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不懂武術,為何能寫出精彩的武功招式?答案僅5個字,無法超越

古龍不懂武術,為何能寫出精彩的武功招式?答案僅5個字,無法超越

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成年人都喜歡看武俠小說。“武俠”,字面意思就是“會武功的英雄”,在“武俠小說”的世界裡,武藝高強的英雄在一個既與中華帝國的歷史平行,又在其陰影之下的世界中行走江湖。

武俠英雄的原型,是一個個在江湖中走出自己的路,只忠於自己榮譽規則的人,他們大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個人復仇和家族陰謀之中,哪怕他們渴望自由、追求武藝精進。

古龍不懂武術,為何能寫出精彩的武功招式?答案僅5個字,無法超越

武俠小說寫武打場面,寫得天昏地暗,驚心動魄,但有趣的是,武俠小說家幾乎不懂武術,金庸、梁羽生、古龍、臥龍生、諸葛青雲、司馬翎都是文弱書生,唯有一個溫瑞安略知武功。他們何以能寫出如此精彩迭起的武功招式呢?

據梁羽生本人自述,他是拿一本拳譜,再加一本成語辭典,借用成語中的文句來寫一招一式的。古龍更有意思,發明了“無招勝有招”的特別招式。

古龍不懂武術,為何能寫出精彩的武功招式?答案僅5個字,無法超越

“無招勝有招”,其實也是武俠小說中武功的最高境界。

古龍的名篇《多情劍客無情劍》寫李尋歡與上官金虹比武,這兩位江湖上的一流高手要一決雌雄,讀者讀到這裡都捏了一把汗,但古龍偏偏不寫武打場面,只描寫旁觀者緊張的心態,待李尋歡出來,旁人這才鬆了口氣,問他如何,李尋歡輕描淡寫地說了三個字:“他輸了。”

《九日鷹飛》中寫葉開與上官小仙比武,出來也是三個字:“她輸了!”

我們再看《天龍八部》中的段譽,他本來不會武功,但學了一套“凌波微步”,居然勝了“四大惡人”之一的南海鱷神,至於這種武功神奇到何種地步,金庸避而不談。

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其實是吸取了道家與佛教的有關思想。

古龍不懂武術,為何能寫出精彩的武功招式?答案僅5個字,無法超越

《老子》說大音無聲,大羹無味,意思是一切有形跡、經人為處理的東西都不是最好的。《莊子》中有一則“庖丁解牛”的故事,就發揮了這一思想。

庖丁解牛19年,手中那把刀還是像剛磨好的一樣鋒利,文惠君見到他那樣駕輕就熟的技巧,讚歎道:“善哉,技蓋至於此乎?”

庖丁答道:這不只是技巧問題,自己解牛3年之後,熟能生巧,“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意思是說心神早已超越於具體的技法之上了,超乎技,才能神乎技,使心知與事物最本質的道理融合為一。這種思想在《莊子》“輪扁斫輪”等故事中作了反覆強調。

古龍不懂武術,為何能寫出精彩的武功招式?答案僅5個字,無法超越

後來佛教南宗禪吸取了莊子這一思想來解釋佛教“萬法皆空”(即一切事物只是虛妄,只有作為事物本源的真如——佛性才是真實的),提出佛性存在於心中、心即是佛的理論。

因此我們看新派武俠小說中“無招勝有招”的來歷,不是僧,便是道。而所謂“無招”也並非完全沒有動作,而是不為任何固定的招式所束縛,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收發自如,從心所欲,變化自出新意,也就是莊子所說超乎技而神乎技的境界。

所以古龍說:“

最妙的招式,就是無招。有招式,對手可以破之,無招無式,對手何以破之。”

李尋歡的武功究竟有多高,聽憑讀者去馳騁想象。真是聰明的寫法。

古龍不懂武術,為何能寫出精彩的武功招式?答案僅5個字,無法超越

結語:

讓人無可奈何的是,在讀者心中,武俠之夢已漸漸開始枯竭了。曾幾何時,街頭巷尾嬉鬧的孩童便是武俠夢的痴迷者。街邊的石子是暗器,手裡的枯枝是劍,胯下的竹竿是馬,一起上學放學的夥伴是兄弟……

當獨生子女家庭讓孩童的世界變得越來越扁平,當汽車時代的人們手裡的玩具變得越來越精緻,當人們寧可在網上衝浪也不屑撿起那些看似簡單土氣、卻能吸附無窮想象力的竹竿枯枝、瓦片石子時,玄幻、穿越之類的新夢日益取代武俠夢,成為當代流行文學的主體。

TAG: 武俠小說武功古龍招式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