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承數千年的儒家文化中,最大的糟粕到底是什麼?

雖然如今社會上大力推崇儒學,甚至多地開辦儒學教育,學習瞭解儒文化已經成為了一種國際上的潮流。孔子以《論語》周遊列國宣傳以“仁”治天下,這乃是立國之本,其中道理並沒有錯。

在傳承數千年的儒家文化中,最大的糟粕到底是什麼?

以李世民治國為例,魏徵提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百姓安居樂業,朝堂方可穩定,歷代統治者大多數遵循了這麼一點。顯然可見,儒家思想對於維持統治者的統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五千年裡,隨著儒家思想逐漸被皇權利用,發展成束縛人的一種工具,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儒家思想並非是為民服務,而是為君服務。

雖然近年來,多數學者提出儒家思想的糟粕,取其精華,傳其後代。但是不少學者,認為儒家思想不應在當今社會繼續存在,儒家思想所推崇的理念與當今社會的發展格格不入,更與當今社會的教育背道而馳。少數學者的這一觀點幾乎是完全否定了儒家學說的精華,認為儒家思想盡數都是糟粕。

在傳承數千年的儒家文化中,最大的糟粕到底是什麼?

因此,在近年來,國學之風再次興起之時,少數學者認為有必要將儒家思想重新整理,將其糟粕擺在世人面前,以防止世人的思想再次受到儒家思想的禁錮。

《論語》中記載“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在孔子看來,君權,父權與夫權,乃是至高無上的權利,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原地待命,不可僭越損壞了封建禮制。因此,在孔子的思想之中,封建社會是沒有平等可言的。

在傳承數千年的儒家文化中,最大的糟粕到底是什麼?

長期浸透在這種祖祖輩輩。傳承的觀念之中。世人只知專制而不知民主,認為人生而不平等,不能反抗,只能屈從。雖然如今社會上的教育已經拋棄了舊觀念,極力倡導人人平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某些地方,封建觀念仍然嚴重,難以完全剔除。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這麼一句話就決定了,百姓只能被奴役的命運。孔子提倡。統治者可以派百姓做一些事情,但沒有必要告訴為何要這樣做?這便是為了統治。從戰國乃至兩漢,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一直領先於世界,國人當時的觀念並沒有被大面積束縛,創造力顯然把一直在拔尖。但是隨著封建思想的加強,封建統治者扼殺了百姓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其只能平庸于田間耕作之中。

在傳承數千年的儒家文化中,最大的糟粕到底是什麼?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在孔子看來,世界上的人性只能分為兩種,君子或小人。但是人性是複雜多變的,如圖簡單的二元思維,使百姓面對複雜的環境之時無所適從,更沒有能力保全自身。

其實,孔子的全篇著作之中,都在不遺餘力地推行大同世界的理想觀念。其中要實現這一大同世界所執行的政策便是德政,國家能夠使用道德和禮教教育百姓,方是最為高尚的治國之道。

在傳承數千年的儒家文化中,最大的糟粕到底是什麼?

人之初,性本善,這並沒錯,但是儒家思想卻是太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惡。但越在權力的巔峰,越非高尚之人,自私之心,人皆有之。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個真正的聖人站在道德高塔之上,不食人間煙火,只為普度眾生。

以兩宋為例,宋朝的文官在朝堂上的位置至高無上,而文官滿口的仁義道德,正是治國之政。但是北宋被遼奴役多年,南宋更是被金窮追猛打,明朝的八股取士更是將道德放在了神壇不可觸犯的位置。直至滿清後期,仍然沒有醒悟過來。在國破山河、滿目蒼夷的情況下,李鴻章拖著年邁的身軀試圖撐起將傾的大廈,而儒學代表人物,依然拿著道德說事,不一致對外卻利用道德綁架朝堂之上為國奔走勞碌之人。

在傳承數千年的儒家文化中,最大的糟粕到底是什麼?

秦始皇焚書坑儒,遵從法家思想,確實是使中國喪失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化。但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於社會的統治也有一定的危害,完全以道德治理而罔顧法律,或許有中國的專政制度,從西漢之時,就已經出現了瑕疵。

在傳承數千年的儒家文化中,最大的糟粕到底是什麼?

因此,在這種思想的長期影響之下,不受法律約束,反而以道德治國。不過是給封建社會以及後期培養了一大批口是心非的衣冠禽獸而已,滿口的仁義道德,終究只是表面的修身而並非齊天下。

TAG: 儒家思想道德孔子百姓觀念