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過程|想象

認知過程|想象

文/阿黑喵

圖/部分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原創文章創作不易,來點個關注吧~

Hi~大家好,我是阿黑喵,一個沉迷於心理學無法自拔的法語翻譯。

認知過程|想象

我們都知道,看見某個東西的前提,是它處於我們的視線範圍內。只有目光接觸到這個物體時,它的形象才能浮現於腦海中。

但我們的大腦似乎具有自己作畫的能力。

當我們閉上眼睛時,仍然可以“看”到物體、畫面、場景;

當我們注視著某一個物體,也可能感受到另一個和它相似或不同物體的形象;

我們可以透過一段文字描述,或者他人的語言敘述,就在腦海中看見一場從未見識過的風景。

我們清楚地知道這些形象或者場景並不在客觀中存在,這只是大腦繪製出來,展示給我們觀看的影象。

這樣不需要接觸到客觀刺激,就可以在腦海中被呈現出來的,由想法所構建出的一系列主觀意象,就是想象。

認知過程|想象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認知過程|想象

我們的大腦具有將感覺資訊和知覺資訊轉換為記憶的功能,並且能在需要的時候對記憶進行資訊提取。

人類天生就有探知慾。從童年時期我們就喜歡詢問“為什麼”。

所以我們偶爾會在大腦提取記憶資訊時,對資訊進行進一步探究。這時,想象就發生了。

我們將記憶中的某個事物的特點進行增添、減少或修改,或者把處於不同記憶中的事物的特點融合在一起,看看會得到一個什麼樣的事物形象或者事件過程。

想象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真實存在,但確實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認知過程|想象

想象具有創新性

有人說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

很多新事物的雛形都起源於某個人腦海中對某一件事情的幻想。

因為有人想象出人類可以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或者和魚一樣在海底暢遊,所以科學家創造出飛機和潛水艇。

記憶反映出的是曾客觀存在過的事物或者事件的整體特徵,想象出來的東西卻不一定客觀存在。但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想象出的形象去尋找或創造。

認知過程|想象

01。預見功能

想象的預見功能是指想象能對客觀現實進行超前的反映,以形象的形式實現對客觀事物的超前認知。

簡單來說,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會對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類問題的判斷,都來源於想象。

02。補充功能

更具體地說,是對認知的補充功能。

我們都知道,我們不可能直接接觸到完整的客觀世界。

如果不借助任何外在工具,我們看不見身後的場景,聽不到1000米之外的聲音,也感受不到室外的溫度。

同時,知覺還有選擇性的特點:我們不會同時感知所有正在接觸的東西,大腦會根據需求和目的主觀地選擇知覺的物件。

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同時限制著人類的認知活動。而想象可以彌補我們對某個物件的認知的不足。

比如,你認為月球有多大?

03。代替功能

現實和理想總有差別。我們總有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這時我們就可以藉助想象來獲取心理上的滿足和替代。

最常見的例子:畫大餅。

認知過程|想象

01。有意想象

指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想象。

有意想象又分為3類:

·再造想象:在別人創造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想象。比如,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在腦海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

·創造想象:沒有任何描述依據,在大腦中獨立產生新形象的過程。

·幻想:根據自己的意願,在腦海中描繪出與現實不符的情境。

02。無意想象

指沒有目的,無意間展開的想象。

比如夢境。

- THE END -

注:本文內容僅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發現有誤,歡迎評論或私信留言指正。

TAG: 想象我們腦海中形象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