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活字印刷卻爭不過雕版印刷

一提到“四大發明”,我們心中想到的肯定是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但有一些說法是,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指的是“活字印刷術”,這甚至還被載入了某些歷史教科書,似乎成為了不容爭議的事實。然而,對中國古代文獻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活字印刷術在中國古籍印刷中應用極少,民國以前絕大多數書籍都是採取雕版印刷的。那麼,為什麼活字印刷術爭不過雕版印刷術呢?

中國古代活字印刷卻爭不過雕版印刷

沈括《夢溪筆談》中對於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記載

這要從活字印刷術的歷史說起。眾所周知,北宋時期沈括的《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門》中最早記載了北宋中期平民畢昇所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然而此後數百年內,關於活字印刷術的記載極其少,更不要說大規模的商業化了。

究其本身,和雕版印刷術比起來。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在技術上有兩個致命傷,這從根本上決定了活字印刷技術沒有多大實用價值,不可能在社會上推廣。

第一、活字印刷效果極不美觀。由眾多字釘拼成的印版,版面高低不一,極不平整,導致印刷品紙面的墨色會隨著字釘的高低起伏而忽濃忽淡、歪歪斜斜,極度影響閱讀體驗。即使到了銅活字印刷極為發達的清代中後期,活字印刷在美觀性上仍然比雕版印刷差很遠。故而讀書人普遍認為,雕版印刷遠比活字印刷優越。

中國古代活字印刷卻爭不過雕版印刷

現代復原的活字印刷字版

其實針對這一問題也有解決方案。畢昇在字釘下面敷設了藥劑,排好版後便用一平板按壓版面,使得版面較為平整。然而這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活字往往粘在藥劑上很難清理,這種解決方法實際上卻又犧牲了排版效率,可謂得不償失。

第二、活字印刷對排版工人要求太高。活字字釘按音韻排列,排活字要求工人識字,還要懂一些音韻知識,才能準確揀取活字。反過來雕版印刷反而不需要工人識字,這無疑是極大的優勢。

整體而言,元代之前,活字印刷技術實用性很低。元代王禎改革後,活字印刷才有了社會應用價值,但由於印刷質量和美觀問題,在民國前,活字印刷技術從未在中國印刷史上佔據主流地位。

TAG: 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雕版印刷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