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與”做到”:談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真意

很多哲學觀點都容易被人誤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應是被誤解最多的一個。一般人對它的理解是:學到的知識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學以致用。這種理解暗含著一個前提:“知道”與“做到”是兩回事,光“知道”不行,還得與個人的實踐相結合,真正能“做到”,這樣才行。

”知道”與”做到”:談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真意

王陽明

其實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原本不是這個意思。王陽明認為,凡是那些嘴上知道實際上做不到的人,他們的知和行“已被私慾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比如有些人,說起來也知道要孝敬父母,但實際上對父母不好,在王陽明看來,這種人實際上是不知孝的。只有他真正地去孝敬父母了,才能說他是知孝。當然,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當他真正的認識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了,他才會去真正的行孝。他的這個認識就是他行孝的開始。他孝敬父母的行為只是他的認識的結果。這樣看來,“知道”和“做到”其實是一件事的首尾兩端。所以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道”與”做到”:談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真意

舉一個例子:戒菸。讓老煙槍戒菸往往是很難的。有句笑話說:戒菸有什麼難,我都戒過一千次了。為什麼戒了一千次還戒不了?我們當然可以從生理上、醫學上找出一萬個理由,但真正戒不了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他還沒有發自內心地認識到戒菸對他的必要性。當然,你若說他不知道吸菸對身體的危害,他是不服氣的。可為什麼明明知道吸菸的危害卻就是戒不了?原因是他控制不住吸菸的慾望,同時又存在一定的僥倖心理:少抽一點,沒事,我哪有那麼倒黴,抽這麼幾支就得病?人家比我抽的多的還沒事呢。——這就是王陽明說的,他的知和行已被私慾割斷,不是知行本體了。直到有一天體檢,查出肺部有一陰影,醫生警告:癌症早期,再不戒菸沒命了。我想此時,他馬上就能把煙戒掉。為什麼?因為此時此刻他是真正地認識到戒菸對他的必要性了。他的這個認識就是真正戒菸的開始,而最終把煙戒掉了,就是他的這個認識的結果。這就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原本只是一件事。這便是“知行合一”的真意。

TAG: 王陽明戒菸孝敬父母認識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