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詩人,6歲因一首詩被父親看出日後不守婦道,結果一語成讖

唐朝女詩人,6歲因一首詩被父親看出日後不守婦道,結果一語成讖

我國的大唐時期,是一個強盛而開放的時期,這個時期不僅高度繁榮,文化交流也到達了一個空前的程度,所以這個時期誕生了眾多才華橫溢的詩人和不可勝數的名篇佳作。

唐朝同時也是我國思想最前衛、最開放的時期,女性的戀愛自由、婚姻自由在歷朝中都是少見的。所以,在這個時期出現了這樣一位思想開放的女詩人,也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事情。

這位女詩人是唐朝有名的四大女詩人之一,一生寫了許多詩作,多是酬贈譴懷、男女之間感情方面的內容。她的一生閱男無數,浪漫不羈,我行我素(不說當時,按如今的說法,都可以算得上“女海王”了),但她的才情卻得到了許多文人名士的認可,甚至還得到了當朝皇帝的賞識,被召入宮中,她就是李冶[yě]。

唐朝女詩人,6歲因一首詩被父親看出日後不守婦道,結果一語成讖

李冶,字季蘭,所以後世也稱“李季蘭”,她和薛濤、魚玄機、劉採春被合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並位居其首,足見其獨到的才情。

唐朝有名的詩選家高仲武說李冶:

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蘭則不然。形器既雄,詩意亦蕩。自鮑照以下,罕有其倫。

李冶大約生在公元730年,也是唐朝歷史上又一盛世時期——開元盛世。在那個年代裡,民風開放,文人之風盛行,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是空前的高。但即便如此,像是李冶這樣不拘泥傳統女德,又放蕩成性的女性還是難免惹人非議的,而她之後奔放、前衛的追愛之路早在她年幼的時候便顯現出了端倪。

唐朝女詩人,6歲因一首詩被父親看出日後不守婦道,結果一語成讖

李冶天生麗質,言談舉止瀟灑,不僅喜讀詩書,琴棋書畫都有涉獵,尤其善於格律,《唐才子傳》記載:

美姿容,神情瀟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

如此才貌雙全的美女,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已是難得,按說不出意外會出落成一位才德賢淑的少女,但問題就出在了她的品性上。

由於有才,在別的小孩還大字不識幾個的6歲的時候,這女娃就已經寫了一首《詠薔薇》。按說這種屬於神童潛質級的才華,應該讓其家人欣喜若狂,但她父親聽過之後卻高興不起來,原因在於其中有這麼兩句: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已看雲鬟散,更念木枯榮。

“架卻”通“嫁卻”,“雲鬟”指年輕女子烏黑漂亮的頭髮,通常指漂亮的女子。這幾句詩的大意是說:都到這個年紀了,卻還沒有嫁人,心裡思緒萬千不能平靜,頭上整齊烏黑的髮髻都凌亂了,我想你想的樹都枯榮了。

一般6歲的女娃,恐怕連喜歡還不知道是何物,而自己的寶貝閨女沒想到竟然已經春心萌動,都急著要嫁人了,這要是長大以後還不得非皇帝不嫁啊。

所謂“早戀要早抓”,當時可能還未必有這個概念的李父聽過之後不禁眉頭緊蹙,感慨道:“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

我國有句俗話叫做:“3歲看小,7歲看老”,6歲不到心智機已經成熟成了這樣,那未來還不得是個不守婦道,放蕩成性的女人啊。懷著這樣的恐懼,同時出於對她的關愛和保護,李父在其後不久便採取行動,將年少的李冶送進了玉真觀,希望能夠幫她“回爐重造”。

唐朝女詩人,6歲因一首詩被父親看出日後不守婦道,結果一語成讖

然而,與其父所期望的相反,李冶在道觀裡並沒有安靜地清修,修身養性,反而因為道觀裡單一枯燥的修道日程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得壓抑的本心更加迫切地期待著被釋放。

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季蘭遇見了詩僧皎然,便對素衣袈裟,滿腹經綸的他一見鍾情。 這位詩僧俗姓謝,是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的第十世孫,自己也是一個有名的詩人和評論家。

如同邂逅誤入女兒國的唐僧的女兒國國王,李冶一下子便愛上了這個充滿才氣的和尚,還給他寫了她的第一封情書,也是一首情詩: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然終是如玄奘高僧一樣,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皎然看過,雖然有被嚇到,但依舊心無波瀾,回信婉拒: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一場感情還沒開始,便已結束。但這樣的結局並沒有打擊到李冶,反而讓她燃起了更強烈的慾望。

唐朝女詩人,6歲因一首詩被父親看出日後不守婦道,結果一語成讖

當時大唐罹難,“安史之亂”爆發,一大批文人都南下避亂,在江南形成了一個詩人圈。而內心躁動,才華過人的李冶自然也加入了這個圈子,結識了很多人物。

李冶先是偶遇了閻伯鈞,兩人情投意合,相愛非常。然而,可惜的是,後來閻伯鈞接到旨令到外地做官,兩人只好無奈分別,李冶無奈作詩送別: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妾夢經吳苑,君行到剡溪。歸來重相訪,莫學阮郎迷。——《送閻二十六赴剡縣》

世事難料,後來閻伯鈞在外地娶妻,兩人已無可能,得到閻伯鈞回書的她惆悵非常:

情來對鏡懶梳頭,暮雨蕭蕭庭樹秋。莫怪闌干垂玉箸,只緣惆悵對銀鉤。——《得閻伯鈞書》

忍受不了失去痛苦的她後來又認識了來避難的隱士朱放,兩人陷入熱戀,如膠似漆。可惜歷史是如此的相似,不久,朱放被闢為江西節度參謀,隨即走馬上任。

深受相思之苦的李冶有點患得患失: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相思無曉夕,相望經年月。 鬱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別後無限情,相逢一時說。——《寄朱放》

異地戀期間,情感與思緒爆發,更是讓她頗為感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相思怨》

可惜的是,後來這段感情還是無疾而終。

唐朝女詩人,6歲因一首詩被父親看出日後不守婦道,結果一語成讖

經歷了兩段沒頭沒尾的感情,李冶稍有些習慣了,不久後她又認識了陸羽。沒錯,就是那位被譽為“茶聖”的大家,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葉的著作《茶經》便出自他之手。有一種說法還是,陸羽在李冶追求不得的“御弟哥哥”皎然協助下開始了《茶經》的編著,如果屬實的話,不得不說,這還真是一個神奇的巧合。

只是兩人在一起也沒多久,陸羽就拋棄李冶而去了,或許是去專心著書了。

雖然情路坎坷,但卻從未打擊到她追逐愛情的心,其後與劉長卿、崔渙、韓揆、蕭叔子等等,都不免傳出過不少風花雪月的故事。

感情經歷得多了,李冶對世俗也看得愈發通透,她頗有些感悟地寫下了這首《八至》,道盡了人生二態: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當時一介女流能夠同如此多的文人、名士想結交,足見李冶自身的魅力和才情有多大,閱男無數的她,基本上認識的都是些有聲望、有地位、有才氣的文人。漸漸地,她的聲名遠播,就連代宗李豫都聽聞了她的才名,特意召她入宮。這時已近暮年的她北上入宮,皇帝見後,驚為天人:

上方班姬則不足,下比韓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嫗。

這可以說是,對李冶的一種很高的評價了。

遺憾的是最後,李冶因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

縱觀李冶的一生,如同其父親的猜測的那樣,她率性而為,以她那狂放飛揚的詩人氣質,挑戰著世俗倫理,愈挫愈勇地追求著屬於自己的幸福。雖然在當時來看她是一種與世不容的另類,雖然難逃世俗的非議,卻敢愛敢恨,活出了大唐人的風采,最重要的是,活成了她自己。至於是非,自然留待後人評說了……

本文資料皆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絡,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歷史生活人文,品史聞事見時, 眾推風雲榜(請輸

zhongtuifyb

)與你暢聊風雲變幻,共推精彩見聞~

TAG: 李冶閻伯鈞相思女詩人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