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導語:詩詞是作為文學殿堂中裡的絢麗多彩的一面,遨遊其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李太白滄浪之水中的點點白帆,看到醉意闌珊的辛棄疾舞動的刀光劍影,聽到陸游睡夢之中的鐵騎錚錚,瞥見皎潔的月色下蘇東坡滿懷牽掛的遠眺,嗅到陸游筆下碾作塵泥卻暗香如故的梅花。這些詩詞,這些詩人都是文化中的明珠,在歷史長河中源遠流長。並且任何各朝各代都有自己最出色的文體,各個文人都有自己傾心的意象,他們為此傾灑了太多的筆墨,比如陶淵明喜愛菊花,所以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雅緻;杜牧喜歡梅,所以有“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的清楚感受。

唐宋時期,作為詩歌文化的兩大巔峰,出色的詩人燦若星辰,他們將自己生活的詩情畫意全部融入到了自己的詩歌創作之中,這也使得他們在事物的描寫上,細緻入微,對於植物給予了特殊的感情。這些植物意象形成的有較為著名的文人情結有有“梅蘭竹菊”“折柳送別”等等,他們所蘊含的精神已經在千百年的流傳之中,形成了固定的藝術形象。其實在唐詩宋詞之中這樣的意象不在少數,而今天我們所走進的正是生長在潮溼陰暗的菖蒲,山野溪澗的雜草,在文人的筆下,實現了從默默無聞到眾人爭相描寫的轉變。

一、菖蒲草作用引起的文人情結

1、從藥材到詩歌意象

菖蒲草在我國的文化典籍中出現時間十分的早,雖然它在最初是一種無人問津的野草,但隨著人們逐漸對藥草的尋找,發現了菖蒲草有著不錯的藥用價值,菖蒲草自此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我國著名的藥學著作《本草綱目》就對菖蒲草有著詳細的記錄。在《本草綱目》之中,菖蒲草分為白菖蒲、藏菖蒲、石菖蒲,因為所生長的地方不同,所以外形上有所差距。 總體上來說菖蒲草從外形上,葉片成劍形,根狀莖粗壯。從生活環境上,菖蒲草大多在沼澤地、溪流或水邊。作用上由於菖蒲草具有獨特的香味,是文人比較喜歡佩戴的香囊,同時古人將其視為辟邪,趨利避害的神草,到了後來成為了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東西。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菖蒲草圖片

在我國古代,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文人身份似乎還包含了其餘的,醫學,科技,軍事等。菖蒲草的出現是用於治病救人,可因為古代大夫其實也是學富五車之士,所以他們在菖蒲草這一意象的轉變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以李時珍為例,李時珍不僅是一位出色的醫學家,更是一位學富五車的文人。菖蒲草出現在了醫學典籍之中,這表明了他開始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菖蒲草的外形

即使是作為藥材菖蒲草,從這一方面著手,許多文人依舊錶達了對其的讚美。就以東晉著名的煉丹大家,醫藥學家葛洪就曾發出菖蒲草可以延年益壽,是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的讚美。追尋長生之法是封建帝王都逃脫不了的制誥,即使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對此都有過沉迷,其中以秦始皇為甚,秦始皇三次東巡,皆為尋求不老之法。東晉葛洪也是如此,所以在葛洪的文學作品中,“菖蒲草”意味著長生不老,意味著求仙問道的靈丹妙藥。而葛洪之後讚頌菖蒲草這一特點,最出名的詩人,便是寫盡世間浪漫的李白,在他的筆下“我來採菖蒲,服食可延年”。讚頌菖蒲草這一藥效的人,並非只有葛洪,李白,在文化的傳承中,對菖蒲草這一點的讚美,早就已經不絕於耳。

2、端午節習俗與菖蒲草

菖蒲草衍生到了後期與端午節產生了關係,成為了端午節習俗中的一個重點。中原文人由於歷史原因對於端午節具有著獨特的情懷,從屈原投江開始,端午節便在文人心中具備了獨特的地位。這也是為何描寫端午節的詩歌在古代詩歌中擁有龐大的數量,而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除了龍舟,粽子之外,菖蒲其實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內容,並且流傳久遠。《酌中志》中:“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過水麵。賞石榴花,佩艾葉,合諸藥畫治病符。”菖蒲已經成為了端午節中必備的物品。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古代文人畫中端午節的艾草和菖蒲草

端午節對於菖蒲草的使用其實與季節也有著極大的關係,其中由於端午節的時候,古時候的人們覺得在辟邪上菖蒲、艾草具有獨特的作用。對於草或許我們知道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插茱萸就是對於重陽節茱萸的運用,而對於菖蒲草則有陳義的“去年共飲菖蒲酒”同樣也是對於端午節中的習俗描寫。另外菖蒲草的辟邪作用使得它在端午節中佔據了一定的地位,對於透過端午節來寄託情感的詩人而言,這無疑是一大助力。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端午節的習俗

陳義的《菩薩蠻·去年共飲菖蒲酒》中“去年共飲菖蒲酒,今年卻向僧房守。”就是藉助端午節喝菖蒲酒來表達時光已逝,故人不在的傷感。去年端午節的時候還在一起喝酒的故友,如今卻早已削髮出家,了斷了紅塵,“菖蒲酒”這一的意象就奠定了全詩的格調。在宋朝詩人朱翌筆下《重午菊有花遂與菖蒲同採》中:“菖蒲秀端午,黃花作重陽”,直接寫明瞭菖蒲作為端午節的重要表現。

二、菖蒲草蘊含精神的文人崇拜

1、菖蒲草的精神

周敦頤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這是古代文人對於有植物精神所蘊含的崇拜,蓮花的高潔,不同流合汙吸引了周敦頤的矚目。而“梅花香自苦寒來”則是對於梅花不畏嚴寒到人生不懼困難的折射。菖蒲草能被眾多文人喜愛,並且將其放置於案頭之上,除了具有獨特的香味之外,它所寄託的精神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宋詩中“是為白石清泉伴,乞與蒲團便垛根”,表現的就是菖蒲草甘於平凡,淡泊名利的精神狀態。與泉石為伴,表現出的是菖蒲草的靈性。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文人畫中的菖蒲草

此外菖蒲草是在所有草裡面熬過寒冬就開始萌發的小草,由於它生長所需求的條件簡單,遇水便能生長,所以從這可以看出菖蒲生命力的頑強。而這種頑強是古代文人,內心自我寄託的真實寫照,所以古代文人對於“菖蒲”二字選取就意圖將它的倔強表現出來。宋朝張九成的詩句中“傲霜滋正氣,泣露泫春容。”正是對於菖蒲草,頑強生命力的最好寫照。其次菖蒲草雖然出身環境簡單,可是他並不是默默無名之輩,從與求仙問藥結合起來,菖蒲草變變成了神草,不過即使這樣依舊不驕逸的它,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保持著自己飄逸俊秀。

2、女性的反映,愛情的象徵。

古典文學之中,女性的柔美與植物有著極為相似的特點,從《詩經》中的“蒹葭”到“桃之夭夭”都是對於女子的寓意,有體現女子的冰清玉潔,比如以梅蘭的淡雅代指,有體現女子的灼灼容顏,比如說女子面似桃花。植物是與女性結合的一大特點,而對於菖蒲草而言,它所代表的是人世間不同的女性,在唐朝的詩歌中喜歡用菖蒲草來表現古代女性十分多見,到了後期的元稹他把自己的愛恨情仇都寫在了菖蒲草之中。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元稹和他的心儀物件

元稹與風塵女子的相遇,使得的她們對於彼此建立了至死不渝的愛情。元稹在自己的詩中寫到“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菖蒲草本就植株矮小,而在元稹的詩中,菖蒲草卻在無盡的生長,它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無盡的思念,思念的種子不斷的在生根發芽。這樣的詩還有很多,有的是對愛情的預示,有的則是無盡的愁思。

三、唐朝文人與菖蒲草

唐朝人對於菖蒲草的執著更多的體現在他們對於菖蒲花的偏愛,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盛唐之下的文人,沒有唐末或者宋朝時期文人那種需要更多的關注於國家命運。初唐,盛唐之際經濟文化繁榮,開放包容的盛唐格局在不斷的形成,因此對於初盛唐時期的文人而言,他們有過的的詩歌傾向於自我內心的表達,而並非憂國憂民的體現。在此之下唐朝的愛情詩開始蓬勃發展。菖蒲花作為愛情的重要表徵,大概可以追溯到是張籍為此開創的先河。張籍在《白頭吟》中藉助菖蒲來表示女性的愛情,為後人開創了菖蒲新的意象內涵。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張籍的詩歌

到了盛唐時期,菖蒲花大量的出現在了文人的詩中,藉此傳達出來的是青年女性的閨

思之情,同時又因為菖蒲花看起來十分的豔麗,像極了愛情的中最熾熱的時候,同時也傳達出這樣的感情不過是如風過境,瞬間煙消雲散的不切實際。所以導致了“菖蒲花”在唐詩之中,是對愛情不忠貞的一種諷刺。在陸龜蒙的詩中“時情重不見,卻憶菖蒲花。”就是對於這種情感的一種表示,時情不在就像菖蒲花盛極一時卻總會凋零,傳達出的是對於愛情不忠貞的諷刺。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菖蒲花照片

菖蒲花對於愛情的預示如同曹鄴的“手把菖蒲花,君王喚不來”傳達出的依舊是古代君王與寵妃之間的感情,寵信只是一時的,孤寂才是長久的,最是對於宮廷女性最好的詮釋。這些都是唐朝文人對於菖蒲花的偏愛,對菖蒲花的描寫,傳達出的雖然是對於愛情不忠貞的諷刺,但從中也體現出了唐朝詩人對於忠貞不渝的愛情追求。不過唐朝文人對於菖蒲的情懷並不侷限於愛情之上,比如上文提及的李白,傳達的是對於菖蒲草長生功效的讚美。除此之外李賀的詩中“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更多的是對於紅顏易老,時光不再的感慨。

四、宋朝文人與菖蒲草

相較於唐朝文人對於菖蒲花的喜愛,宋代文人更為喜愛的菖蒲酒,或許是基於時代的原因,宋代文人更喜愛借酒消愁,所以對於菖蒲酒的熱愛不用多言。其中所蘊含的不僅僅是因為菖蒲酒味道上的可口,更多的是看中菖蒲酒所給予的情懷。它是一杯佳釀,同時更是中原文人攜手釀造的一杯文化佳釀。菖蒲酒還是由於中原文人內心對於前人文化的一種傳承精神。從唐朝文人開始菖蒲酒早就已經成為了中原文人詩歌的養分,即使現實中的菖蒲酒與詩歌的形容有所偏頗,但是詩歌裡對於菖蒲草所製作出來的酒,早已讚不絕口。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飲菖蒲酒

不過即便宋朝的在國家問題上略顯屈辱,宋代文人在自我精神的排遣上可以說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淡然灑脫的蘇軾就以“萬壽菖蒲酒,千金琥珀盃。”表達自己在端午佳節中的喜悅。歐陽修的“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裡黃驪時一弄”同樣也是對於這樣的盛況的描述,在節慶的喜悅與歡樂中,菖蒲承載了民俗的樂趣,同時也承載了以蘇軾為首的宋代文人的真性情。

文學中的菖蒲草,渺小的植物中寄託的真摯情感

歐陽修畫像

此外宋人對於菖蒲草情感的寄託還有對於他頑強生命力的讚美,比如楊萬里的“菖蒲古上藥,結根已千年。”就是對於菖蒲草生長過程的艱辛來表達它頑強的生命力。宋朝曾幾的“一生寒瘦知何用,只得清名垂萬年”是對於菖蒲草高潔精神的讚譽。菖蒲草,菖蒲酒在宋代已經徹底根植於當時的文人情懷之中,就以當時宋代文人書房的佈局來說,宋代文人極為喜歡用書房裡一顆看似平凡的菖蒲草來言說自己的志向與節操。

結束語:渺小的事物總蘊含這偉大的精神,菖蒲草就是對於此最好的體現。菖蒲草憑藉著自身的堅韌與頑強,作用與形象實現了從溪邊到文人案頭,從藥材到唐宋文人的詩中的轉變。可以說菖蒲草道出了唐人的熾熱情感,成全了宋人的閒情雅趣和人生追求。我國文人在數千年的發展中,將菖蒲情結融入到了文學中,菖蒲文學有著唐代詩人的浪漫,也有著宋代文人的肆意灑脫,有著頑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同時也有著情感生活裡的熾熱。偉大並非湊巧,菖蒲草的偉大來源於他的平凡,這是他備受文人喜愛的重要原因。

TAG: 菖蒲文人端午節對於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