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書|攖心者說:論魯迅的政治與美學

每日一書

literature

每日一書|攖心者說:論魯迅的政治與美學

攖心者說 論魯迅的政治與美學

READING

書籍資訊

作品簡介

對於魯迅來說,1907年在《摩羅詩力說》中倡導的“攖人心”,是個符號性、象徵性的表述。“攖人心”上承仙台棄醫從文時期的“改變精神”,下接五四時期的“吶喊”。“改變”即“攖”,“精神”即“人心”。為了“攖人心”,所以“吶喊”,以喚醒在“鐵屋子” 中沉睡的人們。魯迅是“攖人心者”,因為是“攖人心者”,所以他反對瞞和騙、針砭麻木與遺忘,所以他主張“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所以他始終保持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魯迅是“攖人心者”,因此魯迅的作品都是“攖心者說”。這位“攖心者”,“說”出了《吶喊》《彷徨》《野草》,“說”出了《墳》《熱風》《華蓋集》,“說”出了《朝花夕拾》《故事新編》……

攖心者說,攖心者亦被說。“說攖心者”,即談論魯迅、研究魯迅。此乃另一種“攖心者說”。近百年來,許許多多閱讀魯迅、談論魯迅、研究魯迅的人,就是這種“攖心者說”的主體。己心為攖心者所攖,亦欲以攖心者之心攖人。

近百年來,兩種“攖心者說”互動,形成了一部思想史,一部心靈史,一部學術史。

目錄

正 編

論魯迅的“南京記憶”——以其“自我”的形成與表現為中心

一 《吶喊·自序》中的“異地”

二 《瑣記》中前行者的心跡

三 《恆訓》中的醫學問題

四 南京作為魯迅“原點”的多重意義

論魯迅對《狂人日記》的闡釋——兼談《吶喊》的互文性

一 “吃人”的二重性與普遍性

二 第五次覺醒於“吃人”

三 《狂人日記》的域外資源與尼采問題

四 “吃人/救人”話語的重組

結語 “此種發現,關係亦甚大”

幼者本位:從倫理到美學——魯迅思想與文學再識

一 “幼者本位”的內涵與成因

二 進化論與“幼者本位”

三 “幼者”的敘事與美學

結語 “救救孩子……”的餘音

啟蒙者的世俗化轉向——魯迅《端午節》索隱

一 引言:節日與魯迅的時間感覺

二 “諷刺小說”的文體

三 貧困與經濟權思想

四 與胡適的對話

結語 “吶喊”之後,“彷徨”之前

1926年:魯迅國民性話語的展開——以“馬上日記”為中心

一 引言:“日記”的可能性

二 “馬上日記”中的國民性文本系列

三 對話結構的形成與對話

四 魯迅對《阿Q正傳》的再闡釋

餘論 魯迅對安岡秀夫的批評

1933年:雜文的政治與修辭——論《魯迅雜感選集》及其周邊

一 瞿秋白的“政治魯迅”建構

二 “非個人作者”的誕生

三 雜文文體之於魯迅、瞿秋白

結語 “武器”與“藝術”的統一

浮世繪之於魯迅一 魯迅的浮世繪收藏與相關言論

二 浮世繪非“木刻”

三 魯迅的浮世繪鑑賞

結語 魯迅審美觀的複雜性

魯迅視野中的亞歷克舍夫木刻插圖——從《母親》 到 《城與年》

一 高爾基《母親》的十四幅插圖

二 《城與年》的插圖與文字

三 “連環圖畫”的觀念

結語 魯迅的“文藝”迴歸與超越

魯迅與崔萬秋——兼談兩種《魯迅全集》的相關注釋

一 崔萬秋的生卒年與政治身份

二 《偽自由書·後記》中的崔萬秋

三 崔萬秋談魯迅與《大晚報》的筆戰

四 關於“指使張春橋圍攻魯迅”

五 未見於魯迅日記記載的會面

副 編

魯迅的朱安,朱安的魯迅

遠遠地擁抱故鄉——魯迅先生的懷鄉病

魯迅的“反傳統”與“傳統”

孫犁的“魯迅遺風”與《芸齋小說》

“殊途”八種,“同歸”魯迅

——評“魯迅與 20世紀中國研究叢書”

編後記 攖心者說,說攖心者

TAG: 魯迅心者結語人心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