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八正道之正念與正定

【佛教常識】八正道之正念與正定

正念,又名“諦意”。正念是如實憶念諸法之性相,令不忘失,即是依四聖諦理,順念、遍念、憶念、念諸道品。若以四念處為例,即是憶念觀照“身、受、心、法”的自相及共相,以對治淨、樂、常、我的四種顛倒,由四念慮而生起念根、念力、念覺支。

身念處,觀自相是觀自身相不淨,其共相則是觀自身是苦、空、非常、非我,以對治身淨的顛倒想;受念處,觀自相是觀自己欣求樂受,結果卻生苦受,其共相則觀自己所受是苦、空、非常、非我相,以之對治樂受的顛倒想;心念處,觀自相是觀自己能求之心不住,觀其共相是觀不住之心,是苦、空、非常、非我,以之對治心是恆常的顛倒想;法念處,觀自相是觀一切法,皆為因緣所生,無有自性,即成觀法無我,觀其共相是觀一切法,無非是苦、空、非常、非我,以對治把一切法執之為我的顛倒想。

【佛教常識】八正道之正念與正定

正念,是與無漏慧相應的。事實上,八正道雖然是三十七道品中的第七科,但是它最完備,也可以獨立運作,因為它涵蓋了前面的六個科目。八正道里有理論、有方法,也有平常生活實踐之準則,以及如何到達修行智慧和禪定的目的。若以六念法門為例,一心憶念,唸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便是正念。若以淨土法門的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洪名為例,唸佛念至臨命終時,能夠心不顛倒,意不錯亂,便名之謂不失正念。

正定,又名“諦定”。正念修習成就,即能成就正定,即是離五欲及五蓋的惡不善法,成就初禪乃至四禪,由世俗有漏的世間禪定,依四聖諦趣向涅槃的勝定,故名正定。依正定而起現證緣起寂滅性的無漏慧,那便是涅槃智,也就是斷煩惱、了生死、得解脫。

正定,是八正道里的第八項,也是三十七道品的最後一個道品。三十七道品一開始是四念處修觀,而後修四種神足的禪定,而正定便是與四神足、定根、定力、定覺支相應的解脫定。

禪定的定義為“心一境性”,性質是念頭止於一個境界,止於一點上;是由五停心,特別是數息及不淨二觀,另有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修習而成。定是有層次與階段的,正定是最高而殊勝的出世間禪定。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心能夠比較穩定,情緒不易受到波動、起伏,似乎有點定力、定功,似乎也可以稱之為定,但這不是禪定。真正修行禪定的方法而得較深的定,有“四禪八定”的層次,四禪是色界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每一禪就是一個定的層次,而入第四禪後又有四種深定,是無色界的定,實際上就是四個禪天之中,有八個層次的定。

【佛教常識】八正道之正念與正定

在佛法所見的凡夫世界分為三大層次:(一)欲界,欲界的眾生執著於貪戀的享受,追求五欲,不離五蓋等惡不善法,以物質世界為自己的生命,若欲界眾生能夠次第修九住心,而與舍受相應,即入未至定,成為初禪的前方便。(二)色界,已進入禪定的境界,感覺到住在定之中,而被物質負擔釋放了的覺受。它有四階,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離喜妙樂、四禪舍念清淨。(三)無色界,更深的禪定,屬於第四禪天裡更高層次,也有四階,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即使到達了這個層次,如果執著於禪定的經驗,執著於禪定的寂靜,仍未得解脫,若有無漏慧相應,如此便可由四禪而入第九次第的滅盡定,便從三界永得解脫。

大家尚未得到解脫,也未成佛,也不可能馬上證得阿羅漢果,講八正道的正定,似乎跟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修習正定還是有用的,普通凡夫雖未修得四禪八定,也可以練習著在平常生活裡,如何能夠不受身心與環境狀況的影響。

哈爾濱極樂寺所釋出的一切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文章內容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絡處理。文中內容不代表我寺觀點。分享文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讀者。

TAG: 禪定正定正念四禪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