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做了主人,是絕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

奴才做了主人,是絕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

魯迅畫像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26歲的周樹人(18歲時將原名周樟壽改為周樹人)因為在日本留學期間,觀看日本人自制的日本和俄國的戰爭教育片,受到強烈的刺激隨即決定棄醫從文,因為在他的內心裡清楚的知道,學醫能拯救的人是有限的!而這個決定,恰恰改變了魯迅的一生。也直接或間接的改變了中國人的思想和命運!

奴才做了主人,是絕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

留學時期的魯迅

同年,在夏秋間,魯迅被母親以身體抱恙為由騙回國,和典型的封建纏足女,朱安完婚,可是留學在外的魯迅早已經被新思想薰陶成熟,即使心繫整個中國的魯迅卻心裡也容不下一個女人,亦或是一個時代…… 魯迅對中國近代思想的正式影響應該始於《新青年》的創辦,時任編委。民國七年(1918年)5月,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當時的中國文壇沒有一本適合平民百姓可以觀讀的小說。魯迅心知,新時代的新青年,不該再用那些之乎者也的文體去寫作。應該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去喚醒中國的青年們。

奴才做了主人,是絕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

新青年

“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吃人!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偽的面具,這就是魯迅對封建道德的定義,也是他多年來思考和認識的結果,也是這篇作品最輝煌的成就。而我們如今提倡的傳統文化,是否就是“吃人”文化呢?有個成語特別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誠然,中國的禮教文化是傳承了千年的,我們應該摒棄的是什麼?傳承的是什麼呢?這幾年來,全國各地打著繼承傳統文化的旗號,大肆的舉辦各種國學班,可能這些所謂的老師甚至不明白什麼是國學。“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它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而這些所謂的老師打著學習國學的名號,讓適齡兒童、少女去學習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糟粕。對此,代大匠已無話可說,只能引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奴才作了主人,是絕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他的擺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還十足,還可笑”!

奴才做了主人,是絕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

狂人日記

當代社會,君為臣綱這個不多說了,皇帝比大臣地位高,這個沒什麼問題,不過現在社會也沒有君主制度了,這個說法也無處可用了。但是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兩種就是過分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地位差,對家庭關係和諧很不利。某些大男子主義者,利用夫為妻綱來強迫自己的妻子如何順從自己,妻子犯錯了,身為丈夫的毫無包容之心,這也是當今離婚率高的原因之一。父為子綱,更是兩代人產生代溝的元兇,有的人自以為為人父,就可以對子女為所欲為,濫用權力,毫不考慮子女的想法。至於三從四德,更是無稽之談!在一代又一代優秀人物的指引和帶領之下,我們步入了新的社會和時代,卻不思如何在新時代中學會去處理社會家庭的關係,卻好似無頭蒼蠅一般去竄進舊社會的茅房!撿起壓迫了我們幾千年的東西,想必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奴才吧!

奴才做了主人,是絕不肯廢去“老爺”的稱呼的!

魯迅畫像

TAG: 魯迅國學青年禮教周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