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談:困(300)

80歲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演示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漢字趣談:困(300)

漢字趣談:困(300)

漢字趣談: 困

“困”(kun4),這是一個特別的會意象形字。甲骨文的“困”字,說文解字釋:“困,故廬也。從木在”□“中。意思是甲骨文似廢棄房屋的四壁,裡面是生長的樹木。”

上古先民,最早有很多是野居洞穴,他們白天外出覓食充飢,夜晚回洞穴睡覺,甲骨文“困”字,“□”是上古時代“洞窟口”的象形線描,“木”是樹枝或荊棘一類的東西遮蓋在“□”上面,阻擋他人或野獸進入或遮擋住他人的視線不讓被發現。用樹枝荊棘一類東西封住洞窟口,這便是最早的柴“門”。這種如“困”的柴門應當不會陌生,今天的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的人家還在使用。

金文小篆隸書直至楷書一脈相承,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困”的本義是上古先民最早創造的“門”。用“困”封住門洞,阻擋野獸侵入,阻擋禽類逃跑。因此“困”有被困,困住之義。諸葛亮《後出師表》:“其用兵也,彷彿孫、吳,然困於南陽。” (孫、吳:指古代的軍事家孫臏、吳起。)

“困”由被困住延伸為困窘、困難。《荀子。儒效》:“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意思是: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不付諸行動,那麼知識再豐富也必將會遇到很多困厄。由困難延伸出貧困、貧乏。《史記。宋世家》:“歲饑民困。”

由外出睏乏,引申出睏倦,疲乏之意。《管子。宙合》:“夫鳥之飛也,必還山集谷,不還山則困,不集谷則死。” 意思是鳥的飛翔,一定要返回到山上,集合在谷中。不飛回到山上則疲睏,不集合到谷中則死亡。

TAG: 甲骨文趣談漢字阻擋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