評判古人用兵。

王陽明曾說:“人心天理渾然,聖賢筆之書,如寫真傳神,不過示人以形狀大略,使之因此而討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氣,言笑動止,固有所不能傳也。”也就是說,聖賢寫在書上,就像給人畫像,不過把一個基本的輪廓展示出來,使人可以據此尋到畫像的本人;至於人的精神氣質、言談舉止,確實不能全然表現出來。這就是第二階段的“曉得”。

王陽明認為,學習不是簡單背熟文章的內容,記住文章的段落,讀書的關鍵在於得其意、窮其理,學習就要學到書中的“精、氣、神”,即領會書中所講的道理,否則就成了“讀死書”“買櫝還珠”,這樣的學習毫無用處可言。

王陽明:讀書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一個人如果能做到這個階段已經很不錯了,尤其是青少年,能將學到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夠體會到前人的精氣神,已是屬於善讀書的人。

不過,王陽明認為,讀書的境界並沒有結束,還有第三階段,即自得於心。

陸澄曾向王陽明問道:“看書不能明,如何?”王陽明回答說:“知識在文義上探求,自然不能獲得心體的光明。所有的學問都是前人留下的,你研究得再通透,也不是自己的。只有從心上下工夫,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才能做到通。四書五經,說的都是這個心,也就是道心,體明才能道明,沒有其他。這是學習最重要的。”

到了這個階段的王陽明,真的做到了自己主觀“心外無理、心外無物”,達到了讀書的真境界。這個階段,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階段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閱讀提示:本文涉及觀點,不作為投資推薦,據此操作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TAG: 王陽明死記硬背記得階段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